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í bù huàn xíng移步換形 | 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 清 戴名世《雁蕩記》:“大抵雁蕩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 |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 宋 朱熹《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yī bù yī jì一步一計 | 指人善于使用計謀,詭計多端。 | |
dān bù fù jí單步負笈 | 單步:徒步;笈:書箱。形容不怕辛苦個人獨自背著書箱去求學(xué)。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單步負笈,苦身持力。” |
kuài bù liú xīng快步流星 |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 單田芳《燕王掃北》第32回:“又等了一會兒,李七騎馬回來了。只見他在府門外翻身下馬,手提馬鞭,快步流星進了里屋。” |
kuò bù gāo tán闊步高談 | 闊步:邁大步。瀟灑地邁著大步,隨意地高聲交談。比喻言行不受束縛。 |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號曰《皇覽》”裴松之注引《魏書·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
xíng bù rú fēng行步如風(fēng) |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飛。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78卷:“服百日,雄氣大至,語聲寥亮,行步如風(fēng)。” |
bù gāng tà dǒu步罡踏斗 | 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zhuǎn)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稱。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
huǎn bù dài chē緩步代車 | 緩:舒緩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車。 | 唐·魏徴《隋書·劉炫傳自贊》:“玩文史以恰神,閱魚鳥以散慮,觀省野物,登臨園沼,緩步代車,無事為責(zé)。” |
gāo bù yún qú高步云衢 | 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顯位。原指官居顯位。后也指科舉登第。 | 《晉書 郤詵阮種等傳論》:“郤詵等并韞價州里,袖然應(yīng)召,對揚天問,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稱矣。”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chǐ bù shéng qū尺步繩趨 | 謂行有準(zhǔn)繩,循法度。 | 清·馮桂芬《復(fù)莊衛(wèi)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guī)折矩,尺步繩趨,侍乎否否乎?” |
yā bù é xíng鴨步鵝行 | 鴨和鵝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遲緩搖晃的樣子。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我覷不得你(衤肖)寬也那褶下,肚疊胸高,鴨步鵝行。” |
tuì bù chōu shēn退步抽身 | 指辭去官職,退居家中。 | |
yī bù yī qū一步一趨 |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斜睨之,美而艷,一步一趨,相離僅尺咫耳。” |
àn bù jiù bān按步就班 | 指按照條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參見“按部就班”。 | 語出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然后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
fèn shēn dú bù奮身獨步 | 奮:振作;獨步:獨一無二,無與倫比。努力出人頭地。 | 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脫白衣平步上云衢,離塵途奮身獨步。” |
kuǐ bù bù lí跬步不離 | 跬步:半步,極短的距離。半步也不離開。形容關(guān)系親密。 |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寶四寶又甚相愛,稍長即跬步不離,小家不知別嫌疑。” |
cùn bù bù lí寸步不離 |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sān bù liǎng jiǎo三步兩腳 | 快速行走貌。 | 周立波《民兵》:“她靸著鞋子,三步兩腳趕到側(cè)鋪的跟前。” |
gāo bù kuò shì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áng tóu kuò bù卬頭闊步 | 指抬頭大步前行。 | 宋梅堯臣《十九日出曹門見水牛拽車》詩:“卬頭闊步塵蒙蒙,不似緩耕泥洦洦。” |
lóng xiāng hǔ bù龍驤虎步 |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 三國 魏 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 |
guó bù jiān nán國步艱難 |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 | 《舊五代史 蕭頃傳》:“時國步艱難,連師倔強,率多奏請,欲立家廟于本鎮(zhèn),頃上章論奏。乃止。” |
áng shǒu kuò bù昂首闊步 | 昂:仰;抬頭;闊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頭;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奮勇往直前的樣子。有時也用來形容態(tài)度高傲。 | 李大釗《青春》:“惟有昂首闊步,獨往獨來,何待他人之援手。” |
jǔ bù fāng xíng矩步方行 | 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guī)范。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漸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
qīng yún dú bù青云獨步 | 喻人的地位或?qū)W問無與倫比。 | 《白雪遺音·八角鼓·才郎夜讀書》:“發(fā)懸梁,錐刺股;如囊螢,雪當(dāng)燭。必不叫爾自辛苦。到后來,才得這萬里鵬程,青云獨步。”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遠行無急步 | 長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務(wù),不能急躁 | 《后西游記》第十回:“遠行無急步。此去靈山,路程遙遠,老師忙也不在一時。” |
píng bù qīng xiāo平步青霄 | 見“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鴻鵠同燕雀。” |
dà bù liú xīng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飛快。 |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邊,大步流星地走著。” |
bù rén hòu chén步人后塵 | 步:踏;踩;后塵:走路時后面揚起的塵土。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沿襲別人。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某當(dāng)竭盡綿力,以步諸君子后塵,斷不肯置身事外也。” |
yīng shì láng bù鷹視狼步 |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 |
bù bù rén jiǎo不步人腳 |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 明 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只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 |
shòu líng shī bù壽陵失步 | 《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xué)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后以“壽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xué)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yōng róng yǎ bù雍容雅步 | 謂神態(tài)從容,舉止斯文。 | 《魏書·世祖紀(jì)》:“古之君子,養(yǎng)志衡門,德成業(yè)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
