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語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zé)郡吏;郡吏畏,不敢辯,遂以屬縣令。互搜民口,雖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fù)版錄;
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嚴(yán),老吏持鞭樸。
搜索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wù)\所慚,徒爾叨君祿;
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田家語”譯文及注釋
譯文
誰說我們種田人快樂?春天欠下的賦稅,秋天還沒交足。
鄉(xiāng)中的小吏敲打著我的大門,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漲得高過房屋。
水已經(jīng)淹沒沖走了稻菽,蝗蟲又吃光了粱粟。
前月詔書下達(dá),挨家挨戶把戶口登錄,三個中間要抽一個,迫使去做弓手編入軍伍。
州里的命令十分嚴(yán)厲,老吏拿著鞭子不斷催著上路。
只剩下跛子與盲人,就算是小孩與老人也不放過。
村里人誰敢嘆氣抱怨?父子各自悲傷痛哭。
田里的活怎么去干?為了買箭早就賣了牛犢。
怨愁之氣化作連綿秋雨,鍋?zhàn)油吖蘅湛粘圆簧弦活D粥。
盲人跛子如何耕種?死亡只是遲早的事情。
我聽老農(nóng)的話十分慚愧,白白地拿著朝廷的俸祿。
還不如棄官回鄉(xiāng),打柴種田在深山大谷。
注釋
詩中原序:“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zé)郡吏;郡吏畏,不敢辯,遂以屬縣令。互搜民口,雖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
里胥(xū):地保一類的公差。
日夕:朝夕;日夜。
流潦:“潦”同澇,指積水。
白水:這里指發(fā)洪水。
菽(shū):豆的總稱。
生齒:人口。
板錄:同“版錄”。在簿冊上登記人口,稱版錄。版,籍冊。
惡使:迫使。
弓韣(dú):弓和弓套。
州符:州府衙門的公文。
艾:五十歲叫艾。這里指超過兵役年齡的老人。
無目:瞎眼。
田閭:田間,鄉(xiāng)間。這里指鄉(xiāng)里人。
怨嗟:怨恨嘆息。
南畝:指農(nóng)田。南坡向陽,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故稱。
“買箭”句:漢代龔遂為渤海大守,教民賣劍買牛,賣刀買犢(見《漢書·龔遂傳》)。這里反用這個故事。
鐺.缶(chēng fǒu):鍋和罐。
遲速:慢和快;緩慢或迅速。意思是是遲早的事。
徒爾:徒然。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
君祿:指官俸。
歸去來:辭賦篇名。晉陶潛所作的《歸去來兮辭》
刈(yì)薪:砍柴。刈,割。
“田家語”鑒賞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詔征集鄉(xiāng)兵,加強(qiáng)戒備。而官吏們借此胡作非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內(nèi)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慘。田家的語言,淺顯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寫一件事,層層進(jìn)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災(zāi)害、征為弓兵、遭鞭撲、賣牛、饑餓等,都飽含血淚,令人慘不忍睹。詩的構(gòu)思和立意,都直接繼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別”,煥發(fā)著現(xiàn)實(shí)主義的光芒。
開頭四句是說,誰講田家快樂呢?春天的租稅,到秋天還未能交足。地保、里長敲打我家的門,正沒早沒晚地催迫交稅呢。這四句寫租稅的繁重,田家感嘆春稅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寫在水災(zāi)、蝗災(zāi)的侵襲下,秋收難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內(nèi)澇成災(zāi),白水比住房還高,豆類、谷類都受到嚴(yán)重的災(zāi)害。作者此時在河南襄城縣做縣令,這里靠近許昌,池臨汝河。河水漲時,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內(nèi)澇;河中之水常常高過堤岸下的人家居屋。這四句寫災(zāi)禍頻仍,因而田家處境更加悲慘。接著“前月詔書來”以下八句,是訴說除了租稅剝奪和天災(zāi)威脅之外,兵役又帶來嚴(yán)重的災(zāi)難。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xùn)|、京東西諸路弓手,襄城地處京西路,之前朝廷詔書下來登記人口,三丁抽一壯丁(“三丁籍一壯”,即指三丁抽一),強(qiáng)迫人民操持弓箭。當(dāng)時州里又下了公文,嚴(yán)緊地催迫,老吏拿著鞭子和敲樸,到鄉(xiāng)下來搜索,連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這八句寫官吏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抽丁太濫,造成田家都無壯丁在室,情況倍加凄慘。
下面“田閭敢怨嗟”以后八句,寫在兵役、租稅、水災(zāi)等災(zāi)難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艱難,欲訴無門,走投無路。詩中先寫:面臨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種田地哪還再有指望,為了買下弓箭,只好把牛犢賣掉。次寫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鍋?zhàn)永铩⒐拮永镞B稀粥都裝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沒有勞動力,不能耕種,死亡只在早晚之間了。這八句總寫人禍、天災(zāi)給田家?guī)淼目嚯y。以上各節(jié),全是田家自訴之語。是詩的第一部分。
結(jié)尾四句,是作者聽了田家語所興的感慨。也是詩的第二部分。“我聞?wù)\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聽完田家悲酸的訴說,感到內(nèi)心的慚愧。他自己身為縣令,徒然受到從人民身上剝奪來的官俸的供養(yǎng),卻不能為人民解除憂患,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誦《歸去來辭》,學(xué)陶淵明棄官歸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詩樸質(zhì)無華,感情深厚。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作者為詩,正是繼承了這樣的光輝傳統(tǒng)。作者論詩以平淡自勵,力挽北宋初期西昆體所形成的華而不實(shí)的詩風(fēng),對于轉(zhuǎn)移詩壇風(fēng)氣,起了積極的作用。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詩說:“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作者這首詩的結(jié)尾四句,和韋詩同樣感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前原有一篇序,說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下詔百姓三丁抽一,編成隊(duì)伍,稱弓箭手,用以備戰(zhàn)。各路主管官員,為迎合上旨,征集得十分緊迫,層層下壓,百姓中連老人及未成年人也免不了。人民怨聲沖天,天因此而久雨不停。梅堯臣于是記錄下田家之言編成這首詩,等待有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朝臣來詢問,也就是要以此詩反映民間疾苦,為民請命。
梅堯臣簡介
宋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bǔ)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的詩(11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無利無名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dú)歌獨(dú)酌,獨(dú)吟獨(dú)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yè),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便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fēng),眠芳草。
田家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luò)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dāng)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dān)上肩,卻放大婦當(dāng)姑前。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