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6 個飯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àn lì rú shū飯糲茹蔬 | 吃糙米和蔬菜。形容飲食粗劣。糲,糙米。 | 明·劉基《郁離子·枸櫞》:“乃欲使之飯糲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 |
zhēng shā zuò fàn蒸沙作飯 |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
jiā cháng biàn fàn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常詞官好做,家常飯好吃。” |
bǎn zhù fàn niú版筑飯牛 | 版筑,造土墻;飯牛,喂牛。后以之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 《書 說命上》載: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筑于傅巖,武丁用以為相。《呂氏春秋 舉難》載: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 |
cán tāng lěng fàn殘湯冷飯 | 殘:剩下。殘剩下來的湯水和飯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兩個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殘湯冷飯,與盧俊義吃了。” |
zhuó láo cū fàn濁醪粗飯 | 濁醪:濁酒。指簡單粗糙的飲食 | 唐·杜甫《清明二首》詩:“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
cán chá shèng fàn殘茶剩飯 | 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 元 馬致遠《黃梁夢》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殘茶剩飯,與俺兩個孩子些吃。”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 沐:洗頭;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頭與吃一頓飯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形容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
chǎo lěng fàn炒冷飯 | 比喻說話、做事全是重復過去的,沒有新的內容。 | 孫犁《蕓齋瑣談》:“我認為是炒冷飯,讀起來沒有味道。” |
yī fàn sān yí shǐ一飯三遺矢 | 矢:通“屎”,糞便。一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 |
mái guō zào fàn埋鍋造飯 | 造:制作。在平地上挖灶安鍋做飯。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九回:“又見軍士捱了一夜,肚中料是饑餓,即令埋鍋造飯。” |
lǐ xiān yī fàn禮先壹飯 | 指在禮節上自己年歲稍長。壹飯,猶言一頓飯,喻指極短的時間。也指在禮節上先有恩惠與人。 | 《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亦作“禮先一飯”。 |
lǐ xiān yī fàn禮先一飯 | 見“禮先壹飯”。 | 清·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人》:“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蒸沙成飯 |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楞嚴經》第六卷:“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 |
chuī shā zuò fàn炊砂作飯 | 見“炊沙作飯”。 | 唐·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一本作“炊砂作飯”。 |
qīng chá dàn fàn清茶淡飯 | 清:清淡。形容飯食非常簡單。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飯,暫住幾日。” |
yī fàn zhī xiān一飯之先 | 時間上先吃一頓飯。指年齡比別人稍長。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越語》:“寡人禮先壹飯矣。” |
jiǔ zú fàn bǎo酒足飯飽 | 酒喝個足;飯吃個飽。 |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著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 |
cán gēng lěng fàn殘羹冷飯 | 見“殘杯冷炙”。 | 明·劉基《孤兒行》:“清晨采薪日入歸,殘羹冷飯難充饑。”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做成熟飯 | 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 明 沈受先《三元記 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飯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
huáng jī dàn fàn黃齏淡飯 | 見“黃齏白飯”。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過黃齏淡飯,尚且自不全,間或覓得些酒肉,也不能夠趁心醉飽。” |
dàn fàn huáng jī淡飯黃齏 | 泛指很差的飯菜。 |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fàn náng yī jià飯囊衣架 | 囊:口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無用之人。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帶江山,江山如畫;止不過飯囊,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
chuān yī chī fàn穿衣吃飯 | 指人的基本需求 | 鄧小平《軍隊要整頓》:“軍隊的人數增加很多,軍費開支占國家預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錢花費在人員的穿衣吃飯上面。” |
bù chá bù fàn不茶不飯 |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 <玉簪記 秋江送別>》:“霎時間云雨暗巫山,悶無言,不茶不飯,滿口兒何處訴愁煩。” |
yī fàn sān tǔ bǔ一飯三吐哺 | 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 《史記 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
zhēng shā wéi fàn蒸沙為飯 |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飯”。 | 明 周履靖《錦箋記》第十九出:“清凈是菩提,愛染難離,蒸沙為飯飯終非,暮鼓晨鐘勤懺悔,怎免阿鼻。” |
chī fàn fáng yē,zǒu lù fáng diē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吃飯時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時要防止摔跤。形容處事小心謹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chuī shā chéng fàn炊沙成飯 | 煮沙子做飯。比喻費力而無用。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食。 |
sān chá liù fàn三茶六飯 |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快嘴李翠蓮記》:“做得粗,整得細,三茶六飯一時備。” |
