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商彝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 贈王馬杓》套曲:“縱然道夏鼎商彝休將做寶貝啶,也不似他情忺。”
例子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95回:“入到內(nèi)進(jìn),只見一律都是紅木家伙,擺設(shè)的都是夏鼎商彝。”
基礎(chǔ)信息
拼音xià dǐng shāng yí
注音ㄒ一ㄚˋ ㄉ一ㄥˇ ㄕㄤ 一ˊ
繁體夏鼎商彜
感情夏鼎商彝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古董。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夏鼎商彝的意思解釋、夏鼎商彝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大名鼎鼎 | 鼎鼎:聲威盛大的樣子。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夏雨雨人 | 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后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
春夏秋冬 | 指四季或一年。 |
商羊鼓舞 | 商羊:傳說鳥名。商羊飛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變故發(fā)生之前的預(yù)兆。 |
夏蟲語冰 |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夏爐冬扇 |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dāng)時的需要,費(fèi)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
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wù)摗2荒芎蜕L在夏天的蟲談?wù)摫1扔鲿r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春秋鼎盛 | 春秋:年齡。人年齡正處在旺盛、強(qiáng)壯之際。舊時比喻人正當(dāng)壯年;精力充沛。 |
通商惠工 | 通商:便利各地貨物交流;惠:給人以好處。使貿(mào)易暢通,給工商業(yè)者帶來好處。 |
力能扛鼎 |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
士農(nóng)工商 | 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jīng)商的。 |
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霜凋夏綠 | 猶言冬去春來。謂時光的流逝。 |
扛鼎抃牛 | 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
夏蟲不可言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wù)摫1扔鲿r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一片宮商 |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yōu)美、悅耳。 |
鼎足三分 |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冬溫夏凊 |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xiàn)亦泛稱冬暖夏涼。 |
幕燕鼎魚 |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 |
人聲鼎沸 |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xiàn)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
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海內(nèi)鼎沸 | 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
鼎玉龜符 | 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箓。 |
富商巨賈 | 見“富商大賈”。 |
鼎成龍去 |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鑄鼎象物 | 鼎:古代炊器,三足兩耳,也指傳國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屬而鑄成的九鼎之上所鑄各種物品圖像。稱頌君王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