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條斯禮的成語故事
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基本解釋見“慢條斯理”。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個風火事,還象尋常慢條斯禮兒的。”
暫未找到成語慢條斯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慢條斯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條線兒拴兩螞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一條龍 | 張平《抉擇》:“據說現在時興的已經是一條龍服務: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一棒一條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十卷:“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直是恁地。” |
一至于斯 | 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
一鞭一條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三復斯言 |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注:“《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言。” |
三茶六禮 | 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
上慢下暴 | 《周易·系辭》:“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
不緊不慢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
井井有條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井然有條 | 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條,真可為法也。” |
億萬斯年 | 《詩經 大雅 下武》:“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
以禮相待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
儉不中禮 | 《詩經 唐風 蟋蟀序》:“《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 |
倡條冶葉 | 宋 歐陽修《玉樓春》詞:“南園粉蝶能無數,度翠穿紅來復去。倡條冶葉恣留連,飄蕩輕于花上絮。” |
倨傲無禮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且說唐玄宗因內監馮神威奏言安祿山不迎接詔書,倨傲無禮,心中甚怒。” |
傲慢不遜 | 東漢 班固《漢書 蕭望之傳》:“有司奏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慢不遜。” |
傲慢少禮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回:“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
傲慢無禮 | 《三國志·吳志·三嗣主傳》裴松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
傲賢慢士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
先禮后兵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
光棍一條 | 老舍《搬家》:“又不是光棍一條,搬起來也省事。” |
克己復禮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
冶葉倡條 | 唐 李商隱《燕春臺》詩:“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 |
分庭伉禮 | 《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
分庭抗禮 | 莊周《莊子 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