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高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āo fēng jùn jié高風峻節 |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識遠見 | 見“高見遠識”。 | 宋·王楙《野客叢書·王珪母妻識見》:“其高識遠見,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gāo qíng yì xīng高情逸興 | 清高超逸的情致。 | 《宣和畫譜 胡擢》:“嘗謂其弟曰:‘吾詩思若在三峽之間聞猿聲時。’其高情逸興如此。” |
gāo è xíng yún高遏行云 | 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 宋·晏殊《山亭柳》詞:“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云。” |
xīng gāo cǎi liè興高彩烈 | 見“興高采烈”。 | 魯迅《準風月談·華德焚書異同論》:“這里的黃臉干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 |
gāo shì zhī zhì高世之智 | 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 |
bā jié gāo zhī巴結高枝 | 高枝:比喻權貴。向權貴獻媚取寵。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話我奴才親戚混巴高枝兒,我今日可算認定了干娘咧。” |
qīng fēng gāo jié清風高節 | 喻人品格純潔,節操高尚。 | 唐·牟融《題趙友》詩:“我有清風高節在,知君不負歲寒交。” |
yì yùn gāo zhì逸韻高致 | 高逸的風度韻致。 | 清歸莊《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韻高致,身有仙骨,故其書墨梅,柯干豐姿,意外超妙。” |
méi yǎn gāo dī眉眼高低 | 臉上的表情變化。泛指為人處世的方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只是跟著奶奶,我們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兒,也得見識見識。” |
méi gāo yǎn xià眉高眼下 | 臉上的表情變化。泛指為人處世的方法。 | 《白雪遺音·世態炎涼》:“世態炎涼如作戲,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
xì gāo tiǎo ér細高挑兒 | 形容身材又瘦又高。 | 老舍《<牛天賜傳>廣告》:“可是我生把我的脖子吊起來,以便成個細高挑兒,身長七尺有余,趁早不用費這個事。” |
tiān gāo qì shuǎng天高氣爽 | 形容秋天天空高遠明朗、氣候涼爽宜人。 | 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今日天高氣爽,眾頭目每向沙堤射獵一番。” |
gāo zhěn wù yōu高枕勿憂 | 猶言高枕無憂。 | 《四游記·玉帝起來賽寶通明會》:“比丘曰:‘娘親高枕勿憂。自古云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
chéng gāo jué shuǐ乘高決水 | 憑借地勢居高臨下,決口放水。比喻費力小,收效大。 | 宋·司馬光《言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誠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順風吹毛,乘高決水,可以不勞而成功者。”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這山望著那山高 | 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老認為別的工作、別的環境更好。 | 明·李開先《詞謔》引劉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這山望著那山高。” |
shēn gōu gāo bì深溝高壁 | 溝:壕溝。深挖溝和高筑墻。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深溝高壁堅營,勿與戰。”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遠引 | 蹈:踩上;引:避開。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 明·李贄《焚書·復焦弱侯》:“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gāo guān bó dài高冠博帶 | 冠:帽子;博:大;帶:衣帶。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 《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
dài gāo mào ér戴高帽兒 | 見“戴高帽子”。 |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道:我這個人雖是個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 |
fēng gāo fàng huǒ,yuè hēi shā rén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 風高:風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 | 元·元懷《拊掌錄》:“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著,束手縛腳 | 一著:下棋時走一步。跟棋藝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顯得笨拙。比喻技術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55回:“你的見識是比我高,人家說我怕你,棋高一著,束手縛腳,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jiǎn shì gāo bù蹇視高步 | 指昂首闊步。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達。” |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風亮節 | 高尚的品德;堅貞的節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chǔ gāo lín shēn處高臨深 | 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 漢·揚雄《酒箴》:“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
hóng yán gāo lùn閎言高論 | 見“閎言崇議”。 | 宋·歐陽修《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故其間鉅人碩德閎言高論流鑠前后者,恃其所載之在文也。” |
gāo jué fēng lù高爵豐祿 | 爵:爵位;祿:古代官吏的俸給。爵位高,俸祿多。 |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將以為害邪?則高爵豐祿以持養之,生民之屬,孰不愿也。” |
guǐ kàn gāo míng鬼瞰高明 | 同“鬼瞰其室”。 | 《隋書·裴肅傳》:“竊見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勛佐命,陛下光寵,亦已優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異,側目求其長短者,豈可勝道哉!”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氣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遠,氣候清爽。 | 戰國·楚·宋玉《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
gāo zì wèi zhì高自位置 |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詆訾今古,高自位置。” |
zhì zhū gāo gé置諸高閣 | 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 廖仲愷《作事必須有恒心》:“當時兄弟以為這種書干燥無味,太沒意趣,所以不甚當心,遂置諸高閣。” |
zhì jiǔ gāo huì置酒高會 | 置:設,辦。舉行盛大宴會。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 |
