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思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òng dìng sī tòng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讓人震撼;也讓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靜。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zhuān jīng tán sī專精覃思 | 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 《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北齊書·馮偉傳》:“后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
hú sī luàn liàng胡思亂量 | 猶胡思亂想。 | 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慈圣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后欲于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 |
yǐn shuǐ sī yuán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dǐ zhì yán sī砥志研思 | 專心致志,深思鉆研。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娘》:“程入闈,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三思而后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 | 《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jǔ zhǒng sī mù舉踵思慕 | 舉:抬起;踵:腳后跟;舉踵:踮起腳跟;思慕: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腳后跟張望。 |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舉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mǎi tiě sī jīn買鐵思金 | 喻不切實際的貪心妄想。 | 明·徐復祚《一文錢》第三出:“有一等濁愛纏心,盲修瞎煉,期望身后升天。這便是買鐵思金,定見沉淪永劫。” |
chén sī hàn zǎo沉思翰藻 | 沉:深沉;翰藻:文辭華麗。寓意深刻,文辭華麗。 |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事出于沉思,義歸于翰藻。” |
dān jīng jié sī殫精竭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劉開《與阮蕓臺宮保論文書》:“有志于文章者,將殫精竭思于此乎?”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學而不思則罔 | 罔:同“惘”,迷惑。只讀書而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fèi jìn xīn sī費盡心思 | 心思: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jiàn dé sī qí見德思齊 | 見“見賢思齊”。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zhāo sī xī xiǎng朝思夕想 | 朝:早晨。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戀情。 | 明·陸采《懷香記·蘭閨復命》:“青瑣窺觀生悒怏,苦殺也朝思夕想。” |
zhōu qíng kǒng sī周情孔思 |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 唐·李漢《韓昌黎集序》:“日光玉潔,周情孔思。” |
sī qián suàn hòu思前算后 | 思:思考;算:計劃,籌謀。思想前面,盤算將來。 | 宋·朱熹《答呂子約》:“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計較商量。” |
jiàn lì sī yì見利思義 | 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想到道義。形容人無貪欲;廉潔自守。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
dān jīng bì sī殫精畢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史稿·寧完我傳》:“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
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 |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靜坐沉思的樣子。 | 唐 陳鴻《長恨歌傳》:“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斷義絕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思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
jiàn xián sī qí見賢思齊 |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wú lǜ wú sī無慮無思 | 猶言無憂無慮。 | 《魏書·李順傳》:“故言肆欲,無慮無思。” |
mù xiǎng zhāo sī暮想朝思 | 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 元·柯丹邱《荊釵記·遣仆》:“形只影單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
chǔ ān sī wēi處安思危 | 處:居于;思:想,考慮。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皇復》:“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
wǎng fèi xīn sī枉費心思 | 同“枉費心機”。 | 柔石《二月》:“蕭先生實在可以佩服,不過枉費心思。” |
zhǎn zhuǎn sī niàn輾轉思念 | 輾轉:轉移不定。翻來覆去老想著。形容思念之深。 | 《武王伐封平話》上卷:“朕因姜皇后行香到此,寡人見卿容貌妖嬈,出世無比,展轉思念。” |
wā kōng xīn sī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yuàn kuàng sī guī怨曠思歸 | 曠:久。怨恨別離長久,盼望早日還鄉。 |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 |
láo xīn kǔ sī勞心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明·趙弼《夢游番陽彭蠡傳》:“競虛名,奪浮利,日夜勞心苦焦思。” |
zhān qián sī hòu瞻前思后 | 思前想后,反復思考。 | 清·無名氏《玉嬌梨》第14回:“又緣道途修阻,不能趨侍膝前,仰承教訓,遂致孤身流落,有墮家聲。瞻前思后,慚愧何堪!” |
qiān sī wàn lǜ千思萬慮 | 形容反復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 唐·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千思萬慮盡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貴。” |
jìng jí sī dòng靜極思動 |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
yún shù zhī sī云樹之思 | 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
bēi quān zhī sī杯圈之思 | 杯圈:不加雕飾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親。 | 西漢·戴圣《禮記·玉藻》:“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