yī fàn qiān jīn一飯千金 | 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
fàng fàn liú chuò放飯流歠 | 歠:喝,飲。大口吃飯,大口喝湯。舊指沒有禮貌。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
ōu fàn piáo yǐn甌飯瓢飲 | 甌:小盆。用小盆吃飯,用瓢喝水。形容窮苦的生活。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豈惜甌飯瓢飲乎?” |
fàn shū yǐn shuǐ飯蔬飲水 |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
lìng rén pēn fàn令人噴飯 | 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 | 宋·蘇軾《員筜谷偃竹記》:“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
chī dà guō fàn吃大鍋飯 | 比喻企業不論盈虧,個人不分勤懶,全由國家包干的辦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兒,又說是吃大鍋飯的兒女,不知民間疾苦,那曉得撐持家事?” |
chī sì fāng fàn吃四方飯 | 和尚道士到處化緣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 沈從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內‘吃四方飯’的標致娘兒們,他無一不特別熟習。” |
tuán shā zuò fàn摶沙作飯 | 比喻白費心思。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牧童》:“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 |
jīn qī fàn tǒng金漆飯桶 | 飯桶:比喻無用的人。用金漆漆過的飯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說說也氣人!他背后說老師是個‘金漆飯桶’。” |
bái fàn qīng chú白飯青芻 | 白飯供客,青草喂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jiǔ wèng fàn náng酒甕飯囊 | 猶言酒囊飯袋。 | 晉·葛洪《抱樸子·彈禰》:“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 |
chén fàn tú gēng塵飯涂羹 | 涂: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游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
cū yī dàn fàn粗衣淡飯 |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 宋 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
yé gēng niáng fàn爺羹娘飯 | 見“爺飯娘羹”。 | 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折:“生下來便落在那爺羹娘飯長生運。” |
kàn cài chī fàn看菜吃飯 | 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jiǔ náng fàn dài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cū chá dàn fàn粗茶淡飯 | 粗:粗糙;淡飯:指沒有多少下飯的菜。指粗糙簡單的飯食;形容生活儉樸清苦。也作“淡飯粗茶”。 | 宋 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自號四休居士。山谷問其說,四休笑曰:‘粗茶淡飯飽即休。’” |
kào tiān chī fàn靠天吃飯 | 謂依賴自然條件來過日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為什么人家說,靠天吃飯,賴地穿衣呢?”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作成熟飯 | 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這個當兒,珍姑娘的頭是磕了,臉是開了,生米是作成熟飯了。” |
yī shí fàn wǎn衣食飯碗 | 比喻賴以生存的職業或技能等。 | 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俺女孩兒倒也肯嫁他,只是俺這衣食飯碗,如何便割舍得。” |
jiā cháng chá fàn家常茶飯 |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 宋·朱熹《答高應朝書》:“若一向只如此說,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養玩索功夫,即恐學者將此家常茶飯,做個怪異特底事看了。” |
cán gēng shèng fàn殘羹剩飯 | 吃剩的飯菜,比喻別人取用后剩下的一點兒東西。 | 梁實秋《窮》:“不曾看見兩個窮人搶食半盂殘羹剩飯。” |
chá fàn wú xīn茶飯無心 | 沒有心思喝茶吃飯。形容心情焦慮不安。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4回:“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
dàn fàn zhī dào啖飯之道 | 啖:吃。指謀生的途徑、方法。 | 魯迅《隱士》:“登仕,是啖飯之道,歸隱,也是啖飯之道。” |
piāo mǔ jìn fàn漂母進飯 | 漂母:在水邊漂洗衣服的老婦。指施恩而不望報答。 | 唐·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魯姑棄子,以卻三軍之眾;漂母進飯,沒受千金之恩。” |
chuī shā zuò fàn炊沙作飯 | 煮沙子作飯。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 |
yī fàn zhī ēn一飯之恩 | 一餐飯的恩德。指小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親切友,尚且反面無情,何況一飯之恩,一面之識?” |
jiǔ zuì fàn bǎo酒醉飯飽 | 比喻飲食得到滿足。 | 元 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我著他酒醉飯飽,走不動。” |
chá yú fàn bǎo茶余飯飽 | 泛指閑暇之時。也作“茶余飯后”。 | 元·關漢卿《斗鶴鵲·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
jiǔ náng fàn bāo酒囊飯包 | 見“酒囊飯袋”。 | 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
fàn kēng jiǔ náng飯坑酒囊 | 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人。 |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
tiě fàn wǎn鐵飯碗 | 比喻穩固的永遠不會失業的工作。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飯碗是鐵飯碗,職務亦不辛苦,但吃虧的是油水全無。” |
fàn qiǔ rú cǎo飯糗茹草 | 飯、茹:吃;糗:干糧;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糧、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
cán tāng shèng fàn殘湯剩飯 | 殘:剩下的。吃剩下的湯水飯食。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我三個孩兒都下在死牢中,我叫化了些殘湯剩飯,送與孩兒每吃去。” |
