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思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ǎn xiǎng xīn sī眼想心思 | 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 唐·無名氏《雜詞》:“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遠慮 | 謀劃周密,老虎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 《后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
hán quán zhī sī寒泉之思 | 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 《詩經 邶風 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
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 |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靜坐沉思的樣子。 | 唐 陳鴻《長恨歌傳》:“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í yì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愛好學習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義。 |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
zhān qián sī hòu瞻前思后 | 思前想后,反復思考。 | 清·無名氏《玉嬌梨》第14回:“又緣道途修阻,不能趨侍膝前,仰承教訓,遂致孤身流落,有墮家聲。瞻前思后,慚愧何堪!” |
láo xīn kǔ sī勞心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明·趙弼《夢游番陽彭蠡傳》:“競虛名,奪浮利,日夜勞心苦焦思。” |
chī sī wàng xiǎng癡思妄想 | 妄:胡亂,虛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門心思想著無法實現的事情。 | 洪深《飛將軍》:“我不免癡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當面碰見,親眼看見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軍戰士,那該是多么大的滿足和興奮呢!” |
yán jīng tán sī研精覃思 | 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 《尚書序》:“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采摭群言,以立訓傳。” |
shēn sī jí lǜ深思極慮 | 慮:思考。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 《鄒智傳》:“愿陛下以宰相為股肱,以諫官為耳目,以正人君子為腹心,深思極慮,定宗社長久之計,則大綱正矣。” |
wā kōng xīn sī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fěi yí suǒ sī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
kǔ sī míng xiǎng苦思冥想 |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qióng jí sī biàn窮極思變 | 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 宋·程頤:“熱極生風,窮極思變。” |
sī suǒ zhú zhī思所逐之 | 盤算著如何驅趕他們。 | |
jiān jiā zhī sī蒹葭之思 | 蒹葭:初生的蘆葦;思:思念,懷念。指戀人的思念之情。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xiào sī bù kuì孝思不匱 | 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 《詩經 大雅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
xíng sī zuò yì行思坐憶 | 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 宋 袁去華《金蕉葉》:“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 |
xīn zhī guān zé sī心之官則思 | 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腦筋的官能就是思維。 |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
láo xīn jiāo sī勞心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心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
bǎi sī bù jiě百思不解 | 解:理解。經過百般反復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面,以決中疑。” |
bǎi sī mò jiě百思莫解 |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 李準《李雙雙》:“小王在一邊,如坐針氈,百思莫解。” |
shuāng lù zhī sī霜露之思 | 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
chén sī mò xiǎng沉思默想 | 靜靜地深思。 | 魏巍《路標》:“在沉思默想的時候,我仿佛聽到一種深沉有力的呼喊。” |
yán jīng kǔ sī研精苦思 | 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 宋 王令《答劉公著微之書》:“研精苦思,捫隙發罅,以窺求門戶。” |
sī fù bìng mǔ思婦病母 | 謂因想念妻子欲歸家鄉而托言母病。喻作偽。 |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學而不思則罔 | 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bǎo shí sī yín yù飽食思淫欲 | 飽:吃足;食:吃;淫:邪惡。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 |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35回:“錦衣玉食,合著了俗語飽食思淫欲這句了。” |
sī qián lǜ hòu思前慮后 | 思:思考,考慮;前:原因。反復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為,再不思前慮后,小弟每每與他說好話,他再不肯聽。” |
sī xù wàn qiān思緒萬千 | 思緒:思想的頭緒。萬千:極多。指思想的頭緒相當多,思慮復雜多端。 | |
yǐn shuǐ sī yuán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kǔ shēn jiāo sī苦身焦思 | 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 《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xiá sī tiān xiǎng霞思天想 | 苦思冥想。 |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第七卷:“居金陵時,每有撰造,必棲踞于喬樹之顛,霞思天想。” |
jiāo xīn láo sī焦心勞思 | 形容人非常操心、擔憂。 | 宋 司馬光《進五規狀 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饑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
wù shàn sī qín悟善思勤 | 心里想著勤勞和善良 | |
yán jīng dān sī研精殫思 | 同“研精竭慮”。 | 明·宋濂《〈葬書新注〉序》:“金華鄭君彥淵,其尊吳氏不下于則章,晝夜研精殫思,正其句讀,觀其會通,探其旨趣。” |