yì sī yì sī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第一趟上門來看老伯母,總要意思意思,新茶陳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sī bù chū wèi思不出位 | 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分。 | 《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fèi rán sī fǎn廢然思返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形容敗興而歸。 | 茅盾《追求》:“只有極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見了一塊尖石頭遂廢然思返,這種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
gǎn jīn sī xī感今思昔 | 見“感今懷昔”。 | 宋·劉珙《滿江紅·遙壽仲固叔誼》詞:“嘆離多聚少,感今思昔。” |
xíng wú yuè sī行無越思 | 行:做事。所做的事不要超越所想的內容。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
jū lì sī yì居利思義 | 指臨財不茍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
lǚ xìn sī shùn履信思順 | 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 《周易·系辭》:“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
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 | 見“云悲海思”。 | 唐·李白《飛龍引》之一:“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yún bēi hǎi sī云悲海思 | 如云似海的愁思。 | 《梁書·豫章王綜傳》:“窺明鏡,罷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
fēng qíng yuè sī風情月思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亦作“風情月意”。 | 明·高濂《玉簪記·合慶》:“京兆府當年指腹,女貞觀重會玉簪。慢寫出風情月思,畫堂前侑酒承歡。”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延賓》:“記當年與那人初見,只指望郵亭一夜姻緣,誰想他風情月思深留戀,安甜靜,樂幽閑。” |
shú dú shēn sī熟讀深思 | 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 宋·蘇軾《送安犉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dǔ wù sī rén賭物思人 | 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 |
yí fēng yú sī遺風余思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情思。 | 唐 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絳即東雍,為守理所,稟參實沉分,氣蓄兩河潤,有陶唐冀遺風余思。” |
bì gé sī qiān閉門思愆 |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合思過”。 | 《三國志 蜀志 來敏傳》“坐事去職”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
kè gǔ xiāng sī刻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zhōng tiān zhī sī終天之思 | 終天:終身。到死的時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 |
xíng zé sī yì行則思義 | 行:行動;義:公正。行動時要考慮是否合乎正義。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 |
yóu sī wàng xiǎng游思妄想 | 猶言胡思亂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翰林當下別了老尼,到靜室中。游思妄想,過了一夜。” |
bù jiā sī suǒ不加思索 |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著想。形容說話辦事敏捷迅速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 |
jiāo sī kǔ lǜ焦思苦慮 | 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 鄒韜奮《經歷》:“我這時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綏遠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慮的只是這個問題。” |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 | 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 | 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zhǐ kě sī méi止渴思梅 |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
qiān sī bǎi lǜ千思百慮 | 慮:思考。形容反復思考。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1回:“我正思量白小姐,千思百慮再無計策,不想今日有這等的好機會送將來,可謂天從人愿。” |
rù gǔ xiāng sī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huì xīn qiǎo sī慧心巧思 | 聰明的心地,精巧的構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種技藝精巧,別出心裁。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7回:“煬帝與蕭后看了一會,說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謂出神入化矣!’” |
fā rén shēn sī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fěi yí suǒ sī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
kǔ sī míng xiǎng苦思冥想 |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wén shēng xiāng sī聞聲相思 | 聲:名聲。指思慕、欽仰有聲望的人。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zhāo sī mù xiǎng朝思暮想 | 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戀情。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jǔ zhǒng sī wàng舉踵思望 | 舉:抬起;踵:腳后跟;舉踵:踮起腳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腳后跟張望。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蓋聞中國至仁,德洋恩普……舉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yī mén xīn sī一門心思 | 一心一意。 | 孫華炳《重賞之下》:“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什么也不顧了,一門心思鉆研起來。” |
