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臥平沙
[唐代]:王泠然
古木臥平沙,摧殘歲月賒。
有根橫水石,無葉拂煙霞。
春至苔為葉,冬來雪作花。
不逢星漢使,誰辨是靈槎。
古木臥平沙,摧殘歲月賒。
有根橫水石,無葉拂煙霞。
春至苔為葉,冬來雪作花。
不逢星漢使,誰辨是靈槎。
“古木臥平沙”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棵古樹橫臥在沙地之上,它備受摧殘樹齡已經老大。
樹根橫穿進石縫中尋求水分,也沒有葉子來拂動煙霞。
春天到了枝上滋生苔蘚當葉子,冬天枝上落雪如開花。
沒有遇到銀河的使者,誰能辨認出這就是上天的木筏?
注釋
平沙:指廣闊的沙原。
歲月:年月。泛指時間。賒:久遠。
水石: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煙霞:煙霧;云霞。
春至:春天來到。
星漢:指天河,即銀河。
靈槎(chá):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槎:木筏。
“古木臥平沙”鑒賞
賞析
此詩首聯上句直接從正面破題,下句承寫詩題中之“古”字,一“賒”字形容年代久遠,是對“古”字的申寫,同時總起全詩。次聯主要具體描寫古木的臥姿。一“橫”字暗暗點題。三聯上句承寫二聯下句的“無葉”二字。此聯從不同的時間角度描寫古木,不言古木無葉無花,而言其春以苔為葉,冬以雪為花,極其巧妙靈動,得藝術辯證法三昧。然而,無論春夏秋冬,古木始終無葉無花,毫無生機,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古木又有何用?這便逗出末聯作一突起,指出此木乃良材,只可惜不遇伯樂而已。此聯在這一表層意義的背后,蘊藏著作者的寄托,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賞識,以有所作為的迫切愿望。
此詩產生的時代比較早,八句,與一般試律詩的六韻十二句略不同,為后人提供了有唐早期試律之范本。
創作背景
此詩《文苑英華》卷一八七入“省試”類。《石倉歷代詩選》卷三十三,題前有”試“字。清人試律詩選本,亦多選之。此題唐人存詩僅此一首。從王泠然無落第記載,極其中第后經歷諸多而年壽不永推測,此詩極有可能即是開元五年(717年)應試時所作。
?
唐代·王泠然的簡介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五年登進士第,后官太子校書郎。曾上書張說自薦,未果。秩滿,遷右威衛兵曹參軍。工文賦詩。氣質豪爽,當言無所回忌,乃卓犖奇才,濟世之器。惜其不大顯而終。有集今傳。
...〔
? 王泠然的詩(1篇)〕
兩漢:
曹植
植曰: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仆少好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于河朔,偉長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璉發跡于大魏,足下高視于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于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鶱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閑于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仆贊其文。夫鐘期不失聽,于今稱之,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仆潤飾之,仆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謂仆,卿何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后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嘆此達言,以為美談。昔尼父之文辭,與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說,使終身杜口。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尚,蘭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之發,眾人所同樂,而墨翟有非之論,豈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云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而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于名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植曰: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仆少好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于河朔,偉長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璉發跡于大魏,足下高視于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于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複不能飛鶱絕跡,一舉千裡。以孔璋之才,不閑于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仆贊其文。夫鐘期不失聽,于今稱之,吾亦不能妄歎者,畏後世之嗤餘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仆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仆潤飾之,仆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謂仆,卿何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歎此達言,以為美談。昔尼父之文辭,與人流通,至于制《春秋》,遊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說,使終身杜口。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尚,蘭蓀蕙之芳,衆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鹹池六莖之發,衆人所同樂,而墨翟有非之論,豈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而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于名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兩漢:
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 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 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 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 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臯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 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 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 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 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南北朝:
陳暄
長安開繡陌,三條向綺門。張敞車單馬,韓嫣乘副軒。
寵深來借殿,功多競置園。將軍夜夜返,弦歌著曙喧。
長安開繡陌,三條向綺門。張敞車單馬,韓嫣乘副軒。
寵深來借殿,功多競置園。將軍夜夜返,弦歌著曙喧。
宋代:
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東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韓諸島近,江分七堰兩潮平。
擬將寬大來宣詔,先趁清和去勸耕。
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嘆勞生。
四征惟是欠東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韓諸島近,江分七堰兩潮平。
擬將寬大來宣詔,先趁清和去勸耕。
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歎勞生。
近現代:
魯迅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宋代:
范成大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
車遙遙,馬憧憧。
君遊東山東複東,安得奮飛逐西風。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複,三五共盈盈。
宋代:
史達祖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緩轡西風,歎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牆,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唐代:
韋應物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游!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裡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遊!
南北朝:
吳均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明代:
文徵明
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萬裡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