jú gāo guǎ hòu局高蹐厚 | 見“局高天蹐厚地”。 | 晉·葛洪《抱樸子·知止》:“或倡高算而受晁錯之禍,或竭心力而遭吳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猶不免焉。” |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馬大 | 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 《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東寧縣縣委書記劉番成長得濃眉大眼,牛高馬大。” |
míng gāo tiān xià名高天下 | 比喻全國聞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 |
gāo guān xiǎn jué高官顯爵 | 顯:顯要,顯赫;爵:爵位,官爵。官職很高,爵們顯赫。 | 明·徐元《八義記·猜忌趙宣》:“順我者高官顯爵,逆我者滅族亡身,正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hǎi kuò tiān gāo海闊天高 | 喻天地廣闊,征程遙遠。 | 唐·劉氏瑤《雜曲歌辭·暗別離》:“青鸞脈脈西飛去,海闊天高不知處。”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學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高才碩學”。 | 晉·葛洪《抱樸子·辨問》:“且夫周孔,蓋是高才大學之深遠者耳。” |
shǒu gāo shǒu dī手高手低 |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東西,難免多少有出入。 |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茍徇,亦以此見排于俗。” |
tiān gāo dì xià天高地下 | ①比喻尊卑有別。②比喻各種情勢。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氣揚 |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
qiū gāo qì shuǎng秋高氣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氣候涼爽宜人。 | 唐 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暗風吹亂蛩悲咽。” |
guì rén yǎn gāo貴人眼高 | 貴人:地位顯貴的人;眼高:藐視一切。指地位高貴的人瞧不起他人。 | 魯迅《故鄉》:“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
tiān gāo dì hòu天高地厚 |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系的重大。 | 《詩經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
kuò lùn gāo tán闊論高談 | 指大發不切實際的空洞言論或廣博高妙的議論。 | 宋 許應龍《省試策問》:“闊論高談者若善謀,輕舉妄動者若敢為。” |
gāo shān jùn lǐng高山峻嶺 |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險的山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六回:“眾人打一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
gāo rén yǎ zhì高人雅致 | 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優雅情趣。 | 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宮嬪情滯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
liǔ xù cái gāo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多指女子。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擬?’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
gāo qíng hòu yì高情厚誼 | 深厚的情誼。亦作“高情厚愛”、“高情厚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3回:“久聞潞州單二哥高情厚誼,恨不能相見,今日這樁事,卻為人謀而不忠。” |
gāo qíng hòu yì高情厚意 | 指深厚的情誼。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2回:“既承員外高情厚意,待老漢去叫小女出來拜見。” |
gāo fēi yuǎn zǒu高飛遠走 | 形容離開某地,逃避到遠處去。 | \"\"\"《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dēng gāo yī hū登高一呼 | 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還容易些。” |
gāo mén dà wū高門大屋 | 高門:指富貴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門之家。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gāo mén dà hù高門大戶 | 高門:舊時指富貴之家;大戶:聲勢顯赫的家族。有錢有勢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滿少卿饑附飽揚》:“因他是個市戶出身,一時沒有高門大族來求他的。” |
gāo jiàn yuǎn shí高見遠識 | 謂見識高遠。 | 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十:“圣人高見遠識,固不可以小智測度也。” |
dēng gāo wàng yuǎn登高望遠 | 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 《荀子 勸學》:“我嘗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呂氏春秋 順說》:“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yì gāo dǎn dà藝高膽大 | 形容大膽的手法來自高超的技藝。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gāo bù kě dēng高不可登 |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達。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 漢·陳淋《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
gāo xià rèn xīn高下任心 | 見“高下在心”。 | 《晉書·王敦傳》:“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劉隗)比。” |
dé gāo wàng zūn德高望尊 | 道德高,聲望高。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
jiǎo gāo bù dī腳高步低 | 形容步履傾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 |
míng jìng gāo xuán明鏡高懸 | 像一面明亮的鏡子高高懸掛在面前。稱頌官吏審案嚴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銳;明察秋毫;公正無私。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 |
gāo chē sì mǎ高車駟馬 | 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舊時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 |
gāo tán xióng biàn高談雄辯 | 大發議論,長于說理。形容能言善辯。 |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