hé sī hé lǜ何思何慮 | 慮:憂。指沒有什么可思慮的。形容胸襟開闊或無所用心。 | 《周易·系辭》:“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
bù kě sī yì不可思議 | 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后形容對事物情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 | 《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慧遠義記:“不思據心,不議就口,解脫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
kè bó guǎ sī刻薄寡思 | (待人、說話)冷酷無情;不厚道。寡:少。 | 馮至《朱自清先生》:“黨同伐異,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寫的文字里是讀不到的。” |
xíng sī zuò chóu行思坐籌 | 見“行思坐想”。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生行思坐籌,無以為計。” |
jiǎo yān sī chěng狡焉思逞 | 見“狡焉思啟”。 |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諸夷以中國之易欺也,法人將問滇桂,英人將問藏粵,俄人將問新疆,德、奧、意、日、葡、荷皆狡焉思逞。” |
bǎo nuǎn sī yín yù飽暖思淫欲 | 食飽衣暖之時,則生淫欲之心。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1卷:“自古道‘飽暖思淫欲’,王祿手頭饒裕,又見財物易得,便思量淫蕩起來。” |
wén sī fù shān蚊思負山 | 負:擔負。比喻力量雖微卻愿擔負重任。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負山,欲取酈注從而疏之。” |
qióng zé sī biàn窮則思變 | 行不通沒辦法時就設法改變現狀。 | 《周易 系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sī xián rú kě思賢如渴 | 如渴:如口渴思飲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
kǔ sī è xiǎng苦思惡想 | 形容竭力思索,絞盡腦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2回:“彼此爭強賭勝,用盡心機,苦思惡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頭地。” |
jiǎo yān sī qǐ狡焉思啟 |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謂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懷貪詐之心妄圖逞其陰謀。 |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 |
zhāo sī mù xiǎng朝思暮想 | 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戀情。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bì mén sī guò閉門思過 | 思:思索;反省;過:過失;錯誤。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失。 | 宋 徐鉉《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聊以為報》:“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
qián jīng jī sī潛精積思 | 見“潛精研思”。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
dān jīng jié sī殫精竭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劉開《與阮蕓臺宮保論文書》:“有志于文章者,將殫精竭思于此乎?” |
gǎn jīn sī xī感今思昔 | 見“感今懷昔”。 | 宋·劉珙《滿江紅·遙壽仲固叔誼》詞:“嘆離多聚少,感今思昔。” |
yán jīng zhì sī研精致思 | 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 《后漢書·翟酺傳》:“愿陛下親自勞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宴私之好。” |
bù jiā sī suǒ不加思索 |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著想。形容說話辦事敏捷迅速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 |
yì sī yì sī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第一趟上門來看老伯母,總要意思意思,新茶陳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kǒng qíng zhōu sī孔情周思 | 指儒學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 |
zhōng kuì zhī sī中饋之思 | 中饋:指婦女在家主持飲食之事,引申為妻室。指思念有個主持家務的妻子。 | 《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
mǐn luàn sī zhì閔亂思治 | 指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 | |
tuì sī bǔ guò退思補過 | 退思:退朝后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
xué wèn sī biàn學問思辨 | 學習,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學問要學習、探究、思考、分辨。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
dān xiāng sī單相思 | 相思:想念。單戀,男女間僅一方愛慕另一方。 | 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dé cùn sī chǐ得寸思尺 | 得:取得,獲得。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得無厭。 | 《清史稿·食貨志》:“小民惟利是圖,往往得寸思尺。” |
láo shēn jiāo sī勞身焦思 |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 《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
zhāo sī xī xiǎng朝思夕想 | 朝:早晨。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戀情。 | 明·陸采《懷香記·蘭閨復命》:“青瑣窺觀生悒怏,苦殺也朝思夕想。”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
fèi rán sī fǎn廢然思返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形容敗興而歸。 | 茅盾《追求》:“只有極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見了一塊尖石頭遂廢然思返,這種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
jiàn dé sī qí見德思齊 | 見“見賢思齊”。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 | 見“云悲海思”。 | 唐·李白《飛龍引》之一:“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míng sī kǔ xiǎng冥思苦想 |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劉誼輝把煙頭丟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腦袋也想不出個十全十美的辦法來。” |
