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里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眼瞪著屠戶。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上路,轉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后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注釋
屠:這里指屠戶,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晚:夜晚,晚上。
歸:回家。
止:通“只”,翻譯為僅,只。
綴行甚遠:緊隨著走了很遠。綴,連接,緊跟。甚,很。
懼:害怕
投以骨:倒裝,就是“以骨投之”,意為把骨頭扔給狼。以,把。
從:跟從,跟隨。
復:又,再
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并,一起。故,舊、原來。
窘(jiǒng):困窘,處境危急,困迫為難。
恐:恐懼,擔心。
敵:意動用法。這里是動詞,指攻擊的意思。
顧: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積薪:堆積柴草。積,堆積。薪,柴草。
苫(shàn)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一樣。苫蔽,覆蓋、遮蓋。
乃:于是,就。
弛:解除、卸下。
眈眈(dān dān)相向:(狼)瞪著眼看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戶,非“相互”。
少(shǎo)時:一會兒
犬坐于前: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久之:很久。之,音節助詞,表示修飾前字,沒有實在意義。
瞑(míng):閉上眼睛。
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悠閑、從容。
暴:突然。
斃:殺死。
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這里作動詞。
隧入:從通道進入。隧: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尻(kāo):屁股。
自:從。
股:大腿
假寐(mèi):假裝睡覺。 寐:睡覺。
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黠:狡猾。
頃刻:一會兒。
亦:也。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語氣詞,相當于“啊”。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狼”鑒賞
文言知識
一、古今異義
1、去 (一狼徑去)
古義:離開
今義 : 到某—地方
2、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古義:多少
今義 :幾何學的簡稱
3、耳(止增笑耳)
古義:古文言文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
今義:耳朵。
4、股(屠自后斷其股)
古義:大腿
今義:大腿,自胯至膝蓋的部分;屁股
5、蓋(蓋以誘敵)
古義:原來是
今義:遮蔽、覆蓋
6、弛(弛擔持刀)
古義:卸下
今義:放松、松弛
7、薪(場主積薪其中)
古義:柴草
今義:工資
8、暴(屠暴起)
古義:突然
今義:強大
二、一詞多義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態度。例句:意暇甚。
2、意圖。例句: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敵:
1、攻擊。例句:恐前后受其敵。
2、敵人。例句: 蓋以誘敵。
前:
1、前面。恐前后受其敵。
2、向前。狼不敢前。
積薪:
1、堆積柴草。例句:場主積薪其中
2、堆積在那里的柴草。例句:轉視積薪后
之:
1、復投之 ( 代狼 )
2、又數刀斃之 ( 代狼 )
3、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 主謂之間,不譯 )
4、久之,目似瞑 ( 助詞,不譯 )
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助詞,的)
以:
1、投以骨(介詞,把)
2、以刀劈狼首(介詞,用)
3、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詞,來)
4、蓋以誘敵(介詞,用來)
三、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四、文言文式
(一)省略句
省略賓語: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賓語“之”,代狼,可補充為“投之以骨”。
2、“一狼仍從”中省略賓語“之”,可補充為“一狼仍從之”。
省略介詞:
3、“場主積薪其中”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場主積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詞“于”,可補充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語:
6、“顧野有麥場”中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顧野有麥場”。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中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二)倒裝句
8、“投以骨”中“以”是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以骨投”。
9、“意暇甚”,正常語序應為“意甚暇”。
10、“身已半入”,正常語序應為“身已入半”。
11、“而兩狼之并驅如故”,正常語序應為“而兩狼如故之并驅”
五、虛詞的用法
之
代詞,它,指狼。 例句: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例句: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 例句:久之。
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例句: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代詞,代狼。 例句:復投之。
以
