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其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居住在山中四周都是高山,整天都是云霧繚繞。
溪澗上古樹橫斜,幽深的巖洞亂石交錯。
日出時候遠山明亮,鳥兒已經飛離的樹林更顯幽寂。
庭院中幽香浮動,竹室內生出一片空明。
落花飄蕩著分入室內,細細的小草在臺階上堆積。
用玉桂浸制的美酒白白地倒滿,因為老友不在席上。
天晚日落山色清幽,臨風盼望友人歸來。
注釋
薛內史:即薛道衡,隋朝大臣。
幽石:墓石。
岫:山洞。
動幽氣:幽香浮動。
虛白:猶言空明。語本《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日落:一作“日暮”。
羽客: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其一”鑒賞
賞析
詩前十句為詩歌的主體部分,具體描繪獨坐所見的景物。前六句寫的是山齋外的自然環境。
開頭兩句總寫山居環境。起勢空靈飄遠,極富意境,讓人眼前有高山環繞、云霧流離之感。字面一拆,字字無奇;字面一合,頓時有百倍的意境:可見意遠在言外。這是對大環境的沖淡的一筆。
三四句寫山中的溪、樹、巖、石,分別用深、古、空、幽來形容,傳出一種寧靜幽深的境界。對仗工整,虛中逐漸趨實,進一步為后面的愁緒造勢,正在漸漸地深入之中。
五六句寫日出時景色,扣首聯中的“朝”字。忽又搖開,造成跌宕的姿態,有小波瀾搖曳。這兩句的奇在于:日出天明,本該是生機復發、百鳥歌唱、心情舒暢的時刻,作者卻逆意而行,對“寂”作進一步的渲染,那淡淡的愁絲幾乎已經洋溢出字面,懶懶地在心中潛行了。接著四句寫山齋中的情景。
七八句視線由戶外轉到戶內,直接寫自己居住的山齋。“幽氣”“虛白”都圍繞著居室來寫,刻畫其幽靜、寂寞、凄清的感覺,一切的感覺都是清冷,沒有人氣。
九十兩句進一步寫庭院內的花草,花落入戶而飛,見情態之悠閑,山齋之美好;細草當階而積,見庭院之幽寂,山居之清靜。這里仍然是景物描寫,無一字提“愁”,無一字提“思”,但是寂寞惆悵之感已經伸手可及,全然浸滿讀者的心靈。山間景色之幽美,希望有人共賞;山齋獨坐之孤寂,希望有知己相對。這就自然引出后四句,點出懷念薛內史之意。先感慨“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后歸結為“臨風望羽客”的熱烈期盼。這四句寫山齋中獨坐之人的情懷,把作者徒對桂酒懷故望歸的寂寞心情抒發了出來,與詩的前面環境的空寂幽靜相融合。“山之幽”點題內山齋,首尾照應,渾然一體。
全詩給人一種寂寞空靈之感,一切都很淡,都很靜,有飄浮不可捉摸之感。哀而不傷,樸實不事雕琢,感情自然而不矯飾。機心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看似信筆而來,實則頗有匠心。描寫起自遠山空林,再至蘭庭幽室,再至盈樽美酒,由遠及近,由大而小,由粗而細,由虛而實,其中情思,緩緩流淌,由朦朧而至清晰。最后忽又挽回到日暮遠山,感情也到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全詩渾成一體,從景到情,圓滿無缺。詩中有不少著意刻畫的字句,但由于詩人能創造出幽寂而含生意的境界,所以并不顯得雕琢。前十句著重寫景,而景中寓情;后四句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情景的結合處理得比較好。
創作背景
本首詩是作于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至仁壽三年(公元603年)之間。薛道衡在隋初曾任內史舍人,與楊素經常詩歌唱酬。這首詩當為薛道衡任內史侍郎以后又出京師離開楊素之時所作。薛道衡集中有《敬酬楊仆射山齋獨坐詩》,即酬楊素此篇。
楊素簡介
隋代·楊素的簡介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隋朝權臣、詩人,杰出的軍事家、統帥。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后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后,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去世后謚曰景武。
...〔? 楊素的詩(21篇)〕猜你喜歡
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
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
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臨風望羽客。
契丹歌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
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
大胡牽車小胡舞,彈胡琵琶調胡女。
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雨。
平沙軟草天鵝肥,胡兒千騎曉打圍。
皂旗低昂圍漸急,驚作羊角凌空飛。
海東健鶻健如許,韝上風生看一舉。
萬里追奔未可知,劃見紛紛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無,年年海上驅群胡。
一鵝先得金百兩,天使走送賢王廬。
天鵝之飛鐵為翼,射生小兒空看得。
腹中驚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經宿食。
秋興賦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卮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于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其辭曰:
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殞。于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瞳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獨輾轉于華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領。仰群俊之逸軌兮,攀云漢以游騁。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茍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識其躁靜。
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闕側足以及泉兮,雖猴猿而不履。龜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綠水。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余稅。泉涌湍于石間兮,菊揚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澼澼。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