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紅拂”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李靖長揖不拜雄辯善談神態不凡,紅拂眼光敏銳看出窮途中的英豪。
楊素那死氣沉沉腐朽將亡的府署,怎么能夠困留得住女中的大丈夫?
注釋
紅拂:隋末大臣楊素家里的婢女,本姓張,因侍楊索時手執紅拂(撣灰塵的用具),后來就叫她紅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人見楊素,從容談論天下大事。紅拂在旁見他氣宇軒昂,談吐超人,知道他將來必非庸碌之輩,就連夜逃離楊府,投奔李靖,與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討伐隋王朝(見唐代杜光庭《虬髯客傳》)。
“長揖”句:李靖謁楊素時,楊素態度倨傲,李靖長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責楊待客不遜,楊連忙謝罪。后來,楊素聽了李靖的一番高談雄辯,更心悅誠服。長揖:拱拱手,程高本改為“長劍”。雄談:是說李靖闊論高談,滔滔雄辯。態自殊:指李靖的態度自如,與眾不同。
“美人”句:紅拂能在李靖尚處卑賤地位時,看出他日后必有一番作為,所以說她具有眼力,見識卓越。巨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識遠大。夢稿本作“具眼”,亦通。然小說中有“巨眼英豪”(第一回)之語。
“尸居”句:說紅拂奔離楊府事。尸居余氣:用以說人將死,意思是雖存余氣,而形同尸體。語出《晉書》:李勝曾對曹爽說:“司馬公(司馬懿)尸居余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也。”紅拂投奔李靖,李清恐楊素不肯罷休。紅拂也說:“彼尸居余氣,不足畏也。”楊公幕:指楊素的府署。
羈縻(jī mí):束縛、留住。女丈夫:指紅拂,后人稱她與李靖、虬髯客為“風塵三俠”。
“五美吟·紅拂”鑒賞
賞析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謂:“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恰好被賈寶玉翻見,將這組詩題為《五美吟》。《五美吟·紅拂》就是其中之一。
組詩中所寫的人事其實并非都據史實。如東施效顰出自《莊子》,帶有寓言性質;《西京雜記》中所寫王昭君不肯賄賂畫工以致不為漢元帝所知而被詔使出塞的情節只是傳說;至于出自《虬髯客傳》的紅拂形象則更經傳奇作者的藝術加工。
這首詩中的議論原本是借古諷今,為現實感受而發。林黛玉欽佩紅拂卓識敢為,能不受相府權勢和封建禮教的“羈縻”,更突出地表現了她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的理想。
詩中所詠與小說情節的某種照應關系,這是可以研究的問題。《五美吟》寫的都是關于死亡或別離的內容,有的還涉及事敗或者獲罪被拘系,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現存材料很少的條件下,要確切地闡明作者的意圖還是不容易的。在《紅樓夢》戚序本與甲辰本上有一條早期批語說:“《五美吟》與后《十獨吟》對照。”《十獨吟》在后四十回續書中沒有,當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寶釵或史湘云所寫的詩。從詩題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個獨處的女子如寡婦、棄婦、尼姑和離別丈夫的婦女等的愁怨,來寫書中人物的現實感觸的。所謂“對照”當也不僅僅限指詩題。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紅拂》寫在了《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這一時期,賈府里已經呈現出了種種危機,“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而封建貴族階級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處處同封建正統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動,同賈府的統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沖突。賈府的衛道者們逐漸撕下了籠罩在家族骨肉關系之上的溫情脈脈的紗幕,對她的冷淡與孤立也隨之而加深,這雖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從,卻使她精神苦悶,感情抑郁,而又骨鯁在喉,無處傾吐。于是她便借《紅拂》這首詩言志,自我悲嘆,以抒發早已郁積在內心的憤懣和理想。
曹雪芹簡介
清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曹雪芹的詩(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