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嘴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ī làn zuǐ bā yìng雞爛嘴巴硬 | 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 |
bí tà zuǐ wāi鼻蹋嘴歪 |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狽的樣子。 | |
zuǐ dà hóu lóng xiǎo嘴大喉嚨小 | 吃得進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 |
tiáo zuǐ xué shé調嘴學舌 | 調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說人閑話,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兀子調嘴弄舌!” |
pín zuǐ bó shé貧嘴薄舌 | 貧:嘮叨令人厭煩;貧嘴:絮絮叨叨;使人厭煩;薄舌;不忠厚;老實。形容人愛說話;言語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厭。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叵耐鄰里有一班蕩子弟,平日見王媼是個俏麗孤孀,閑常時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
huā mǎ diào zuǐ花馬掉嘴 | 花言巧語地耍嘴皮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馬掉嘴的!咱們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你別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
zā zuǐ nòng shé咂嘴弄舌 | 形容貪饞的樣子。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時慌了,彎下腰去抓那粉湯,又被兩個狗爭著,咂嘴弄舌的來搶那地下的粉湯吃。” |
jiàn chuān yàn zuǐ箭穿雁嘴 | 比喻不開口說話。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顫心寒,不敢出戰。問了數聲,如箭穿雁嘴,鉤搭魚腮,默默無言,無人敢應。” |
qī zuǐ bā shé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
qī zuǐ bā zhāng七嘴八張 | 形容人多語雜。 |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
wāi zuǐ niàn xié jīng歪嘴念邪經 | 比喻為謀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實的宣傳。 | |
zuǐ lǐ yá duō嘴里牙多 | 謔語,指會說話 | 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說不過你。” |
qī kǒu bā zuǐ七口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
kè zuǐ liáo yá課嘴撩牙 | 搬唇弄舌。課,用同“嗑”。 |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連枝秀》:“錦心繡腹,宣揚《老子》經文,發科打諢,不離機鋒;課嘴撩牙,長存道眼。”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驢唇不對馬嘴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
dāo zǐ zuǐ dòu fǔ xīn刀子嘴豆腐心 | 形容人說話尖刻,但心腸很軟弱。 | 浩然《艷陽天》第39章:“焦二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 |
shuō zuǐ shuō shé說嘴說舌 | 搬弄是非,沒事找事。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我孩兒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這等認真,就說嘴說舌,背槽拋糞。” |
zuǐ jiān yá lì嘴尖牙利 | 說話尖酸刻薄。 | |
zī yá liě zuǐ齜牙咧嘴 | 齜:露齒。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
guāi zuǐ mì shé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齒伶俐,慣于說討好人的甜言蜜語。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著沒疼熱的東西交結童奶奶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惡。” |
qī zhāng bā zuǐ七張八嘴 | 同“七嘴八張”。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回:“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眾兄弟把我看輕了,只道我沒有膽量了。’” |
zuǐ shàng chūn fēng嘴上春風 | 比喻口頭上的關切與安慰或是幫別人說好話 | |
xìn zuǐ hú shuō信嘴胡說 | 信:由。由著嘴胡說八道。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
kē yá liào zuǐ磕牙料嘴 | 多嘴多舌。 | 元 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咱與你甚班輩,自來不相會,走將來嗑牙料嘴。” |
yáo zuǐ diào shé搖嘴掉舌 | 猶搖唇鼓舌。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得鶯鶯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禍。不共你搖嘴掉舌,不共你斗爭斗合。” |
shuǎ zuǐ pí zǐ耍嘴皮子 | 指光說不做。也指賣弄口才(含貶義)。 | 傅光明《從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與悲劇意識》:“他絕不是那種耍嘴皮子,賣弄搞笑那種作家。” |
hé bù lǒng zuǐ合不攏嘴 | 指人高興得關不住嘴。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親又會怎樣高興得合不攏嘴巴……” |
jiān zuǐ hóu sāi尖嘴猴腮 | 腮:面頰。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頰。形容人長相丑陋。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
rén qióng zuǐ suì人窮嘴碎 | 人越是窮苦越是說話啰嗦。 | |
zuǐ jiān shé tóu kuài嘴尖舌頭快 | 比喻話多而輕率。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單管嘴尖舌頭快的,不管你事也來插一腳。” |
zī yá lái zuǐ咨牙俫嘴 | ||
yóu zuǐ huā chún油嘴花唇 | 形容說話油滑虛浮。 | 清·李玉《清忠譜·創祠》:“日日假忙,說道某鄉紳叫管家來邀;時時搗鬼,說道某官府著農民相召。止不過油嘴花唇,無非要騙人錢鈔。” |
duō zuǐ ráo shé多嘴饒舌 | 指嘴多,不該說而說或愛管閑事。 | 《三遂平妖傳》第二回:“那個多嘴饒舌的、閑在那里不去打瞌睡,卻去報新聞,搬起這樣是非。” |
qī shé bā zuǐ七舌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丁玲《奔》:“茶館里又圍了許多人,都把他們當做談話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沒有一句話可以暫時使他們寬心一下。” |
