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將東徙”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天,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將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說:“我將要向東遷移。”
斑鳩問:“是什么原因呢?”
貓頭鷹說:“村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向東遷移。”
斑鳩說:“如果你能改變叫聲,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變叫聲,那么即使你向東遷移,那里的人照樣會討厭你的叫聲。”
注釋
梟(xiāo):又稱鵂鹠(xiū liú),一種兇猛的鳥,貓頭鷹。
逢:遇見,遇到。
鳩(jiū):斑鳩、雉鳩等的統稱,形似鴿子。
子將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對對方的尊稱,表示“您”。
將,打算、準備。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兒。
東徙(xǐ):向東邊搬遷。 徙,搬遷。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鄉人皆惡(wù)我鳴:鄉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 皆,都。 惡,厭惡。 我,這里指代貓頭鷹。
以故:因此。 以,因為。 故,原因,緣故。
更(gēng):改變。
猶(yóu):仍舊,還。
“梟將東徙”鑒賞
說明
傳說中的一種不吉祥的鳥。因其鳴聲多在夜半時分,而且叫聲凄厲,故而不受人們喜歡。梟意識到這一點于是決定搬家。可是斑鳩告訴它:除非它改變自己的叫聲,也就是改變它們的生活習性,否則不管搬到哪里,都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鳩"(Pigeon)鳥類的通稱,約300多種。鳩通常是指該科中體型較小而尾長的成員。為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和溫熱帶地區的食種子鳥類。這些鳥類為晚成性,親鳥會分泌鴿乳哺育雛鳥,這在鳥類種也是獨特的現象。分布廣泛,除兩極外幾乎都能見到,鳩成員之間體型差異也不小。
寓意
本則寓言的寓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種是站在斑鳩的立場上看問題:在一個環境中若得不到認可,就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與肯定。另一種是我們站在梟的立場上看問題,梟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個合適自己的新家。 ?
劉向簡介
兩漢·劉向的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劉向的詩(22篇)〕猜你喜歡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虎求百獸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孟母三遷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師曠撞晉平公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矛與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三人成虎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龐蔥 一作:龐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