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強扶弱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ú qiáng fú ruò
基本解釋鏟除強暴,扶助弱者。
出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2卷:“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
暫未找到成語鋤強扶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鋤強扶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木難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巨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目今庫藏空虛,民日生怨,軍心俱離,總有良將。” |
不憚強御 | 《梁書·孔體源傳》:“當官理務,不憚強御,常以天下為己任,高祖渾委信之。” |
不甘示弱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我的第一個師父》:“鄉下人大抵有些頑固,以為和尚是只應該念經拜懺的,臺下有人罵了起來。師父不甘示弱,也給他們一個回罵。” |
不畏強御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黨錮傳序》:“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 |
不避強御 | 唐·權德輿《唐西川節度副大使韋公先廟碑銘序》:“操持貴幸,不避強御,繕理宮室,得其時制。” |
與死扶傷 |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白刃合,流矢接,步血屬腸,與死扶傷。”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
兩瞽相扶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墻木,不陷井穽,則其幸也。” |
豐肌弱骨 | 宋 范成大《園丁折花七品各賦一絕》:“豐肌弱骨自喜,醉暈妝光總宜。獨立風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爭強好勝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
爭強斗狠 |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愛爭強斗狠,但是又愛貪懶好閑,在這兒便種下了墮落的種子。” |
爭強斗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斗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爭強顯勝 | 《群音類選 北腔類 海神記 王魁訴神》:“恐怕他褒貶村,爭強顯勝各撾俊,惟求鴇兒心內喜。” |
人強勝天 | 《亢倉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強勝天。” |
人強馬壯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使不著人強馬壯,端的是鬼使神差。” |
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于是一鄉自為一國,一姓自為一群,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以弱勝強 | 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
以強凌弱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
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
以強欺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4回:“賢弟,我等忠義自守,以強欺弱,非所愿也。” |
以強勝弱 | 《商君書 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
倔頭強腦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當時我就覺得其中兩個,一男一女,倔頭強腦,大不順眼。” |
倔強倨傲 | 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倔強而倨敖,自稱老夫。” |
倚強凌弱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須不是我仗強凌弱,還是你自攬禍招災。” |
先下手為強 | 《隋書 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兵強則滅 | 《列子 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