介詞,把。例句:投以骨。
介詞,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介詞,來。例句: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詞,用來。例句:蓋以誘敵。
其
恐前后受其敵。(指狼)
場主積薪其中。(指麥場)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戶)
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之
久之:調節音節,無意義。
亦斃之:代詞,指它。
又數刀斃之:代詞,它,指狼。
蓋
蓋以誘敵:表原因。這里有“原來”的意思。
賞析
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寫兩狼追趕屠戶,屠戶時而遷就退讓,繼而被迫抵抗自衛。
這一段又分為三層,從“一屠晚歸”至“綴行甚遠”,簡潔地敘述了屠戶遇狼的時間、地點和情況。一個賣肉晚歸的屠戶,在“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卻又行人斷絕,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讓兩只惡狼給盯住了。草草幾筆,就勾畫出危急的處境,緊張的氣氛,實在扣人心弦,為后面描述屠戶的斗爭策略作了鋪墊。
(屠夫懼狼)面對意想不到的惡狼,屠夫首先是“懼”。于是采取遷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認為,只要滿足狼的貪欲,就可脫險。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也似乎如他所料,使兩狼“綴行甚遠”的情況暫時有了改變,文筆十分曲折。可是照樣投骨的結果,只不過讓后狼暫時停腳,而“前狼又至”;直到骨頭投盡了,也沒有填飽餓狼的饑腸,而“并驅如故”,因此屠戶處境更加危險。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貪婪本性,證明了屠戶退讓遷就策略的失敗。這是第二層。
“屠大窘”,說明在危急的關頭,他產生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明白自己已面臨生死抉擇,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殺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讓是無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殺狼。屠戶已在事實面前吸取了教訓,開始考慮如何改變“前后受敵”的不利條件。他機敏地環顧麥場且速“奔倚”在積薪之下,放下擔子,拿起刀,利用麥場的有利地形,改變了途中兩狼并驅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敵的處境。“狼不敢前”是屠戶敢于斗爭的初步效果,并非它們開始退讓。“眈眈相向”,說明兩狼既兇狠又狡詐,也準備變換策略,尋機殘害屠戶。這樣,雙方進入相持階段。這是第三層。
(屠夫御狼)第二段分兩層:
第一層,從“少時”至“又數刀斃之”。作者在描寫兩狼對屠戶“眈眈相向”之后,又變換筆法,寫一只狼竟然自己走開,另一只狼裝作馴良的家狗形態蹲著,然后閉著眼睛打盹,樣子十分悠閑。這是狼在屠戶持刀的情況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說明,而是以細膩的筆觸刻畫狼的狡詐形象,讓人們仔細品味,加深對狼的本性的認識。這時的屠戶雖然不能猜透它們誘敵包抄然后夾擊的花招,但對于狼的兇狠狡詐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不受這種假象欺騙,不是釋刀自喜,而是趁機“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結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閑假象,屠戶的暴起動作,相映成趣。
(屠夫殺狼)第二層,屠戶殺了眼前的狼而準備趕路,又警惕地轉視積薪后,發現了另一只正在鉆洞的狼。作者借屠戶的銳利的眼睛,點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圖,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種弄巧成拙的丑態,次“亦斃之”作了痛快的結束。行文至此,才以畫龍點睛之筆點出屠戶“乃悟前狼之假寐,蓋以誘敵”的道理,與上層緊相呼應。這使屠戶也使讀者領悟到:只知狼兇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詐一面,那就要受騙上當;只看到眼前的狼,卻不注意暗藏的狼,滿足于一時的勝利,到頭來還會遭到失敗。
第三段,是作者詼諧風趣的議論。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詐,而嘲笑其頃刻而斃的結局,也間接贊揚了屠戶的勇敢機智,余味無窮。
蒲松齡簡介
清代·蒲松齡的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 蒲松齡的詩(8篇)〕猜你喜歡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賈人食言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呼救命。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 ,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曹司農竹虛言
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后,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發吐舌作縊鬼狀。曹笑曰:“猶是發,但稍亂;猶是舌,但稍長,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況無首也。”鬼技窮,倏然。及歸途再宿,夜半,門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輒唾曰:“又此敗興物耶?”竟不入。
戰城南
戰城南,沖黃塵,丹旌電烻鼓雷震。
勍敵猛,戎馬殷,橫陣亙野若屯云。
仗大順,應三靈,義之所感士忘生。
長劍擊,繁弱鳴,飛鏑炫晃亂奔星。
虎騎躍,華眊旋,朱火延起騰飛煙。
驍雄斬,高旗搴,長角浮叫響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詠來蘇。
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