shén sī huǎng hū神思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來。 | 唐 無名氏《鄭德磷》:“德磷大駭,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
wù shàn sī qín悟善思勤 | 心里想著勤勞和善良 | |
chī sī wàng xiǎng癡思妄想 | 妄:胡亂,虛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門心思想著無法實現的事情。 | 洪深《飛將軍》:“我不免癡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當面碰見,親眼看見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軍戰士,那該是多么大的滿足和興奮呢!” |
hé sī gàn lǜ涸思干慮 | 猶言絞盡腦汁。 | 明·王志堅《表異錄·藝文》:“極思為文,曰涸思干慮。” |
chén sī mò xiǎng沉思默想 | 靜靜地深思。 | 魏巍《路標》:“在沉思默想的時候,我仿佛聽到一種深沉有力的呼喊。” |
qióng jí sī biàn窮極思變 | 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 宋·程頤:“熱極生風,窮極思變。”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每逢佳節倍思親 |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節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dān jīng jí sī殫精極思 | 殫:竭盡。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朱自清《鐘明<嘔心苦唇錄>序》:“其中典禮集會之詞,標新立異固不同,機械陳腐亦不可,每殫精極思,廣事征引,而學識膚淺,語焉不暢。” |
kǔ xīn jiāo sī苦心焦思 | 焦思:焦急地思索。形容用盡心思,想方設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又說他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國消滅。” |
jī sī guǎng yì積思廣益 | 指集中眾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集,亦作“積”。 |
jí zhì qióng sī極智窮思 | 竭盡才智和思慮。 |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圣人所極智窮思而以為無奇者,乃就十數肉食之人而詢焉,采焉……則亦徒見其勞民傷財而已矣。” |
lè bù sī shǔ樂不思蜀 | 蜀:指三國時蜀國。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快樂得不想回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 晉 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
mǐn luàn sī zhì閔亂思治 | 指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 |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憂遠 | 思慮得深,為久遠的事操心。形容考慮周到。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
yǎn xiǎng xīn sī眼想心思 | 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 唐·無名氏《雜詞》:“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
láo shēn jiāo sī勞身焦思 |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 《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
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遠慮 | 謀劃周密,老虎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 《后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
xíng sī zuò xiǎng行思坐想 | 謂不停地思考。 | 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 |
mù pàn xīn sī目盼心思 | 盼:看。眼睛顧盼,心中思念。形容十分思念。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余慶記·深閨幽思》:“你那里好風光,目盼心思,時刻何曾放。” |
hán quán zhī sī寒泉之思 | 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 《詩經 邶風 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
mián sī mèng xiǎng眠思夢想 | 睡夢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 《醒世悟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且說那禁子貪愛玉英容貌,眠思夢想,要去奸他。” |
yǐ lǘ zhī sī倚閭之思 | 閭:古代里巷的門。靠在門上,想念親人。指子女思念父母等。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3回:“住了兩個月,忽動力倚閭之思,遂買了回家人情物事。” |
zhòu dù yè sī晝度夜思 | 日夜思量。 | 《新唐書·李絳傳》:“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將晝度夜思,始欲陳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將以聞,則有憚而削其半,故上達者財十二。” |
chàng qíng yě sī倡情冶思 | 冶蕩輕佻的情思。 | 清 戴名世《吳他山詩序》:“余游四方,往往聞農夫細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謠,雖其辭為方言鄙語,而亦時有義意之存。” |
sī cháo qǐ fú思潮起伏 | 思想活動極頻繁。 |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著,走出帳篷,站在一個土坡上,望著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
zhòu sī yè xiǎng晝思夜想 | 日夜想念。形容思念極深。晝:白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2章:“你聽見這個保準不再晝思夜想了!” |
chǔn chǔn sī dòng蠢蠢思動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策劃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沙汀《困獸記》:“而這個念頭,近來正又蠢蠢思動的激蕩著他,叫他得不到安靜。” |
yuǎn lǜ shēn sī遠慮深思 | 深遠的思慮。 | 漢·崔寔《政論》:“昔圣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 |
yú sī yú sī于思于思 | 思:同腮;于思:鬢須茂盛的樣子。指胡須長而多的人。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
jiàn ān sī mǎ見鞍思馬 |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哭收釵燕》:“休喳,俺見鞍思馬,難道他是野草閑花?” |
shú sī shěn chǔ熟思審處 | 反復思考,審慎籌劃。 |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許小琴分司》:“蓋芍友遇事必熟思審處,計出萬全而后行。” |
chén sī shú lǜ沉思熟慮 | 深入思索,仔細考慮。 | 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著一付沉思熟慮的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