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uà rì guāng tiān化日光天 | ①謂太平盛世。②比喻眾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場合。 | 太平天國《太平詔書》:“堯、舜化日光天,由為君能正;禹、稷身顯后狂,由為臣能正。” |
bìng rì ér shí并日而食 | 并日:兩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兩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糧食。形容生活窮困。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鄭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
yī rì zhī yǎ一日之雅 | 雅:交往。指短暫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 東漢 班固《漢書 谷永傳》:“永斗筲之才,質(zhì)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 日:太陽;土:國土。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wǎng fèi shí rì枉費時日 | 枉:徒然;日月:光陰。白白浪費時光。 | 清·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今之為時文者,無不望其速成,其肯枉費時日于載籍乎。” |
tóng rì ér yǔ同日而語 |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行者方丟了鐘杵,笑道:‘你那里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 |
jì rì zhǐ qī計日指期 | 謂計數(shù)天數(shù),以估定行程和到達期。 | 唐·崔致遠《補安南錄異圖記》:“莫審涂程,汥履者計日指期,沉浮者占風定信。” |
jì rì kě dài計日可待 | 指為期不遠。 | 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萬全之力,視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頸,計日可待也。” |
àn wú tiān rì暗無天日 |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陽;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點光明。形容社會極端黑暗;無理可言;無法可依。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老龍舡戶》:“剖腹沉石,慘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絕不少關(guān)痛癢,豈特粵東之暗無天日哉!” |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凍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jīng)過長時間醞釀、積累的結(jié)果。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jié)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
shēn chén rì yuè參辰日月 | 參、辰,二星名。參與辰,日與月相對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關(guān)或勢不兩立。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則他這夫妻兒女兩離別,總是我業(yè)徹,也強如參辰日月不交接。”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 | 養(yǎng)兵:指供養(yǎng)訓練士兵;千日:指長時間。平時供養(yǎng)、訓練軍隊,以便到關(guān)鍵時用兵打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0回:“朝廷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汝安敢出怨言,以慢軍心!” |
rì yè jiān chéng日夜兼程 |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趕路。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3回:“俱騎了馬,連日夜兼程,趕上喪車,護進二賢莊。” |
rào liáng sān rì繞梁三日 |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余音)環(huán)繞屋梁旋轉(zhuǎn)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
zhǐ rì shì xīn指日誓心 | 對著太陽發(fā)誓,表明忠誠無二。 | 唐·李德裕《〈異域歸忠傳〉序》:“惟嗢沒斯精誠上達,天誘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龍顏之主,封章瀝懇,指日誓心,不奪之誠,介如石矣。” |
rì shí wàn qián日食萬錢 | 每天吃喝花費上萬錢財。形容生活極其奢侈。 | 《晉書 何曾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
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pà rì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別人,還會被比你更惡的人欺侮。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9回:“如兩句俗語說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還被惡人磨。’” |
rì jiǔ nián shēn日久年深 | 指日子久;時間長。 | 明 無名氏《打韓通》:“我這病,年深日久,數(shù)個良醫(yī),不曾醫(yī)的好。” |
yī rì fū qī bǎi rì ēn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結(jié)為夫妻,就有經(jīng)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隨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個熱突突人兒,指頭兒似的少了一個,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zhǐ rì kě xià指日可下 | 指明日可以攻下。 | 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故臣以為兵出沐陽,則山東指日可下。” |
wú tiān wú rì無天無日 | 猶言不見天日。 | 清·唐訓方《里語徵實》下卷:“況是人間瞻仰地,無天無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 |
rì báo sāng yú日薄桑榆 | 猶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時光。 | 《隋書·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jīng)邦論道,自顧缺然。” |
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日下 | 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 | 清 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頹,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 |
xù rì dōng shēng旭日東升 |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旭日:早晨剛出來的太陽。 | 《詩經(jīng) 邶風 匏有苦葉》:“緇緇鳴雁,旭日始旦。” |
yī rì sān qiū一日三秋 | 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 南朝 梁 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nèi)隋冢魤m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
