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例子謝覺哉《想!》:“把書本當教條,不顧客觀條件,生硬地拿現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釘子,所謂‘學而不思則罔’。”
基礎信息
拼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注音ㄒㄩㄝˊ ㄦˊ ㄅㄨˋ ㄙ ㄗㄜˊ ㄨㄤˇ
感情學而不思則罔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英語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學而不思則罔的意思解釋、學而不思則罔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丁不識 |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
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
一不做,二不休 |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 少數敵不過多數。 |
一不扭眾 | 一個人難違反眾人的意見。 |
一絲不亂 | 一點也不紊亂。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齊。 |
一絲不掛 | 原為佛家語;比喻沒有塵世俗念的絲毫牽掛。現形容赤身裸體。 |
一絲不紊 | 一點兒也不亂。形容極有條理。 |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 一根絲不能織成線,一棵樹不能形成林。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事。 |
一絲不茍 | 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
一個巴掌拍不響 |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
一事不知 | 見“一物不知”。 |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 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
一介不取 |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
一介不茍 | 見“一介不取”。 |
一代不如一代 | 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
一則一,二則二 |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害怕。 |
一動不動 | 指靜止不動或懶得活動。 |
一動不如一靜 |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一臥不起 | 謂一病不愈。 |
一去不復返 | 復:重復。返:回來。一去就不再回來了。也形容事物已成過去;不再重現。 |
一去不復還 | 復:再;還:回來。一去就不再回來了。比喻事情已成為過去,再不能重現。 |
一去不返 | 返:回來。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
一發而不可收 | 事情一經發生便不能收住。 |
一發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經發生便不能收住。 |
一口不能著兩匙 | 匙:湯匙。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比喻貪多。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擋;泰山:山名。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