sī qián xiǎng hòu思前想后 | 前:原因。思思前頭;想想后頭。反復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后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余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后。” |
yóu sī wàng xiǎng游思妄想 | 猶言胡思亂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翰林當下別了老尼,到靜室中。游思妄想,過了一夜。” |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百思不得其故 |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故:原因。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找到其原因。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雞不代伏,又何以傳種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zhuān jīng tán sī專精覃思 | 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 《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北齊書·馮偉傳》:“后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
chǔ ān sī wēi處安思危 | 處:居于;思:想,考慮。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皇復》:“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
jìng zhōng sī dòng靜中思動 | 靜:平靜,靜止;動:變動。指在生活平靜中希望有所改變。也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就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一時忽然靜中思動,因命牡丹、蘭花眾仙子看守洞府,去訪百草仙子,不意適值外出。” |
fā rén shēn sī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yuǎn lǜ shēn sī遠慮深思 | 深遠的思慮。 | 漢·崔寔《政論》:“昔圣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 |
chéng sī miǎo lǜ澄思渺慮 | 深思遠慮。 | 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抄序》:“然而澄思渺慮,順事婉陳,雖處危急煩擾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
dān sī jí lǜ殫思極慮 | 殫:竭盡;慮:思慮。形容用盡心思。 | 唐 白居易《策頭》一:“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辭,昧死上對。” |
wèi yáng zhī sī渭陽之思 | 渭:渭河;陽: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指甥舅的思念與懷舊之情。 | 《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
fēng mù zhī sī風木之思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養而生的思念之情。 |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陵寢紀》:“臣謹以山川形勝、陵宮規制,各為一圖,用備九重瞻覽,少慰風木之思。” |
shǒu qiū zhī sī首丘之思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鄉或歸葬故土之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說,況于遠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 |
jí sī guǎng yì集思廣益 | 集:集中;思:思想;廣:擴大;益:好處。集中群眾的意見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眾人的思想和智慧;廣泛吸收好的意見。 |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
qián jīng yán sī潛精研思 | 謂專心鉆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 |
hú sī luàn liàng胡思亂量 | 猶胡思亂想。 | 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慈圣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后欲于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 |
jiàn mǎ kè sī見馬克思 | 死的委婉語。 | 李棟《心心相印》:“我比老弟癡長五歲,河北滄州人氏,父親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趕去見馬克思了;不久,母親也悲傷過度,哀哀而逝。” |
láo sī yì yín勞思逸淫 | 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 《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
xíng sī zuò xiǎng行思坐想 | 謂不停地思考。 | 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 |
zhǐ kě sī méi止渴思梅 |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
jìng jí sī dòng靜極思動 |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憂遠 | 思慮得深,為久遠的事操心。形容考慮周到。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
dǔ wù sī rén賭物思人 | 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 |
xíng wú yuè sī行無越思 | 行:做事。所做的事不要超越所想的內容。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
jiàn ān sī mǎ見鞍思馬 |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哭收釵燕》:“休喳,俺見鞍思馬,難道他是野草閑花?” |
mù xiǎng zhāo sī暮想朝思 | 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 元·柯丹邱《荊釵記·遣仆》:“形只影單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
jiàn xián sī qí見賢思齊 |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míng sī kǔ xiǎng瞑思苦想 |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 《十月》1981年第2期:“這會兒你在這兒瞑思苦想,腦子里一定在盤算:怎么樣再干?——我能夠猜得出。” |
zhòu dù yè sī晝度夜思 | 日夜思量。 | 《新唐書·李絳傳》:“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將晝度夜思,始欲陳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將以聞,則有憚而削其半,故上達者財十二。” |
sī qián suàn hòu思前算后 | 思:思考;算:計劃,籌謀。思想前面,盤算將來。 | 宋·朱熹《答呂子約》:“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計較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