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兒令·鑒湖上尋梅”譯文及注釋
譯文
賀知章的住地,陸游的住所都在鑒湖。那里也有老夫親自栽種的梅花。道路接近蓬萊閣,地面遠在塵埃之外,幽懷中關(guān)心的唯有這些風(fēng)流韻事。白雪覆蓋了小樹莓苔,暗月朦朧了近水樓臺。到竹籬邊買酒去,騎著毛驢吟詩。心中猜想,肯定昨夜又有一枝梅花盛開。
注釋
鑒湖:又名鏡湖,在浙江紹興市南。
賀監(jiān)宅:賀知章的住地。賀知章,唐代的詩人,官至秘書監(jiān),因被稱為“賀監(jiān)。”
放翁齋:陸游的住所。陸游,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晚年卜居的三山,臨近鏡湖。
蓬萊:指舊址在浙江紹興龍山下的蓬萊閣。
近水樓臺: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范仲淹)鎮(zhèn)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驢背上載詩來:《唐詩紀(jì)事》卷六十五引《古今詩話》:“有人問鄭棨近為新詩否?答曰:‘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背上,此處何以得之?’”
“昨夜”句:陶岳《五代史補》卷三:“齊已《早梅》詩有‘前村風(fēng)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句,鄭谷改‘?dāng)?shù)枝’為‘一枝’,齊下拜,時人稱鄭谷為‘一字師’。”此用其句。
“寨兒令·鑒湖上尋梅”鑒賞
賞析
這首小令旨在尋梅。梅的品格歷來為詩人所贊頌,特別是志在山林、對現(xiàn)實中的腐敗現(xiàn)象深惡痛絕者,常以愛梅自娛,表現(xiàn)其高潔恬淡的品格。“尋”字是此曲的中心,全曲圍繞何處尋、如何尋、尋到后又如何的線索,逐層描寫。
起首三句寫何處去尋,目標(biāo)落在賀監(jiān)與放翁住地,因為他們是高潔的隱居者,該處的梅又是人品似梅品者“親自栽”的。
四、五、六三句承前三句補充說明鑒湖的梅梅品高于一般的梅,意為它“路近蓬萊”,蓬萊亦泛指仙境,它“遠塵埃”,與齷齪的社會隔離。因此,作者心里總是記掛著去鑒湖尋梅,為尚未見到梅花而煩惱。
接下來兩句是寫如何尋。按照梅的特性去尋,“雪模糊小樹莓苔”,梅是迎寒斗雪開放的,要到雪地里尋,“小樹莓苔”言幽靜的地方。早梅又名江梅,是生長在水濱的,要到水邊去尋。“月朦朧”寫梅花夜間開放,并與末句“昨夜一枝開”相呼應(yīng)。
最后四句寫尋到早梅后的喜悅,趕緊去買酒,對梅飲酒吟詩作曲。“猜,昨夜一枝開”是神來之筆,它不單是借典點明了這是早梅,更是為“尋”字增添分量。 他終于尋到了這迎寒風(fēng)斗霜雪,最先開放在鑒湖水濱的品格高潔的早梅。尋梅的過程展現(xiàn)了詩人的愛好與情操,特別是不畏嚴寒、戰(zhàn)風(fēng)斗雪的精神。
本曲寫得放達,風(fēng)雅,流露出作者遠離官場,走近自然的豁達胸襟。全曲情景相生,質(zhì)樸清雅,體現(xiàn)作者豪放的氣魄和寬闊的胸襟。
創(chuàng)作背景
古代文人都在每年早春去尋梅、賞梅。梅花與文人分不開。賀知章、陸游都曾在鑒湖居住,由此引出了作者栽梅、尋梅、賞梅的清高意志,這是作者去鑒湖尋梅之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張可久簡介
元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的詩(230篇)〕猜你喜歡
黑漆弩·游金山寺
鄰曲子嚴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謂余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后人愛之,易其名為《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余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昔漢儒家畜聲伎,唐人例有音學(xué)。而今之樂府,用力多而難為工,縱使有成,未免筆墨勸淫為俠耳。渠輩年少氣銳,淵源正學(xué),不致費日力于此也。其詞曰:
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風(fēng)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陽春曲·題情
輕拈斑管書心事,細折銀箋寫恨詞。可憐不慣害相思,則被你個肯字兒,迤逗我許多時。
鬢云懶理松金鳳,胭粉慵施減玉容。傷情經(jīng)歲繡幃空,心緒冗,悶倚翠屏。
慵拈粉線閑金縷,懶酌瓊漿冷玉壺。才郎一去信音疏,長嘆吁,香臉淚如珠。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奶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忺。
笑將紅袖遮銀燭,不放才郎夜看書。相偎相抱取歡娛,止不過迭應(yīng)舉,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鉸甚鞋兒樣,寂寞羅幃冷篆香。向前摟定可憎娘,止不過趕嫁妝,誤了又何妨。
小桃紅·滿城煙水月微茫
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輕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