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謨訓誥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①《尚書》中《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等篇的并稱。②泛指經典之文。
出處《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例子堯、舜、湯之道在典謨訓誥之間。唐·康駢《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
基礎信息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注音ㄉ一ㄢˇ ㄇㄛˊ ㄒㄨㄣˋ ㄍㄠˋ
繁體典謨訓誥
感情典謨訓誥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經典。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典謨訓誥的意思解釋、典謨訓誥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訓練有素 | 平時一直有訓練。素:平時。 |
數典忘祖 | 數:數說;典:史冊。數說著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在比喻對于本國歷史的無知。 |
引經據典 |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
典身賣命 | 典當身體,出賣性命。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
經驗教訓 | 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
典章文物 |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
言不諳典 | 諳:熟悉。說話用詞不能依據經典。 |
訓格之言 | 指可以奉為行為準則的教誨之言。 |
焚典坑儒 | 見“焚書坑儒”。 |
明正典刑 |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高文典策 | 見“高文典冊”。 |
出何經典 | 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
諄諄誥誡 | 見“諄諄告戒”。 |
詩禮之訓 |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
不易之典 | 不變的法則。 |
面命耳訓 | 命:訓誡。提著耳朵當面告訴他。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要求嚴格 |
典妻鬻子 | 典:典當;鬻:賣。典賣妻子。形容生活極其貧困。 |
出何典記 | 詰問見于何書,有何根據。借指無稽之談。 |
高文典冊 |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
不忘母訓 | 指不忘記母親的教誨。 |
不足為訓 | 不足:不值得;訓:教導;規范。不值得作為行為的準則或典范。 |
不刊之典 |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
義方之訓 | 義方:比喻為人應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訓言 |
雍容典雅 | 形容文氣舒緩,詞藻優美而不俗。 |
有典有則 | 典:制度;則:法則。有制度,有法則可供依據。 |
不可教訓 | 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
謀謨帷幄 | 猶言運籌帷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