yī jià fàn dài衣架飯袋 | 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 李棟《彩云歸》:“對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衣架飯袋、凡夫俗子來說,佛門也許是個逃離苦海的福地。” |
zhǔ kuàng hán fàn屬纊含飯 | 屬纊:將新棉花放在瀕臨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驗證他是否斷氣;含飯:入殮時用來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殮。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60回:“不孝于先嚴見背之日,未獲屬纊含飯,是尚何以靦顏而為人子也耶!” |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嬌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
gōng fàn bù jí hú sūn觥飯不及壺飧 | 豐盛的酒肴沒有準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 《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
fàn niú tú gǒu飯牛屠狗 |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
měi fàn bù wàng每飯不忘 | 指時刻不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 |
fàn náng jiǔ wèng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yī jià fàn náng衣架飯囊 | 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
chī zì zài fàn吃自在飯 | 指做沒有風險與責任的事,安閑享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那趙聰原是個極貪安宴,十日九不在書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飯,得了重資,省了氣力。” |
fàn lái kāi kǒu飯來開口 | 見“飯來張口”。 | 唐·元稹《放言》詩:“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huáng jī bái fàn黃齏白飯 | 指粗惡的飯食。 |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齏白飯度春秋。” |
chá yú fàn hòu茶余飯后 | 品茶、吃飯之后的一段閑暇時間。多指傍晚一段時間。 | 元 關漢卿《斗鵪鶉 女校尉》套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
xiàn chéng fàn現成飯 | 現成的飯食,已做成的飯。指坐享其成。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父親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與孩兒掌管,吃些現成茶飯,豈不為美?” |
chén gēng tú fàn塵羹涂飯 | 見“塵飯涂羹”。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ní fàn wǎn泥飯碗 | 指集體所有制或個體的沒有保障的工作。 |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15章:“這就是你們的鐵飯碗和我們的泥飯碗的區別了。”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那里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 |
fàn náng jiǔ wèng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誡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 |
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生米煮成熟飯 | 比喻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能再改變。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他老人家也賴不到那里去了。” |
yǒu jiǔ dǎn,wú fàn lì有酒膽,無飯力 | 有借著喝酒顯示出來的膽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則沒有勇力。指只有一時沖動的勇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9回:“如今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
chén chuī xīng fàn晨炊星飯 | 清晨燒早飯,入夜才吃晚飯。形容早出晚歸,整日辛勤勞苦。 | 《舊唐書·張廷珪傳》:“又役鬼不可,唯人是營,通計工匠,率多貧窶,,朝驅暮役,勞筋苦骨,簞食瓢飲,晨炊星飯,饑渴所致,疾疹交集。” |
yī fàn zhī dé一飯之德 | 喻微小的恩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xiàng fàn jīng gēng橡飯菁羹 | 以橡實作飯,蕪菁為羹。泛指飲食粗劣。 | 《梁書·安成王秀傳》:“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墻艾席,樂在其中。” |
mài fàn dòu gēng麥飯豆羹 | 羹:湯。指粗劣食品。用來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明·洪應明《菜根譚》:“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
yé fàn niáng gēng爺飯娘羹 | 謂在父母的庇蔭下生活。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打的來傷觔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他每爺飯娘羹何曾受這般苦!” |
chī xiàn chéng fàn吃現成飯 | 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現成的利益。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十回:“虎將垂死,尚用汝等來吃現成飯而要見成功也?” |
bǎ fàn jiào jī把飯叫饑 | 比喻多此一舉。 | 宋 蘇軾《答程彝仲推官書》:“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飯叫饑,聊發千里一笑。” |
dǎ pò fàn wǎn打破飯碗 | 打:敲擊。比喻失業,無以為生 |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二章:“不僅因入黨問題而打破飯碗,斷絕生路,往往因‘異黨分子’問題而被綁入獄,斷送生命。” |
fàn lái zhāng kǒu飯來張口 | 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 | 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bái chī gān fàn白吃干飯 | 只會吃飯不會干活。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從小就不安于現狀,我總是在想改變我的現狀,因為我不愿意白吃干飯混日子。” |
kàn cài chī fàn,liàng tǐ cái yī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事。” |
dà guō fàn大鍋飯 | 用大鍋燒的供很多人吃的飯菜。比喻分配上的極端平均主義。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像黃原這樣的貧困山區,如果不砸爛大鍋飯,實行生產責任制,就不可能尋找另外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