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譯文及注釋
江城子:詞調名。分單調、雙調兩類,各有數體。單調始于晚唐韋莊,五代歐陽炯,雙調始于北宋蘇軾。
張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鹽縣人,張惠言友。
西湖竹枝詞: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區。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慶周圍地區)一帶民歌。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詞與“云雨”、“魚雁”等意象一道,常為古人用來作男女戀情的象征。
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心底,指“儂”的心底。湖頭,湖起始的地方。此處指“儂”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斷,指道路不通。暗示“儂”與心中人許久音訊阻隔,沒有相會了。
斷橋:橋名,在西湖孤山邊。本名寶祐橋,又名斷家橋。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以來皆呼為斷橋。
金:金黃色。此指柳葉由綠泛黃,與金黃色相似。又黃色醒目,容易辨認。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圍多山,環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對峰頭俱化石:相對,面對面的相向、對峙。化石:南朝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相傳有貞婦送夫從役,站在山頭望丈夫,久之化而為石。后遂以此典表現女子對丈夫的忠貞與思念,形容精誠至極。
雙影在,照清潯:清潯,清澈的水邊。潯,水邊深處。《淮南子·原道訓》:“故雖游于江潯海裔。”句謂西湖邊上的南、北兩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樣,相對眺望,佇立凝視,它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鑒賞
賞析
從這首詞的小序“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看,可知這首詞為步韻之作。竹枝詞為詩體,張惠言一生不作詩,自言:“余年十八、九時,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時余姊之婿董超然,與云珊銳意為詩。三人者,居相邇,朝夕相過,過即論詩。余心好兩人詩,未暇學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數年乃一得見,見輒出新詩各盈卷。而余學詩,久之無所得,遂絕意不復為。每見超然、云珊讀其詩,恧然以愧”(《茗柯文編·楊云珊覽輝閣詩序》),所以,他以詞來和友人張伯魁的詩韻。
詞的上闋主要寫闈中佳秀對“郎”的思念、盼望,寫她與“郎”雖有情卻彼此音訊睽隔,展示出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驚世駭俗的風致。詞下闋承上闋的情感,過片即直言“儂”對“郎”的思念與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詞中女子對戀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邊的南高峰來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與其相會。固然,詞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們不必過于坐實來解,這也許只是她的一個想象而已,或者一時的情感沖動罷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與“郎”相會了呢?沒有,因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兩個久相睽隔的人能夠相會,以慰相思之苦,也許他們的痛苦或者能夠得到稍許的沖淡,然而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生,所以,他們雙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詞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誡她的戀人:“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不叫“郎”到我身在其中的南峰來尋找,卻叫他南轅北轍到北峰去追尋,顯然是有情緒,鬧別扭了。或者,詞中女子在埋怨戀人太沒有膽量了。或者,她對戀人的猶豫不決深感失望。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她脫口而出拋出了重話:“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意思是:你最好到北峰去找我,那時,我在南,你在北,我們兩個都變成佇立的石頭,遙相眺望,永遠揆隔,只有我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話說得重了一些,但從這牢騷語中我們可以窺見詞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歡她那種直來直去,有話就要說的率直、潑辣的性格。
此詞寫得明白曉暢,中多口語,頗具民歌風味。詞中女主公率直且頗有幾分陽剛的個性,與唐宋詞以來小詞中流行的纖弱女性形象相比,頗具幾分異量之美。而詞中女主人公對戀情的堅貞與不懈追求,也令此詞的言情純真、坦白,楚楚動人。
張惠言簡介
清代·張惠言的簡介

張惠言(1761~1802)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于易學,與惠棟、焦循一同被后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
...〔? 張惠言的詩(6篇)〕猜你喜歡
滿庭芳·香叆雕盤
香叆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檐轉月,余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
芳臉勻紅,黛眉巧畫宮妝淺。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早是縈心可慣。向尊前、頻頻顧眄。幾回想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
燭影搖紅,夜闌飲散春宵短。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深院。
薄幸·詠瘧
依依孤影,渾似夢、憑誰喚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藥難醫花癥。最忙時,那得功夫,凄涼自整紅爐等。總訴盡濃愁,滴干清淚,冤煞娥眉不省。
去過酉、來先午,偏放卻、更深宵永。正千回萬轉,欲眠仍起,斷鴻叫破殘陽冷。晚山如鏡,小柴扉煙鎖,佳人翠袖懨懨病。春歸望早,只恐東風未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