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賢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賢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圣經賢傳舊指圣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唐韓愈《答殷侍御書》:“圣經賢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
      tuī xián jǔ shàn推賢舉善推:舉薦。舉薦賢士,引進好人。元·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喜孜孜推賢舉善,永綿綿龍虎風云。”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節下賢人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
      qún xián bì zhì群賢畢至畢:全。各種賢人聚集在一起。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yōu xián yáng lì優賢飏歷見“優賢揚歷”。
      yǎng xián nà shì養賢納士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賢納士,修德治民。”
      shí shì róng xián十室容賢謂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賢人。《弘明集·正誣論》:“且十室容賢,而況萬里之廣!”
      ào xián màn shì傲賢慢士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jìn xián píng è進賢屏惡猶言進賢黜佞。元·解傒斯《吳澄神道碑》:“英宗即位,鄆忠憲王拜住丞相,進賢屏惡,天下風動。”
      liǎng xián xiāng è兩賢相厄厄:迫害。指兩個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
      qiú xián rú kě求賢如渴慕求賢人,如渴思飲。形容求賢心情十分迫切。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jìng xián zhòng shì敬賢重士見“敬賢愛士”。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四折:“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仇,并不挾冤。”
      jiǎn xián fù shì簡賢附勢輕視賢良,依附權勢。《書 仲虺之誥》:“簡賢附勢,實繁有徒。”孔傳:“簡,略也。賢而無勢則略之,不賢有勢則附之。”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賢良方正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shè huì xián dá社會賢達指不屬任何黨派而具有廣泛社會聲望的人士。
      tuī xián jìn shàn推賢進善推薦賢士,引進好人。唐·蘇鶚《杜陽雜編》上卷:“上親自考試,用絕請托之門,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賢進善為意。”
      yòng xián rèn néng用賢任能任用賢良且有能力的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陛下益養民愛力,用賢任能,疏遠奸諛,進用忠鯁,天下悅服,邊備日充。”
      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春秋責備賢者春秋:孔子修訂《春秋》書;賢者:指才德兼備的人。指《春秋》書對賢者常常責備,嚴格要求《新唐書·太宗紀贊》:“然《春秋》書中,常責備賢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嘆息于斯焉。”
      zé bèi xián zhě責備賢者
      jiǎn xián rèn néng簡賢任能指選用賢能。《舊唐書 郭子儀傳》:“委諸相以簡賢任能,付老臣以練兵御侮,則黎元自理,寇盜自平,中興之功,旬月可冀。”
      sān qī xián nìng三期賢佞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 王尊傳》。后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tuī xián rèn rén推賢任人推:舉薦。推薦賢士,任用能人。唐·嚴郢《駁議呂湮》:“公踐臺衡,專以推賢任人為務。”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遠知驥,世偽知賢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tuī xián xùn néng推賢遜能推:舉薦;遜:退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元·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社稷寧謐,黎民樂業,皆晏推賢遜能之助。”
      jǔ shàn jiàn xián舉善薦賢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jí xián dù néng嫉賢妒能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嫉妒。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三》:“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jiàn xián sī qí見賢思齊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shǎng xián shǐ néng賞賢使能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致忠心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
      dōng gé dài xián東閣待賢特地開東門接待賢人。東漢·班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
      guī xián jǔ shèng規賢矩圣謂效法圣賢。宋·葉適《〈覆瓿集〉序》:“長鋪廣引,浩絕河漢,渠不起其辨!規賢矩圣,皎逾雪霜,渠不范其廉!”
