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譯文及注釋
譯文
詩情洶涌奔放,劍氣豪邁驚鴻,英雄不會過分去計較人生際遇的困厄與顯達。勇猛威武能下水劍斬蛟龍為民除害,武藝高強可以射落云間大雕,才思敏捷酒席上能即興揮毫賦詩。可憐那些幫閑者得志的時候嘲笑別人,失意的時候也將會被天下人恥笑。
注釋
慶東原:雙調曲牌,又名【慶東園】、【鄆城春】,定格句式為三三七、四四四、三三,八句六韻。首二句及末二句宜對仗,中間三個四字句宜作“鼎足對”。
先輩:已故的前輩。
窮通:指人生際遇的困厄與顯達。
較:計較。
江中斬蛟:晉周處曾人入水斬蛟,為民除害。
云間射雕:北齊斛律光在隨世宗狩獵時,曾射落大雕,被贊為云中射雕手。
席上揮毫:指酒席上即興創作,才思敏捷。
閑人:食客,即所謂幫閑者。
失腳:此指失意、蹉跎。
“慶東原·次馬致遠先輩韻”鑒賞
賞析
這首曲贊揚了一位性格豪放、才華橫溢的英雄:他具有文韜武略,從不計較窮通得失,入水他能斬殺怪蛟,舉手他能射落大雕,筵席上他瀟酒揮毫,詩文驚動四座,和那些勢利小人迥然不同。
曲子開篇便氣勢宏大,韻調軒昂:“詩情放,劍氣豪,英雄不把窮通較。”作者首先寫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胸懷氣魄,他能詠詩,會舞劍,可謂是文武雙全;此外,他從不計較個人一時的窮困失意或顯達得意,思想境界也是不同凡響。
接下來的四五六句鼎足相對,用三個意象,具體描寫這位英雄的文武之才:“江中斬蛟,云間射雕,席上揮毫。”他能像勇猛威武的周處那樣,無畏地在江上斬殺蛟龍,和北齊的斛律光一樣箭法高強,射中云中的大雕,更有超凡的文才,能在大庭廣眾揮毫寫詩作文。至此,一位氣概非凡的英雄形象已經塑造出來了。
末尾兩句“他得志笑閑人,他失腳閑人笑”是作者對世俗小人的嘲諷,他們得志時嘲笑別人,等到他失腳后別人都笑他。作者塑造一個英雄的形象,目的就是為了諷刺現實生活中的勢利小人。那種人一發達就嘲笑別人無能,他卻沒有想到,當他任途失意甚至身敗名裂之時,卻被天下人恥笑。這結尾兩句,對比強烈,力透紙背。
作者在這首曲子里著意刻畫了一位性格豪放,不計窮通得失的曠達之士,武功超凡,文才出眾。這與張可久經常描寫的隱士稍有不同。這說明張可久心中理想人物,未必全是縱情詩酒、放浪山水型的隱逸之士。這首曲子寫出了英雄人物應有的氣度和胸懷,感情豪邁曠達,筆力雄健奔放,文辭間盡顯英雄本色,在《小山樂府》中獨樹一幟。
創作背景
張可久的作品中常有與貫云石、馬致遠等曲作家唱和的曲子,并且尊馬致遠為自己的先輩,因此這首曲子的題目就叫《次馬致遠先輩韻》,“次……韻”,就是按照馬致遠的散曲的“韻”的“次序”寫的散曲。
馬致遠曾以“【雙調】慶東原”創作了小令數首,皆為詠史之作,且皆題為《嘆世》。張可久對馬致遠十分崇敬,于是也次其韻和作了九首,這首小令就是其中之一。
張可久簡介
元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的詩(230篇)〕猜你喜歡
黑漆弩·游金山寺
鄰曲子嚴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謂余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后人愛之,易其名為《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余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昔漢儒家畜聲伎,唐人例有音學。而今之樂府,用力多而難為工,縱使有成,未免筆墨勸淫為俠耳。渠輩年少氣銳,淵源正學,不致費日力于此也。其詞曰:
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風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小桃紅·滿城煙水月微茫
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輕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