gāo tái hòu xiè高臺厚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筑物。 | 戰國·宋·墨翟《墨子·非樂上》:“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為不安也。”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眾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五章:“‘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眾發動起來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huī gāo yīn bēi墮高堙庳 | 墮:通“隳”,毀壞;堙:堵塞;庳:低處,指沼澤。削平高丘,填塞洼地。指治理水土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 |
gāo zhěn ān qǐn高枕安寢 | 見“高枕而臥”。 | 《漢書·匈奴傳下》:“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運蹇 | 蹇:不順利。才學很高,但命運不好,無法施展才華。含懷才不遇之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 |
chí gāo wù yuǎn馳高鶩遠 | 猶言好高騖遠。 | 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馳高鶩遠。”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 《詩經 周頌 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誼 | 情誼深厚,高達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賤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誼,從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總戎,云天高誼,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 明·張景《飛丸記·堅持雅操》:“云雨高唐無心夢,良緣自挫甘磨弄。” |
yǎ liàng gāo zhì雅量高致 | 氣度寬宏,情致高雅。 |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惟與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幹(蔣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
gāo tíng dà xiè高亭大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筑物。 | 宋·李恪非《書洛陽名園記后》:“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 |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 | 比喻恩情深厚。 | |
sì mǎ gāo mén駟馬高門 | 《漢書·于定國傳》:“始定國父于公,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云。”后以“駟馬高門”謂門第顯赫。 | 《漢書·于定國傳》:“始定國父于公,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云。” |
hào hán gāo zhú好涵高躅 | ||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
jiàng zūn lín bēi,qū gāo jiù xià降尊臨卑,屈高就下 | 降:降低;臨:面臨;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與地位低的人交往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多謝也降尊臨卑,屈高就下。” |
suí gāo jiù dī隨高就低 | 猶言可高可低,隨便怎樣。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浮山遠禪師法嗣·衡岳奉能禪師》:“苦樂共性,隨高就低。” |
gāo chē dà mǎ高車大馬 | 高車:車蓋很高的車。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 唐·李商隱《偶成贈四同舍》:“詰旦天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 |
gāo chū yún biǎo高出云表 |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回頭看隔院時,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樹。”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無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繆稱訓》:“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嚴師出高徒 | 嚴:嚴厲,嚴格。嚴格的師傅才能培養出手藝高強的徒弟 | |
dài gāo mào zǐ戴高帽子 | 吹捧、恭維別人。 | 《北史 儒林傳下 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
gāo shān jǐng xíng高山景行 |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詩經 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賬。” |
kàng yán gāo yì抗顏高議 | 抗顏:不看別人的顏色;高議:發表高明的議論。指態度嚴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 | 宋·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 |
kuò bù gāo tán闊步高談 | 闊步:邁大步。瀟灑地邁著大步,隨意地高聲交談。比喻言行不受束縛。 |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號曰《皇覽》”裴松之注引《魏書·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卑之無甚高論 |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
fú shòu nián gāo福壽年高 | 年高:年齡大。有福有壽,長命百歲。 |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
zhì gāo zhì shàng至高至上 | 至:最。最高,無可再高。 | 茅盾《子夜》:“吳蓀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來的議論——傖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藝術云云。” |
guǎng xiù gāo jì廣袖高髻 | 寬大的衣袖,高聳的發髻。形容風俗奢靡。 | 漢《童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
nián shì yǐ gāo年事已高 | 年事:年紀。指一個人的歲數已經很大了。 | 《南史·虞荔傳》:“卿年事已高,氣力稍減。” |
yǐn kēng gāo shēng引吭高聲 | 引吭:放開嗓子。放開喉嚨,高聲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囀喉高歌”。 | 倪匡《暗號之二》一:“這就是合該有事了,我由于酒興高,所以一路“引吭高聲”,唱的是“滿江紅”,從“怒發沖冠”開始,進屋之后,剛好唱到“壯志饑餐胡虜肉”。” |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鳥盡,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見棄,沒有好下場。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gāo gāo xìng xìng高高興興 | 由來自樂觀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樂原因產生的生氣勃勃和樂觀的高興情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且說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家伙,擇吉迎娶。” |
shǎng gāo fá xià賞高罰下 | 見“賞功罰罪”。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禁使》:“夫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無道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