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1 個肩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ǐ jiān xì zhǒng比肩系踵 | 猶比肩繼踵。形容人很多或接連不斷。 | 《新唐書 韋嗣立傳》:“今之取人,未試而遽遷,務進徼幸,比肩系踵?!?/td> |
xié jiān lěi zú脅肩累足 | 脅肩:聳起肩膀;累足:并著雙腳。縮著肩膀,重迭著腳(不敢正立)。形容恐懼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傳》:“嘗患見疑,無以自白,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 |
sǒng jiān suō bèi聳肩縮背 | 兩肩聳起,背脊彎曲。形容衰老的狀態。也形容因怕冷而縮做一團的樣子。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風雪,地下踏著寒冰,凍得聳肩縮背,戰戰兢兢?!?/td> |
jiān mó mèi jiē肩摩袂接 |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 明·宋濂《贈傳神陳德顏序》:“余自近歲以來,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謝絕已久?!?/td> |
bǐ jiān qí shēng比肩齊聲 | 比喻地位、聲望相等或相近。 | 《三國志·吳書·吾粲傳》:“雖起孤傲,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td> |
jià jiān jiē jì駕肩接跡 | 見“駕肩接武”。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道悟禪師》:“學徒依附,駕肩接跡;都人士女,向風而至。” |
jià jiān jiē wǔ駕肩接武 |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 | 《舊唐書·尹思貞李杰等傳論》:“有唐之興,綿歷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懷忠抱義之臣,臺省之間,駕肩接武?!?/td> |
yā jiān dié bèi壓肩迭背 | 迭:重迭。形容觀看的人極多。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td> |
jià jiān jī gǔ架肩擊轂 | 肩膀相挨,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擁擠。 | 唐·高彥林《唐闕史·盧渥》:“及赴任陜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設祖筵,遮于行路,洛城為之一空。都人觀者架肩擊轂。” |
jī gū mó jiān擊轂摩肩 | 形容車馬眾多。 | 《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涂,車轂擊,人肩摩?!?/td> |
gǒng jiān suō bèi拱肩縮背 | 拱肩:肩往上聳。聳起肩膀,彎曲著腰。形容衰老或不健康的體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只有他穿著幾件舊衣裳,越發顯的拱肩縮背,好不可憐見的!” |
bǐ jiān bìng qǐ比肩并起 | 比:并列,緊靠。肩并肩地一齊起來。形容接連不斷到來。 | 先秦 荀況《荀子 非相》:“處女莫不愿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td> |
mó jiān jiē gǔ摩肩接轂 | 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形容人多擁擠。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 游嵩山日記》:“伊闕摩肩接轂,為楚豫大道。” |
bǐ jiān jì zhǒng比肩繼踵 | 比肩:肩膀挨著肩膀;繼踵:腳尖碰著腳后跟。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著腳根。形容人多擁擠。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
mèi jiē jiān mó袂接肩摩 | 袂:袖子。衣袖相連,肩膀相觸。形容人非常多。 | 明·宋濂《國朝名臣序頌》:“其他智士謀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數?!?/td> |
bǐ jiān jiē jì比肩接跡 | 肩膀相靠,足跡相接。形容人多或接連不斷。 | 明 瞿佑《剪燈新話 修文舍人傳》:“賢者槁項黃馘而死于下,不賢者比肩接跡而顯于世。” |
xié jiān dī shǒu脅肩低首 | 見“脅肩低眉”。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景帝前三年》:“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td> |
jiān fù zhòng rèn肩負重任 | 擔當重要工作或任務。 | 曲波《林海雪原》:“欒超家和陳小柱,未得飽賞威虎山的美景,肩負重任,離開威虎山,直奔神河廟?!?/td> |
bìng jiān zuò zhàn并肩作戰 |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 柯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們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要在中原地區并肩作戰的意義和注意事項?!?/td> |
āi jiān dā bèi挨肩搭背 | 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別人背上。形容極其親昵的樣子。 | 《官場維新記》第九回:“小玉鳳見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連忙拋了各客,溜進房間里來,與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塊兒?!?/td> |
jiē zhǒng bǐ jiān接踵比肩 | 踵:腳后跟。腳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繼不斷。 | 唐·韋嗣立《論職官多濫疏》:“而今務進不避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td> |
cā jiān ér guò擦肩而過 | 擦:挨。挨著肩而溜走。指沒有抓住機會。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wàng qí jiān bèi望其肩背 | 形容趕上或達到。 | 清·呂留良《與吳孟舉書》:“德器必能脫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td> |
mó jiān cā bèi摩肩擦背 |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擁擠。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69回:“行至大街,就見那些人摩肩擦背,攙老扶幼,全是瞧擂臺去的?!?/td> |
