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條斯理的成語故事
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基本解釋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暫未找到成語漫條斯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漫條斯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理萬機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漫不經心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理直氣壯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
一條龍 | 張平《抉擇》:“據說現在時興的已經是一條龍服務: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慢條斯理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豈有此理 | 《南齊書 虞悰傳》:“郁林廢,悰竊嘆曰:‘王徐遂縛绔廢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
蠻不講理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里,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兇犯法的人。” |
條入葉貫 | 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知審知。” |
詞窮理屈 | 宋 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
漫山遍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
無理取鬧 | 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 |
民情物理 | 清·錢泳《履園叢話·廿一經》:“民情物理之隱微,無不了如指掌。” |
文理不通 |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
井井有條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公平合理 | 毛澤東《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只要美國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不再如過去那樣用種種可恥的方法破壞和阻撓談判的進行,則朝鮮的停戰談判是可能成功的。” |
辭窮理盡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問:‘辭窮理盡時如何?’師曰:‘不入理豈同盡。” |
理所當然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 |
理不忘亂 | 宋·王禹偁《進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亂,糜不有初,鮮克有終,古圣賢之深旨也。” |
有條不紊 |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
有條有理 |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朱自清《公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
條分節解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 |
深情底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內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
理屈事窮 | 南朝·宋·何承天《奏劾博士顧雅等》:“既被摧攝,二三日甫輸帖,雖理屈事窮,猶聞義恥服。” |
通情達理 |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理,請坐奉茶。” |
漫無邊際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4章:“只向黎說了一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