zhuō zuǐ bèn shé拙嘴笨舌 |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講話。拙:笨;不靈。 |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并非處處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
shǐ zuǐ shǐ shé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3回:“相于廷專好使嘴使舌的說我,不知幾時著了我手,也是這般一頓,方才解我積恨。” |
shuō zuǐ dǎ zuǐ說嘴打嘴 | 夸口的人偏偏自己出丑。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4回:“王家的無處煞氣,只好打著自己的臉罵道:‘老不死的娼婦,怎么造下孽了?說嘴打嘴,現世現報!’” |
dīng zuǐ tiě shé釘嘴鐵舌 | 形容嘴硬,不認錯,不服輸。 | 元 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達。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 |
qiáng zuǐ niù shé強嘴拗舌 | 說話倔強的樣子。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十一:“謝慶元倒了威了,但還是強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們管嗎?’” |
pín zuǐ jiàn shé貧嘴賤舌 | 指話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厭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黛玉道:‘什么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
duō zuǐ duō shé多嘴多舌 | 指嘴多,不該說而說。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難走一日,快與我行動些。” |
zā zuǐ tiǎn chún咂嘴舔唇 | 見“咂嘴弄舌”。 |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卻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還咂嘴舔唇的,品著滋味。” |
zhuō zuǐ bèn sāi拙嘴笨腮 | 見“拙嘴笨舌”。 |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shuǎ pín zuǐ耍貧嘴 | 沒完沒了地跟人說廢話或玩笑話 | 張恨水《夜深沉》第十回:“小五,你干嗎和她小孩子耍貧嘴。” |
zhāng zuǐ jiǎo shé張嘴撟舌 | 猶張口結舌。 |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重慶道一見了他,也不暇多敘寒暄,便把領事的一番話述了出來。某觀察聽了,不覺張嘴撟舌。” |
zuǐ kuài shé cháng嘴快舌長 | 愛說長道短。 |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婦言不是花言巧語,嘴快舌長,須是不茍言,不茍笑,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總說一句,便是‘貞靜’兩個字。” |
zuǐ yìng xīn ruǎn嘴硬心軟 | 嘴上不服軟,心里卻認輸。指人嘴好強。 | |
nǔ yá tū zuǐ努牙突嘴 | 努:用力伸出或突出。形容憤怒的神態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早努牙突嘴,拳椎腳踢,打的你哭啼啼。” |
xīn qiǎo zuǐ guāi心巧嘴乖 | 心思靈巧,能說會道。 | |
diào zuǐ nòng shé掉嘴弄舌 | 掉:搖動;弄:耍弄,播弄。指吵架。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第六卷:“況且他是賣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爭。” |
huā tián mì zuǐ花甜蜜嘴 | 蜜嘴:嘴上抹著蜜。能說會道,甜言蜜語。比喻說話動聽。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5回:“取錢的時候,花甜蜜嘴,講過按月按時,十來分重的利錢,不費一些努力,定了時刻,自己送上門來。” |
hēi méi wū zuǐ黑眉烏嘴 | 眉頭嘴臉都不干凈。形容淘氣、貪玩孩子的骯臟面容。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4回:“弄的你黑眉烏嘴的,那里還像個大家子念書的孩子!” |
mèn zuǐ hú lú悶嘴葫蘆 | 不愛說話的人。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氣地對這個不會喝酒,偏要喝酒的悶嘴葫蘆講:‘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給娘丟臉來啦!’” |
wū yā zuǐ烏鴉嘴 | 比喻說話討厭的人。 | 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我變成烏鴉嘴了。” |
yǒu zuǐ wú xīn有嘴無心 | 猶言有口無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
dǎ yá liào zuǐ打牙撂嘴 | 打牙:說閑話。指說閑話,相互嘲弄戲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這里他女人陪著這些丫鬟小廝吃酒,又和那小廝們打牙撂嘴兒的玩笑。”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謂話說得明確清楚。 | 茅盾《子夜》八:“連這毛丫頭也來放肆了……想燙壞我么?料想她也不敢,還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給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話。” |
bèn zuǐ zhuō sāi笨嘴拙腮 | 口才不行,不會說話 | 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笨嘴拙腮的。” |
jiān zuǐ bó shé尖嘴薄舌 | 形容說話尖酸刻薄。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你既要騙我酒吃,又斗我圍棋,偏有這些尖嘴薄舌的話說!” |
rén duō zuǐ zá人多嘴雜 |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
yǒu zuǐ méi xīn有嘴沒心 | 見“有嘴無心”。 | |
líng yá lì zuǐ伶牙俐嘴 | 伶:通“靈”,靈活;俐:聰明、乖巧。形容為人機靈,能說會道。 | 明·朱權《沖漠子》第二折:“你劃地敢伶牙俐嘴,夸強說會,使不著你唬鬼瞞神。”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
pín zuǐ è shé貧嘴惡舌 | 同“貧嘴賤舌”。 | 老舍《駱駝祥子》:“他天生來的不愿多說話,所以也不愿學著城里人的貧嘴惡舌。” |
duō zuǐ xiàn qiǎn多嘴獻淺 | 謂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 |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這一定有多嘴獻淺的人,對那強人說我在大門前看他起身,與街坊婦人說話。” |
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三寸鳥,七寸嘴 | 比喻能說會道(多用于諷刺)。 | |
nòng zuǐ nòng shé弄嘴弄舌 | 弄:玩弄,賣弄。猶言耍嘴皮子。形容賣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這個弼馬瘟著然會弄嘴弄舌。” |
kē yá liào zuǐ嗑牙料嘴 | 多嘴多舌。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我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
