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謨訓誥的成語故事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基本解釋①《尚書》中《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等篇的并稱。②泛指經典之文。
出處《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暫未找到成語典謨訓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典謨訓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訓練有素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專訓練。顯亦為當時名將,所至有功,故知訓練有素?!?/td> |
數典忘祖 | 《左傳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后乎!數典而忘其祖?!?/td> |
引經據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td> |
典身賣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
經驗教訓 |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td> |
典章文物 | 《明史·文苑傳·徐一夔》:“幸而天歷間虞集倣六典法,纂《經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備?!?/td> |
言不諳典 |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則見他一時半刻使盡了千方百計,吃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td> |
訓格之言 | 《孔子家語·五儀》:“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td> |
焚典坑儒 |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td> |
明正典刑 |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td> |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 《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高文典策 | 宋·王安石《翰林學士除三司使制》:“閎言崇議,足以經綸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動當世。” |
出何經典 | 《后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典?’” |
諄諄誥誡 |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云南護國起義》:“各省長官,皆能力保治安,軍人尤深明大義,均任守衛地方之責,務望各以愛國勤勉,恪盡厥職,用副予視民如傷,諄諄誥誡之至意。此令?!?/td> |
詩禮之訓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曰:‘學《詩》乎?’對曰:‘未也。’……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
不易之典 | 南朝 宋 顏延之《赭白馬賦》:“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td> |
面命耳訓 | 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評》:“而對于秦始皇,也儼然就像在面命耳訓的一樣?!?/td> |
典妻鬻子 | 清·黃六鴻《?;萑珪ば堂ぴO便民房》:“畝畝窮民何能堪此?勢必傾家蕩產,典妻鬻子以償其用矣?!?/td> |
出何典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文苑傳上 邊韶》:“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
高文典冊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三卷:“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馳檄,用枚皋;廊廟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冊,用相如?!?/td> |
不忘母訓 | |
不足為訓 | 明 胡應麟《詩藪》:“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td> |
不刊之典 | 《梁書 蕭子云傳》:“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孝,致治所成?!?/td> |
義方之訓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td> |
雍容典雅 | 宋·陳亮《書歐陽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紆余寬平,反覆以達其意,無復毫發之遺。” |
有典有則 | 唐·劉穆之《盧公清德頌》:“無偏無黨,有典有則?!?/td> |
不可教訓 |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
謀謨帷幄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鐘會傳》:“景王薨于許昌,文王總統六軍,會謀謨帷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