      gǔ shèng xiān xián古圣先賢圣:品德智能極高。賢: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賢者。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八回:“剛才二奶奶說的古圣先賢,我們也不懂。”
      tuì ràng xián lù退讓賢路退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史記 萬石張叔列傳》:“愿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
      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圣君賢相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荀子 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
      guǎng kāi xián lù廣開賢路賢:有才德的人。指從多方開辟招納賢才的路徑。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輔,下弓旌廣開賢路。”
      lǐ xián xià shì禮賢下士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于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lǐ xián jiē shì禮賢接士禮:表示敬意;接:接納。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去結交或接納。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三年為蜀帥,惠化大行,不事威儀,禮賢接士。”
      lǐ shì qīn xián禮士親賢禮: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識的人,親近有才德的人。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禮士親賢急訪求,卑辭枉駕會儒流。”
      zhāo xián lǐ shì招賢禮士招:招收;賢:有才德的人;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廣泛網羅人才。宋·陳亮《酌古論·曹公》:“……光輔漢帝,招賢禮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
      lǐ xián yuǎn nìng禮賢遠佞禮:表示敬意;遠:疏遠;佞:善于運用花言巧語獻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遠離巧言獻媚的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佞,勤政親民。”
      qiú xián ruò kě求賢若渴賢:有才能的人。形容尋求優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樣。《隋書 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jìng xián lǐ shì敬賢禮士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tuī xián ràng néng推賢讓能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bì ràng xián lù避讓賢路避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西漢 司馬遷《史記 萬石張叔列傳》:“愿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
      chēng xián jiàn néng稱賢薦能稱:稱揚。指重視人才,推舉賢能。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別,稱賢薦能,未嘗倦。”
      dù xián jí néng妒賢疾能見“妒賢嫉能”。《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
      jǔ xián rèn néng舉賢任能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qí sù dà xián耆宿大賢耆:老。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樊儵傳》:“耆宿大賢,多見廢弁。”
      zhòng lù qīng xián重賂輕賢賂:財物。重視財物而輕視賢能。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4回:“我想那秦太師,亦是十載寒窗,由青燈而居相位,怎么重賂輕賢!”
      jiàn xián bù yǐn見賢不隱賢:道德高尚的人;隱:隱藏。看見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沒。西漢·桓寬《鹽鐵論·刺權》:“見賢不隱,食祿不專,此公叔之所以為文,魏成子所以為賢也。”
      jìn xián dá néng進賢達能猶言進賢任能。漢·劉向《說苑·修文》:“進賢達能謂之大夫,敬上愛下謂之諸侯,天覆地載謂之天子。”
      zhāo xián xià shì招賢下士招:招收;賢:有才德的人;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廣泛網羅人才。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賢下士,疏遠嬖佞……齊國大治。”
      jìn xián tuì nìng進賢退佞猶言進賢黜佞。鄭觀應《論普國中只事略》:“凡不能進賢退佞,安內攘外,而徒以小康謹安常習故者,皆恥也。”
      zhǒng wǔ qián xián踵武前賢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戰國·楚·屈原《離騷》:“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dù néng hài xián妒能害賢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嫉能,御下蔽之。”
      yě méi yí xián野沒遺賢見“野無遺賢”。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jìn chán hài xián進讒害賢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xiào zǐ xián sūn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shǎng xián fá bào賞賢罰暴猶賞善罰惡。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shǐ xián rèn néng使賢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吾使賢任能,各殊其事,孤虛心高望,冀聞報復之謀,今咸匿聲隱形,不聞其語,厥咎安在?”
      jí xián ào shì嫉賢傲士嫉妒和輕慢有才德的人。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獨據梁山志可羞,嫉賢傲士少寬柔。”
      jìn xián chù nìng進賢黜佞進用賢良,黜退奸佞。《魏書·崔光傳》:“博采芻堯,進賢黜佞。”
      tuī xián jìn shì推賢進士推:舉薦。推薦賢人,引進學者。唐·姚崇《答張九齡書》:“近蒙獎擢,倍勵駑庸,每以推賢進士為務,欲使公卿大夫稱職。”
      xuǎn xián jìn néng選賢進能選:選擇,挑選。選拔任用賢能的人。《晏子春秋·內篇·問上》:“選賢進能,不私乎內。”
      dù xián jí néng妒賢嫉能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qīng xián màn shì輕賢慢士輕:輕視;慢:傲慢。輕視有才能的,不尊敬讀書人。形容輕狂傲慢,狂妄無知。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回:“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有賢德的人居于掌權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擔當合適的職務。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
