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瑤臺寺還在昭陵旁邊。
今天晚上正值涼風習習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著這座用公主的湯沐所得造的寺廟。
注釋
嬴女:指傳說中的秦穆公女弄玉。
鼎湖:地名。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升天。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鑒賞
賞析
中唐宰相權德輿有詩《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涼風遙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據宋·宋敏求《長安志圖》所繪的唐太宗昭陵圖,在陵域范圍之內,有“瑤臺寺”、“廣濟寺”、“澄心寺”、“百城寺”、“舍衛寺”、“升平寺”、“證圣寺”、“寶國寺”等。又據《金石萃編》記載:“瑤臺寺,則《昭陵圖》有之,在昭陵之西、澄心寺之南也。”據今考古,瑤臺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處。此詩當是權德輿于昭陵所寫。查其詩中之意,則與某位公主有關。
“嬴女乘鸞已上天”。“贏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蕭史教弄玉吹簫引鳳,后來二人乘鳳烏而去。此句以弄玉成仙比喻公主去世。
“仁祠空在鼎湖邊”。“仁祠”,明·楊慎《藝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在此當指瑤臺寺。“鼎湖”,本為古代傳說黃帝乘龍升天處,后借指帝王。如清·吳偉業《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此句指公主死后,空留下瑤臺寺在唐太宗的昭陵旁邊。
“涼風遙夜清秋半”。此句扣題,點明寫詩之時是涼風習習的八月十五日月夜。
“一望金波照粉田”。“金波”,月光。“粉田”,脂粉田,即公主的湯沐邑。此句再次點明季節,及瑤臺寺與公主的關系。
全詩大意:公主不幸去世了,只留下瑤臺寺還在昭陵旁邊。今天晚上正值涼風習習的八月十五日清秋月夜,明亮的月光照著這座用公主的湯沐所得造的寺廟
那么,此詩中提到的公主是誰呢?
此詩既然寫于昭陵,則公主當是唐太宗的姐妹或者女兒。查《新唐書·公主傳》,唐太宗的姐妹與女兒中,葬地與佛寺有關者有二:一、比景公主,始封巴陵……顯慶中追贈,立廟于墓,四時祭以少牢。二、晉陽公主……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又據宋·趙明誠《金石錄·卷三》:“第五百九十三,《唐瑤臺寺碑》:許敬宗撰,諸葛思禎正書。貞觀十八年。”則至遲到貞觀十八年,瑤臺寺就已經存在,則此廟與比景公主無關。再據《新唐書·公主傳》,“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與“粉田”之意正合,則晉陽公主的葬地極可能就在瑤臺寺附近。
當然,瑤臺寺在昭陵西南十八里,算是很外圍了,比起同母姐妹們,離昭陵主峰似乎太遠,不符合晉陽的身份。其實,這是有原因的。當時認為女子未及笄而亡的有戾氣,不能葬在家族墓地,只能葬在佛寺中,用佛法化解戾氣。所以二鳳在昭陵邊修佛寺,并且把小犀牛葬在那里,其實已經是在打擦邊球,沒辦法再近了。
權德輿簡介
唐代·權德輿的簡介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 權德輿的詩(2篇)〕猜你喜歡
祝英臺近·縋銀瓶
縋銀瓶,牽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淥搴芳,夢墮楚天遠。最憐娥月含顰,一般消瘦,又別后、依依重見。
倦凝眄,可奈病葉驚霜,紅蘭泣騷畹?滯粉黏香,繡屧悄尋遍。小欄人影凄迷,和煙和霧,更化作、一庭幽怨。
綠頭鴨·詠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