“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昔日你我在黃鶴樓分別之后,我一直游離在淮海一帶,大好時光也全都虛度。
想當年,你我在洞庭湖分離,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樣分散各方,如同落葉一樣各自飄零。
時值中年依然沒能再相見.失意的我獨自一人在吳越漫游。
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臺山的月光正在照耀著綠蘿的時候。
會稽的風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圍縈回。
云山仿佛是從那海上生出來,水清如鏡,人行走在水邊,就像是在鏡子中走來。
自從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時間都在楚王的宮殿樓臺上飲酒吟詩,沉醉不已。
才智壓倒了那荊門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園的鄒陽和枚乘傾倒。
才華如此卓絕,卻不見知音在何處,對此我只能苦笑。
而今時局動亂,安祿山叛軍猖獗,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而我卻不是那個可以拯救時局的人,只好在這屏風疊隱居。
夜半時分,我仰望天空,思念著你啊,想要和你相見。
明天我就要拂衣歸去了,從此以后永遠都要隱居避世了。
注釋
屏風疊: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形狀像九疊屏風。
黃鶴樓: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黃鵠礬上。
蹉跎:失時。
淮海:指今江蘇揚州一帶。
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匯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樣各自分散。
蹭蹬:失意,不得志。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
綠蘿:即女蘿、松葛,地衣類植物。
會稽:今浙江紹興。
剡(shan音善)溪:在今浙江嵊縣南。
楚臺:楚地的樓臺。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區。
荊門:荊州荊門山。
倒:壓倒。
屈宋:屈原與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們都是荊州人。
梁苑:西漢梁孝王的兔園。
傾:超越。
鄒枚:鄒陽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們都曾做過梁孝王的賓客。
夸誕:浮夸放誕。
大盜:指安祿山。
鴻溝:今河南賈魯河。曾是楚漢的分界線。
如風掃秋葉:此句形容安史叛軍破壞的厲害。
濟代:濟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世”為“代”。
中夜:夜半。
永與海鷗群:此句指歸隱。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鑒賞
賞析
本篇歷敘與王判官聚散行跡,并因世亂而歸隱廬山屏風疊。其所以退也,非所謂“社稷蒼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乃報國無門也。
開篇“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二句,飄然而來,寫的是公元726(開元十四年),詩人離開蜀中,自湖北順江而下,在金陵、揚州一帶漫游的往事。屈指算來,流光已經過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業無成,一個“昔”,一個“蹉跎”,包含了無限的感慨。
“俱飄”二句,牽入王判官。自己與王判官分手,就像落葉隨風飄散,又像洞庭湖的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這一別就是多年。青年惜別,至中年仍未能相見。自己雖曾于公元742(天寶元年),得道士吳筠舉薦,應詔赴京,但至公元744(天寶二載),便為讒言所中,而賜金還山。自己于是再次放浪江湖,漫游吳越。這里用了一個“蹭蹬”,蹭蹬者,失道也,反映出詩人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悲憤心情。
當詩人政治上失意之時,只有美好的大自然能給詩人以心靈的慰藉。那天臺山上翠綠的藤蘿,剡溪水面清朗的風月,海上變幻的云山,水中清徹的倒影,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然而置身于山水風月之間。有一件事詩人始終未能忘卻,那就是“思君”,時時思念自己的朋友王判官。
李白極重朋友交誼,尤致慨于知音之難得。詩人是很自負的,認為自己的才氣,足可以傾倒生于荊州的屈原、宋玉,在梁孝王門下為客的鄒陽、枚乘。但世人多笑我浮夸放誕,我的知音究竟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只有您王判官是我的知音,可惜這樣的知音是太少了。
“大盜’’以下急轉,由對往事的追憶轉入當前的現實。“大盜”者,竊國之盜也,指安祿山。“割鴻溝”言其侵占地方之廣,“掃秋葉”言其為害之烈。而被掃一方以“秋葉”喻之,也隱約可以見出詩人對唐軍軟弱渙散、缺乏戰斗力的不滿。
“濟代”即濟世,唐人避李世民(唐太宗)諱而改。“吾非濟代人”是作者的憤激之言,“且隱屏風疊”是作者此時不得不作出的抉擇。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越是這樣的時刻,詩人就越是企盼知音,思念自己的知心朋友,然而盡管夜中長望,仍然是思君不見,這更使詩人感到無限的孤獨和悵惘。但無論如何,詩人決心拂衣而去,立即踏上隱居的道路,永遠與自由飛翔的海鷗為友。這一愿望詩人曾經多次表述過,但詩人的初心是“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而這次的表述卻是面臨著國難當頭、自己卻不能有所作為的痛苦現實,這對詩人的政治理想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本詩的情調便于豪放和曠達之中又帶有激憤和傷感。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56(天寶十五載),當時洛陽以北的廣大地區,已盡為安史叛軍所占。當時李白為了躲避“安史之亂”,帶著宗氏夫人到廬山躲避。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這次他隱居在廬山屏風疊達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讀書草堂,期間寫下此詩。 ?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重贈盧諶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
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
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云圣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里,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臺、涌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悰、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云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綠頭鴨 和馬九皋使君湖上即事
別來時。綠箋猶寄相思。自當年、黃州人去,不煩朱粉重施。翠屏寒、秋凝古色,朱奩空、影淡芳姿。蝶抱愁香,鶯吟怨曲,殘紅一片洗胭脂。更誰汲、香泉菊井。寂寞水仙祠。西泠*、苔衣生滿,懶曳筇枝。尚依依、月移疏影,黃昏翠羽□差。問丹砂、石涵墜井,尋古寺、金匾題詩。歲晚江空,童饑鶴瘦,匆匆舍此欲何之。且重和,四時漁唱,象管寫烏絲。仙翁笑、梅花折得,上鬧竿兒。
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