      jìn xián yòng néng進賢用能同“進賢任能”。《東觀漢記·明帝紀》:“進賢用能,各得其所。”
      dà xián hǔ biàn大賢虎變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周易·革》:“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qún xián bì zhì,shào zhǎng xián j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畢:全。各種賢人、老少聚集在一起。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lì xián wú fāng立賢無方立:植,豎。指推舉賢人不拘一格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湯執中立賢無方。”
      jìng xián ài shì敬賢愛士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晉書·張軌傳》:“實字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bāo xián è è褒賢遏惡褒:褒獎,稱贊;遏:抑止,阻止。贊揚賢良,阻止邪惡。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銘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故議論最長。”
      yǎn xián dù shàn掩賢妒善掩:壓制。壓制、妒嫉賢能之士。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一卷:“勿謂衛公掩賢妒善,牛相不罹大禍,亦幸而免。”
      tuì bì xián lù退避賢路賢路:賢人出任的路。指辭去職位,讓賢人接替。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8章:“張懷芝皓電請各省聯名電勸李‘退避賢路’。”
      zūn xián shǐ néng尊賢使能尊重有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jìn xián bá néng進賢拔能猶言進賢任能。《魏書·任城王澄傳》:“進賢拔能,重官人之舉;標賞忠靖,旌養人之器。”
      jìn xián chù è進賢黜惡猶言進賢黜佞。明·李東陽《送憲副君提學浙江序》:“進賢黜惡,勵勤懲惰,恬退有獎,奔競有罰,責之周而任之重矣。”
      zūn xián ài wù尊賢愛物尊敬賢才,愛護人民,指尊重知識,愛護人才。《晉書·皇甫謐傳》:“蠶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賢愛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qiú xián yòng shì求賢用士訪求并任用賢能的人才。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賢用士哩,你依著師父出去。”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方正賢良方正:正直;賢良:才能,德行好。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xián xián yì sè賢賢易色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語出《論語 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jìn xián jìn néng進賢進能猶言進賢任能。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器》:“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于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tuī xián xià shì推賢下士推:贊許。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與有賢德的人交往《梁書·徐勉傳》:“當應推賢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報恩明主,克保元吉。”
      xián qī liáng mǔ賢妻良母既是丈夫的賢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親。舊時用以稱贊女子賢淑。朱自清《房東太太》:“道地的賢妻良母,她是;這里可以看見中國那老味兒。”
      jūn shèng chén xián君圣臣賢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舊唐書·馬燧傳》:“道無不行,謀無不臧,君圣臣賢,運泰時康。”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十九回:“當今乃堯舜之世,君圣臣賢。”
      rèn rén wéi xián任人唯賢任用人只選擇德才兼備的人。《尚書 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nà shì zhāo xián納士招賢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戰國策 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 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zhāo xián nà shì招賢納士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清圣濁賢漢末饑荒,禁止釀酒,飲酒人避諱言酒,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指酒的別稱。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
      jìng lǎo zūn xián敬老尊賢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西漢 劉向《說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
      chēng xián shǐ néng稱賢使能稱:舉;使:用。舉用賢能人士,使其發揮所長。《逸周書·大聚》:“泉深而魚鱉歸之,草木茂而鳥獸歸之,稱賢使能、官有材而士歸之。”
      jìng xián xià shì敬賢下士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東漢·班固《漢書·谷永傳》:“敬賢下士,樂善不倦。”
      jìn xián tuì yú進賢退愚進用賢能,黜退愚懦。宋·蘇軾《賀正表》:“進賢退愚,蠻夷率服。”
      tuī xián lè shàn推賢樂善推:推崇;樂:愛好。推崇賢人,愛好善事。《晉書·傅玄傳》:“疾惡如仇,推賢樂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xián cái jūn zǐ賢才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愿從其游而為之死。”
      jìn xián tuì jiān進賢退奸猶言進賢黜佞。宋·蘇轍《王安禮知揚州》:“方先帝厲精求治之秋,有大臣進賢退奸之助。”
      qiú xián xià shì求賢下士訪求賢士且禮遇之。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每勸圣上誠意正心,求賢下士,圣上為之改容。”
      qǐn mèi qiú xián寢寐求賢寢寐:躺在床上睡覺。連睡覺做夢都在尋求賢人。形容求賢若渴。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內閣奉上諭:‘朕承祖宗鴻業,寢寐求賢,以賢治道。’”
      shí cái zūn xián識才尊賢能識別并尊重有才能的人。明·李贄《焚書·復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
      zhòng jiàn xián cái眾建賢才建:建樹;賢才:優秀的人才。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蓋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黄色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专区先锋影音|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