gù bù zì fēng固步自封 | 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
píng bù dēng tiān平步登天 | 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滯色已開,只在三日內(nèi)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bù lǚ rú fēi步履如飛 | 形容行進很快。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飛,一直往西去了。”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終身讓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輩子給人讓路,也不會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對人謙讓不會有什么損失。 | 《新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嘗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
wěn bù qián jìn穩(wěn)步前進 | 按適當(dāng)?shù)牟襟E推進工作。 | 毛澤東《團結(jié)起來,劃清敵我界限》:“大家要團結(jié)起來,劃清敵我界限,使我們的國家穩(wěn)步前進。” |
qī bù bā chā七步八叉 |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
cùn bù bù ràng寸步不讓 | 連寸步也不讓給別人。形容絲毫不肯讓步、妥協(xié)。 |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蓋西國政治之基礎(chǔ),在于民權(quán),而民權(quán)之鞏固由于國民競爭權(quán)利寸步不肯稍讓,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
què mù shǔ bù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極。 | |
jiǎn shì gāo bù蹇視高步 | 指昂首闊步。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fā)達。” |
yáo qū shùn bù堯趨舜步 | ①謂如堯舜之行。頌揚帝王的儀容舉止。②指堯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穩(wěn)定而清明。 | 《宋史·樂志》:“皇帝降席,流云四開,堯趨舜步,下躡天堦。” |
bù tài pán shān步態(tài)蹣跚 | 走路搖擺、緩慢的姿態(tài) | |
bù diào yī zhì步調(diào)一致 | 步調(diào):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fēng)》:“在這種種方面,都應(yīng)該提高共產(chǎn)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diào)一致的目的,以利戰(zhàn)斗。” |
gù bù bù lí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不求上進。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xué)者凡事執(zhí)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píng bù qīng yún平步青云 | 平:平穩(wěn);穩(wěn)當(dāng);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dāng)徽宗時自謂平步青云。” |
guó bù fāng jiǎn國步方蹇 |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 | 南朝·宋·謝莊《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國步方蹇。” |
dú bù yī shí獨步一時 | 獨步:獨一無二。形容當(dāng)代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 《宣和畫譜 郭熙》第11卷:“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
bù lǚ pán shān步履蹣跚 |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 宋 龔熙正《釋常談 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
bù bù jǐn bī步步緊逼 | 緊緊地逼近,毫不松懈。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13章:“韓太太一句不讓,步步緊逼。” |
qī bù chéng shī七步成詩 | 七步內(nèi)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
shí bù jiǔ huí tóu十步九回頭 | 走十步,回頭看九次。形容戀戀不舍。比喻猶豫不定。 |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 |
shí bù xiāng chē十步香車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
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guī xíng jǔ bù規(guī)行矩步 | 比喻行動謹慎規(guī)范;嚴(yán)格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也比喻墨守陳規(guī);不知變通。規(guī)、矩:原為測繪工具;這里比喻為原則、規(guī)矩。 | 《晉書 張載傳》:“今士循常習(xí)故,規(guī)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 |
jiǎo gāo bù dī腳高步低 | 形容步履傾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 |
tiān bù jiān nán天步艱難 | 天步:時運。國運艱難。 | 《詩經(jīng)·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
sān jiǎo liǎng bù三腳兩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謂走不多遠。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回:“太太三腳兩步,走進房間。表老爺周大權(quán),押著行李也就來了。還有跟來的丫頭,忙著替太太找梳頭家伙,又找盆打洗臉?biāo)!?/td> |
yīng shì hǔ bù鷹視虎步 | 見“鷹視狼步”。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殺之性,不可親也。” |
jǐn xíng wú hǎo bù緊行無好步 | 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wěn)。比喻過于倉促,事情就做不好。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禁曰:‘緊行無好步,當(dāng)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
bù lǚ ān xiáng步履安詳 | 步履:步行;安詳:安穩(wěn)。邁步走路,從容安穩(wěn)。 | 《小學(xué)·嘉言》:“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斷積累,便能成功。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備成德。” |
jǔ bù rú fēi舉步如飛 | 舉:抬起。形容走得很快。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42回:“宗保舉步如飛,向馬后趕上,踴身一躍,跳上了馬。” |
yì qū yì bù亦趨亦步 | 見“亦步亦趨”。 | 《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bù bù jìn bī步步進逼 | 一步一步地逼進。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8回:“他倆見凌、通二妖步步進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敵住。” |
shéng qū chǐ mù繩趨尺步 |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為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guī)矩,毫不隨便。 | 《宋史 道學(xué)傳三 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
xī xíng zhǒu bù膝行肘步 | 膝蓋和胳膊肘著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與別人平起平坐。 |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斗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
