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箑夏裘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語出《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于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時宜。
出處南朝·宋·鮑照:“伊冬箑而夏裘,無雙功而并盛。”
基礎信息
拼音dōng shà xià qiú
注音ㄉㄨㄥ ㄕㄚˋ ㄒ一ㄚˋ ㄑ一ㄡˊ
感情冬箑夏裘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冬箑夏裘的意思解釋、冬箑夏裘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愛毛反裘 |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
夏雨雨人 | 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后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
秋收冬藏 | 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
寒冬臘月 | 臘月:農歷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
春夏秋冬 | 指四季或一年。 |
反裘負芻 | 反裘:反穿皮衣;負:背;芻:柴草。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
業紹箕裘 | 紹:繼承;箕:畚箕;裘:獸皮襖。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 |
夏蟲語冰 |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夏爐冬扇 |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
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論。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秋去冬來 | 秋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十冬臘月 | 指陰歷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氣寒冷的季節。 |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 鎰:古代重量單位,1鎰=20兩;裘:皮衣。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國家需要眾多賢才的力量。 |
裘馬聲色 | 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謂貪圖享受,生活糜爛。 |
霜凋夏綠 | 猶言冬去春來。謂時光的流逝。 |
夏蟲不可言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冬溫夏凊 |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
救寒莫如重裘 | 比喻處事須敦本務實。 |
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狐裘蒙戎 | 狐裘的皮毛凌亂。亦以喻國政混亂。 |
集腋成裘 | 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貍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肥馬輕裘 | 裘:皮衣。騎的是好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華奢侈。 |
夏日可畏 |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
夏鼎商彝 |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
夏蟲疑冰 | 比喻人囿于見聞,知識短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