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商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其一
成紀郎官名字叫李義山,身歸黃土讓人空懷長嘆。
詩詞樹林的枝葉已落盡,學術界的浪濤一夜枯干。
狂風暴雨把那燈燭吹滅,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他應該到世外攀折玉樹,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壇。
其二
空懷有凌云萬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開。
鳥啼花落斯人歸于何處,竹死桐枯鳳鳥不再飛來。
良馬不遇足因無主而彎,知音痛失心由斷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嘆陰陽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墳墓中來。
注釋
成紀:古縣名,戰國時設置,縣址大約在今甘肅秦安縣。星郎:《后漢書·明帝紀》:“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茍非其人,則民受殃,是以難之?!焙笠蚍Q郎官為“星郎”。
適歸:往歸;歸向。高壤:土丘。一作“黃壤”。
詞林:詞壇。借指文學界。
學海:喻指學術界。波瀾:比喻詩文的跌宕起伏。
物外:世外。謂超脫于塵世之外。琪樹:仙境中的玉樹。
霓(ní)裳(cháng):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一作“霓衣”。絳壇:一作“玉壇”。
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氣高超。
襟抱:懷抱之意。這里指遠大的理想。
竹死桐枯:傳說中的鳳凰非甘泉不飲,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棲。這里是說社會殘酷地剝奪了李商隱生存下去的條件。
踠(wǎn):屈曲、彎曲的意思。
絕弦:斷絕琴弦,喻失去知音。
九泉:猶黃泉。指人死后的葬處。三光:古人以日月星為三光。
文星:文曲星,傳說中天上掌管人間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
“哭李商隱”鑒賞
鑒賞
這兩首詩是情辭并茂的悼友詩。李商隱是一代才人。李商隱的詩辭采精工富麗,韻調婉轉微,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爭的原因,這樣的大詩人于病死滎陽后,文壇竟然出奇地沉默,極少有人賦詩撰文來紀念他。現存的當時悼念李商隱的詩僅有兩首。這珍貴的兩首《哭李商隱》詩出自李的摯友、詩人崔玨之手。
第一首詩表達對亡友李商隱的深切悼念,同時贊嘆其文學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運遭遇。
第二首,崔玨說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了對世事的鞭辟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貌似平淡,實則包含數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
中間兩聯,承首聯而寫“哭”。李商隱有《流鶯》詩:“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以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則用“鳥啼花落”烘托成一幅傷感色調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想,以虛托實,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字更實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桐枯鳳死”暗喻李商隱的去世?!肚f子·秋水》:“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貴。這鹓雛即是鳳一類的鳥。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而自喻為鹓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當時鳳在,就無桐可棲,無竹可食。此時竹死,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愴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歸之于壓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實。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芭f交心為絕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春秋時,俞伯牙鼓琴,只有鐘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尾聯作者獨運匠心,采用了“欲進故退”的手法,蕩開筆觸,不說自己的悲哀,卻用勸慰的語氣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意思是說:莫要悲嘆九泉之下見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現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間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星”?。∵@其實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詩人自慰。李商隱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達,冥間不可期。因此說,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痛的別一種表達方式,是“反進一層”之法。
撼動人心的悲慟,是對著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兩這首詩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把譽才、惜才和哭才結合起來寫,由譽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譽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發就愈加濃烈,對黑暗現實的控訴愈有力,詩篇感染力就愈強?;橐来?,層層相生,從而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巨星,他熱衷政治,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抱負難酬,最終成為朋黨之爭的犧牲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郁郁而終。他的摯友崔玨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下了這兩首《哭李商隱》。 ?
崔玨簡介
唐代·崔玨的簡介

崔玨(音jue決),字夢之,唐朝人。嘗寄家荊州,登大中進士第,由幕府拜秘書郎,為淇縣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詩語言如鸞羽鳳尾,華美異常;筆意酣暢,仿佛行云流水,無絲毫牽強佶屈之弊;修辭手法豐富,以比喻為最多,用得似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詩作構思奇巧,想象豐富,文采飛揚。例如《有贈》一詩寫美人的傾國之貌,“煙分頂上三層綠,劍截眸中一寸光”、“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設喻之奇、對仗之工、用語之美,真令人嘆為觀止、為之絕倒,夢之真可謂是鏤月裁云之天工也。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錄盡是佳作。
...〔? 崔玨的詩(1篇)〕猜你喜歡
哭李商隱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悼亡詩三首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馀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
展轉盻枕席,長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
獨無李氏靈,髣髴覩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
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
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彌相愍。
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
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
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
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
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余。
妾薄命·為曾南豐作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
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沁園春·代悼亡
夢冷蘅蕪,卻望姍姍,是耶非耶?悵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只當離愁滯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令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