yuān jiān gāo xī鳶肩羔膝 | 肩似鳶聳,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態。 | 明·方孝孺《答俞子嚴書》:“不復能鳶肩羔膝,卑聲詭笑,曲身俯首,稱誦人美而求其喜悅?!?/td> |
bǐ jiān dié jì比肩疊跡 | 比:并。肩并肩,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 唐 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 |
xié jiān dī méi脅肩低眉 | 縮著肩膀,低著眉頭。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 | 晉 葛洪《抱樸子 逸民》:“雖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脅肩低眉,諂媚權右?!?/td> |
bǐ jiān suí zhǒng比肩隨踵 | 猶比肩繼踵。形容接連不斷。 | 《韓非子 難勢》;“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于中?!?/td> |
āi jiān dié bèi挨肩迭背 | 形容人群擁擠。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
jiān mó gǔ jī肩摩轂擊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td> |
yuān jiān hú jǐng鳶肩鵠頸 | 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 李涵秋《雜詠》之三:“鳶肩鵠頸作詩苦,寒不能衣饑不煮?!?/td> |
sǒng jiān qū bèi聳肩曲背 | 聳起兩肩,彎曲背脊。形容衰老或寒酸貌。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那些請來幫閱卷的,又都是些聳肩曲背的,酸的怕人。” |
zhī jiān jiǎn zú胝肩繭足 | 指艱辛勞作。 | 明宋濂《瞿員外墓志銘》:“凡負販者必多給其直,家人怪問其故,府君曰:‘彼人胝肩繭足以求升合利,吾忍與之較耶?” |
bǐ jiān ér lì比肩而立 |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離極近。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隨踵而至?!?/td> |
kè jiān yī xīn克肩一心 | 指能一心以事君。 | 語出《書 盤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傳:“用布示民必以德義,長任一心以事君?!?/td> |
pián jiān lèi jì駢肩累跡 | 同“駢肩累跡”。 |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 |
bǐ jiān jiē zhǒng比肩接踵 | 肩碰肩,腳跟腳。形容人多擁擠或接連不斷。 | 清 戴名世《<小學論選>序》:“天下之謬悠庸爛者,比肩接踵,不可勝數?!?/td> |
yà jiān dié bèi亞肩疊背 | 前后的人肩背緊挨著。形容人多擁擠。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嚷嚷,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
pián jiān dié jì駢肩迭跡 | 同“駢肩累跡”。 | |
āi jiān bìng zú挨肩并足 | 形容人群擁擠。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那山中遠近人家,都曉得高家新女婿才貌雙全,競來觀看,挨肩并足,如看神會故事的一般熱鬧?!?/td> |
chǐ guò jiān suí齒過肩隨 | 謂尊禮長者。 | 《梁書·文學傳下·陸云公》:“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年義?!?/td> |
jiān mó gū jiē肩摩轂接 | 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后亦借指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肩摩轂接,競爽一時,殆古今所罕也。” |
chǎn xiào xié jiān諂笑脅肩 | 討好地強裝笑臉,縮斂肩膀。形容阿諛逢迎的丑態。 | 《初刻折案驚奇》卷十三:“那些人貪他是出錢施主,當面只是甜言蜜語,諂笑脅肩,賺他上手?!?/td> |
gǔ jī jiān mó轂擊肩摩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臨葘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
yuān jiān chái mù鳶肩豺目 | 聳肩似鷹,目兇如豺。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梁冀傳》:“冀字伯卓。為人鳶肩豺目?!?/td> |
jià jiān jiē zhǒng架肩接踵 |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擁擠。 | 宋·無名氏《燈下鬧談·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鎮揚日,夜夢長衢而行,見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觀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詣看焉?!?/td> |
bǐ jiān ér shì比肩而事 | 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 | 宋·蘇軾《范增論》:“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td> |
bǐ jiān dié zhǒng比肩疊踵 | 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沈舊人,勝朝遺耈,比肩疊踵,同掌絲綸?!?/td> |
xié jiān lèi zú脅肩絫足 | 同“脅肩累足”。 | |
zhì jiān dòu jiǔ彘肩斗酒 | 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 《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瘎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瘎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 |
bǐ jiān lián mèi比肩連袂 | 肩膀相并,衣袖相連。形容連接不斷。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 游恒山日記》;“近則龍山西亙,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td> |