yóu zuǐ gǒu shé油嘴狗舌 |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樣的舌頭。形容說話油滑,內容低劣。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會唱的甚么好成樣的套數兒,左右是幾句,東溝窩,西溝灞,油嘴狗舌,不上紙筆的。” |
zuǐ tián xīn kǔ嘴甜心苦 | 說話和善,居心不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著,腳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 |
qiáng zuǐ yìng yá強嘴硬牙 | 謂能說善辯。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花永喜娘們,膽大心尖,強嘴硬牙,老花說不過她,干仗總是吃敗仗。” |
mó yá fèi zuǐ磨牙費嘴 | 指反復瑣碎的談話或爭論。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5回:“我的性兒你是知道的,我是合你磨牙費嘴的人么?” |
zā zuǐ nòng chún咂嘴弄唇 | 見“咂嘴弄舌”。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舉人]眼看見那小學生的仿紙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覺就吃了一驚;一會兒咂嘴弄唇的,臉上做出許多怪物像。” |
diān chún bò zuǐ顛唇簸嘴 | 謂搬弄口舌。 | 《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個不欣羨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顛唇簸嘴,批點那飛天夜叉之丑。” |
yóu zhuǐ huá shé油嘴滑舌 | 形容人說話油滑輕浮;耍嘴皮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
zuǐ zhí xīn kuài嘴直心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 | |
tiáo zuǐ diào shé調嘴調舌 | 見“調嘴弄舌”。 | 《金瓶梅詞話》第四八回:“打的經濟鯽魚般跳。罵道:‘怪短命!誰和你那等調嘴調舌的!” |
zuǐ jiān shé kuài嘴尖舌快 | 比喻話多而輕率。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則不知就里,二則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進學迎過,不到我家’的話一一說完。” |
zhāng zuǐ jié shé張嘴結舌 |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害怕或驚愕。 | 茹志鵑《里程》:“三娘這陣連珠炮,說得老劉張嘴結舌,不知怎么辯白是好……” |
xián zuǐ dàn shé咸嘴淡舌 | 比喻無事生非或沒話找話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這一點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騾子似的。” |
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嘴是兩張皮 | 愛怎么說就怎么說。 | |
bái mó zuǐ pí白磨嘴皮 | 指說了一些無用的話,不能說動對方。 | |
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嘴尖皮厚腹中空 | 說話尖酸刻薄,臉皮厚,腹中沒有真才實學。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xīn zhí zuǐ kuài心直嘴快 | 見“心直口快”。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襲人在旁‘嗤’的一笑,說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
qīng zuǐ bó shé輕嘴薄舌 | 形容說話輕佻刻薄。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閑時常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
tiāo chún liào zuǐ挑唇料嘴 | 見“挑牙料唇”。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唇料嘴,辨別個誰是誰非。”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驢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bèn zuǐ zhuō shé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辭。也作“笨口拙舌”。 | 楊朔《石油城》:“劉公之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么呢?’” |
xū zuǐ lüè shé虛嘴掠舌 | 比喻花言巧語。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誰聽你那虛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
nǔ chún zhàng zuǐ努唇脹嘴 | 努:用力伸出或突出;脹:膨脹。形容不歡喜的樣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3回:“連這等一個剛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脹嘴,使性旁氣。” |
yǒu zuǐ méi shé有嘴沒舌 | 形容不善言辭。 | |
bèn zuǐ bèn sāi笨嘴笨腮 | 笨:不靈巧。說話表達能力很差。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好的,幸而我們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兒尿了。” |
zā zuǐ zā shé咂嘴咂舌 | 見“咂嘴弄舌”。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二:“菜上來了,老頭兒咂嘴咂舌地夸獎這菜的滋味。” |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指年輕人辦事不老練與牢靠。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俗語說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冤枉人的了?” |
diān chún bǒ zuǐ攧唇簸嘴 | 攧:同“顛”。搖唇動嘴。說長道短,背后非議。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自己不肯施仁仗義,及見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
bí tā zuǐ wāi鼻塌嘴歪 | 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蕭云仙的彈子打來,打得鼻塌嘴歪,無處躲藏。” |
pín zuǐ è shé貧嘴餓舌 | ||
wāi zuǐ hé shàng歪嘴和尚 | 比喻那些為自私的目的而亂搬教條的人。 | 陸天明《省委書記》:“說上頭的經是好經,就是讓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樣!” |
qiáng chún liè zuǐ強唇劣嘴 | 謂說話厲害,不肯讓人。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也則為公心直道,從沒分毫詐。也不是強唇劣嘴,要做鄉村霸。” |
méi zuǐ hú lú沒嘴葫蘆 | 沒有嘴的葫蘆。比喻不善言談或說話很少的人。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