xiào pín xué bù效顰學(xué)步 |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東施效顰”、“邯鄲學(xué)步”。 | 明李贄《答耿司寇書》:“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鐵,而肯效顰學(xué)步從人腳跟走乎!” |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當(dāng)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dāng):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quán)當(dāng)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gù bù zì huà故步自畫 | 猶故步自封。 | 郭沫若《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我國自印度思想輸入以后,幾千年來溺佛者遁世無營,避佛者亦故步自畫。” |
bù xiàn xíng zhēn步線行針 | 比喻周密布置。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畫地能瞞鬼,步線行針待哄誰?又不是不精細,又不是不伶俐。” |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五十步笑百步 | 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zhì)相同,只有情節(jié)或重或輕的區(qū)別。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qiān zǎi dú bù千載獨步 | 載:年;獨步:超群出眾。古往今來,超群出眾,獨一無二。 | 唐·李陽冰《<草堂集>序》:“自三代已來,《風(fēng)》《騷》之后,驅(qū)馳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
qiān gǔ dú bù千古獨步 | 謂獨具風(fēng)格,無與倫比。形容造詣之深。 |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顏魯公之書,雄姿杰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
bù bù dēng gāo步步登高 | 一步一步地向高處登。比喻不斷上升。也形容官運亨通;連續(xù)得到提升。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他只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 |
xíng zhēn bù xiàn行針步線 | 比喻設(shè)計劃策。 |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試看我行針步線,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 |
gù bù zì fēng故步自封 | 故:過時的;舊:故步。原來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指自己停滯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步或革新。 | 清 梁啟超《愛國論》:“婦人纏足十載,解其縛而猶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見多怪。” |
guī yán jǔ bù規(guī)言矩步 | 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 |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guī)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fù)畏汝矣。” |
bù hòu chén步后塵 | 后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 | 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dāng)前隊,老夫愿步后塵。” |
wǎng pèi xué bù枉轡學(xué)步 | 比喻錯誤地模仿別人。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因利騁節(jié),情采自凝;枉轡學(xué)步,力止壽陵。” |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楊 | 百步:一百步以外;楊:指楊樹的葉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選定的楊樹葉子。形容射箭技巧嫻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 |
kuǐ bù qiān lǐ跬步千里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xué)習(xí)應(yīng)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 《荀子·勸學(xué)》:“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xíng bù rú fēi行步如飛 | 走路的步子輕快如飛。亦作“行步如風(fēng)”、“行疾如飛”、“行走如飛”。 | 宋·洪邁《夷堅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門下,覺身輕神逸,行步如飛,洎歸舍,不復(fù)飲食。” |
yī bù yī guǐ一步一鬼 |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 漢·王充《論衡·訂鬼》:“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晝?nèi)談t鬼見,暮臥則夢聞。” |
wō xíng niú bù蝸行牛步 | 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 |
yī bù dēng tiān一步登天 |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fēng),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 |
gān tóu yī bù竿頭一步 | 比喻更進一步。 | 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勇猛精進,竿頭一步。” |
dú bù tiān xià獨步天下 | 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戴良》:“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
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詩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學(xué)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lián huā bù bù shēng蓮花步步生 | 蓮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態(tài)輕盈。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門不可入,我道公門多修行。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 |
huǎn bù dāng chē緩步當(dāng)車 | 緩:慢;步:步行。慢步行走以代乘車。 | 明·方孝孺《友筠軒賦》:“乃緩步以當(dāng)車,復(fù)謝崇而慕閑。” |
xìn bù ér xíng信步而行 | 信:隨意。無目的地隨意行走。 | 宋 陸游《龜堂雜興》詩:“曳杖東岡信步行,夕陽偏向竹間明。” |
zhǒu xíng xī bù肘行膝步 | 匍匐前行,表示虔誠或哀戚。 |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時有軍卒,斷左臂于佛前,以手執(zhí)之,一步一禮,血流灑地,至于肘行膝步,嚙指截發(fā),不可算數(shù)。” |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內(nèi),自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隋書·煬帝紀(jì)》:“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天奇秀!” |
gāo shì kuò bù高視闊步 |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氣。 | 漢魏 劉楨《隋書 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
shí bù fāng cǎo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 王符《潛夫論 實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不敢越過界限,形容拘謹。 | 曹靖華《憶當(dāng)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