shù jiān liǎn xī束肩斂息 | 縮肩屏息。形容恭順的樣子。 | |
wàng qí jiān xiàng望其肩項 | 形容趕得上或達得到。 | 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議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td> |
liǎng jiān hé kǒu兩肩荷口 | 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只會吃飯不會干事。 | |
jiān bèi nán wàng肩背難望 | 指難以相比,難以企及。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七卷:“則尤簪纓世胄,肩背難望者矣!” |
gōu jiān dā bèi勾肩搭背 | 搭背:搭腰。指相互親密擁抱或并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4卷:“只見尼姑與那些女娘,或是摟抱一會,或是勾肩搭背、偎臉接唇一會。” |
mó jiān jiē zhǒng摩肩接踵 | 摩:接觸;踵:腳跟。肩挨肩;腳尖連著腳跟。形容人多擁擠;或比喻事物接連不斷的出現。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td> |
āi jiān cā liǎn挨肩擦臉 | 挨:靠近。擦,接觸。形容狎昵之狀。 |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65回:“賈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臉,百般輕薄起來?!?/td> |
pián jiān lèi zhǒng駢肩累踵 | 同“駢肩累跡”。 | 清·王韜《瀛需雜志》:“二十八日為城隍夫人誕辰,城中熱鬧,無異于城外,幾于傾邑若狂,士女往觀者,駢肩累踵。” |
lǚ zú chà jiān履足差肩 | 足與足,肩與肩相接近,形容極親近。 | 南朝·梁·王道孺《與何炯書》:“豈復得與二三士友,抱接膝之歡,履足差肩,摛綺糓之清文,談希微之道德?!?/td> |
jiān cóng chǐ xù肩從齒序 | 并肩相從,依年齒以序長幼。謂僚友交游。 | 宋·歐陽修《與員外書》:“修本愚無似,固不足希執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從齒序,跪拜起居,竊兄弟行?!?/td> |
bǐ jiān jiē shì比肩皆是 | 到處都是。形容同類的事物或情況很多。 | 《舊唐書 元行沖傳》:“然雅達通博,不代而生;浮學守株,比肩皆是。” |
pián jiān dié jì駢肩疊跡 | 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 清·劉大櫆《乞捐輸以待周急引》:“京師為四方之會,萬民之所聚處,仕宦賓旅,駢肩疊跡。” |
pián jiān jiē jì駢肩接跡 | 同“駢肩累跡”。 | 宋·劉炎《邇言》:“游者駢肩接跡,觀者嘖嘖詠嘆?!?/td> |
mó jiān rú yún摩肩如云 |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樣密集。形容人多擁擠。 | 曾樸《孽?;ā返谑兀骸霸S多碧眼紫髯的偉男,蜷發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揮汗成雨的時候,煩渴的了不得?!?/td> |
yā jiān dié bèi壓肩疊背 | 指人眾多密集。 | 《水滸傳》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疊背,何止一二千人?!?/td> |
mó jiān jī gǔ摩肩擊轂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td> |
jiān bèi xiāng wàng肩背相望 | 謂相繼而起,連續不斷。 | 清·黃宗羲《與李杲堂陳介眉書》:“今夫旦中之醫,弟與悔木標榜而起,貴邑中不乏肩背相望?!?/td> |
bǐ jiān dié zhǒng比肩迭踵 | 形容人多。迭踵,腳尖踩腳跟。 |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沉舊人,勝朝遺耈,比肩迭踵,同掌絲綸?!?/td> |
āi jiān cā bèi挨肩擦背 | 挨:靠近;擦:接觸。形容緊緊挨著;也形容人多而擁擠。 | 《清平山堂話本 錯認尸》:“當日鬧動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婦人,挨肩擦背,不計其數,一齊來看?!?/td> |
pián jiān lèi zú駢肩累足 | 同“駢肩累跡”。 |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td> |
jiān láo rèn yuàn肩勞任怨 | 猶任勞任怨。 | |
xié jiān chǎn xiào脅肩諂笑 | 聳起雙肩;做出諂媚的笑容。形容巴結奉承別人的丑態。脅肩:聳肩;形容恭敬的樣子。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脅肩諂笑,病于夏畦?!?/td> |
āi jiān cā bǎng挨肩擦膀 | 指身體相貼近。也形容人群擁擠。 |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著手往我懷里摸甚么?” |
zhǒng jiē jiān mó踵接肩摩 | 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 清·金捧閶《守一齋筆記·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
āi jiān dié bèi挨肩疊背 | 形容人群擁擠。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日看的是挨肩疊背。” |
mó jiān cā zhǒng摩肩擦踵 |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很擁擠。 | |
cì qiáng jí jiān賜墻及肩 | 比喻才學淺陋。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
yà jiān dié bèi亞肩迭背 | 肩壓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擁擠。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迭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大蟲。” |
jiān mó zhǒng jiē肩摩踵接 | 肩碰肩,腳連腳。形容人多而擁擠。 | 清 薛福成《庸庵筆記 幽怪二》:“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td> |
bǐ jiān dié jì比肩迭跡 | 肩膀相靠,足跡相迭。形容人多。 | 唐 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榮古虐今者,比肩迭跡?!?/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