shùn rì yáo nián舜日堯年 | 比喻升平盛世。堯舜,均為古代賢君。 | 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獰歌·春白獰》:“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
zhōng xīn guàn rì忠心貫日 | 貫:貫通。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同“忠貫白日”。 | 《東周列國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貫日,孤不罪也。” |
shí rì bìng chū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xiàn)的太陽。②比喻暴亂并起。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歲 | 捱過一天像度過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書·文帝紀上》:“眾之思公,引日成歲,愿勿稽留,以慰眾望也。” |
rì lǐ wàn jī日理萬機 |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指帝王宰相每天要處理許許多多的事務。現(xiàn)指國家領導人為國事日夜操勞。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yè)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
bō yún jiàn rì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見了爺爺,就是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rì yuè hé bì日月合壁 | 日月同時上升,出現(xiàn)于陰歷的朔日。古人以為是國家的瑞兆。 |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
fēng chuī rì zhì風吹日炙 | 狂風吹,烈日曬。形容無所遮擋。 | |
rì rì yè yè日日夜夜 | 每天每夜。形容延續(xù)的時間長。 | 洪深《青龍?zhí)丁返诙唬骸斑@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jìng shí ài rì敬時愛日 | 謂珍惜時間。 | 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nóng)》:“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mí rì lèi yè彌日累夜 | 連日連夜,夜以繼日。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遂留共語,彌日累夜。” |
rì gàn bù shí日旰不食 | 同“日旰忘食”。 | 唐·皮日休《憂賦》:“故王之憂國者日旰不食,士之憂位者載贄出疆。” |
hú zhōng rì yuè壺中日月 | 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 唐 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
rì lèi yuè jī日累月積 | 見“日積月累”。 | 《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為形跡,小過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積,以致禍敗。” |
huī gē fǎn rì揮戈反日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zhuǎn)危局。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
huí tiān wǎn rì回天挽日 | 見“回天倒日”。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貼贅說》:“則回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 |
rì yuè wú guāng日月無光 | 連太陽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極其黑暗。 | 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登涉》:“所謂白日陸沉,日月無光,人鬼不能見也。” |
rì líng yuè tì日陵月替 | 謂逐漸衰落、弛退。 |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徵曰:‘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
xīn yì rì xiū心逸日休 | 謂不費心機,反而越來越好。 | 《尚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
liè huǒ biàn rì烈火辨日 | 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guān)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jié)操。 | 守朝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風知草。” |
jīng guàn bái rì精貫白日 | 形容極端忠誠。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君執(zhí)大節(jié),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 |
bái rì qīng tiān白日青天 | 白天。表示強調(diào)。 | 宋 楊萬里《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詩:“太史留題快閣詩,舊碑未必是真題。六丁搜出嚴家墨,白日青天橫紫蜺。” |
guó shì rì fēi國是日非 | 國是:國事;非:不是。國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壞。 |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第十卷:“自是朝政反復,國是日非,卒至夷虜之禍。” |
kuàng rì jīng jiǔ曠日經(jīng)久 | 猶言曠日持久。 | 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自非天姿茂異,曠日經(jīng)久,以所進業(yè)發(fā)聞于鄉(xiāng)閭……則不可得而齒乎國學矣。” |
rì yuè tiào wán日月跳丸 | 跳丸:跳滾的彈丸。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 唐·韓愈《秋懷》詩:“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 |
rì zī yuè yì日滋月益 | 見“日益月滋”。 | 宋·司馬光《重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則用力百倍矣。” |
rì xiū yè duǎn日修夜短 | 修:長。指夏至前后的幾個月晝長夜短。 | 西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
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對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要一輩子當做父親那樣尊重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rì yuè chóng guāng日月重光 | 重光:重放光芒。太陽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經(jīng)過一番動亂后出現(xiàn)新的清明局面。 | 《尚書·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國魏·繆襲《魏鼓吹曲》:“日月為重光。” |
rì shěng yuè kè日省月課 | 見“日省月試”。 | 《魏書·李彪傳》:“陛下幼蒙鞠誨,圣敬之躋,及儲宮誕育,復親撫誥,日省月課,實勞神慮。” |
mǔ nán zhī rì母難之日 | 指自己的生日。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后日是我母難之日,二公可光顧光顧?” |
rì yuè rú liú日月如流 | 時光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4回:“今留齊七載,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見,安能成其大事哉?”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 |
rì yǐ sān gān日已三竿 | 同“日上三竿”。 | 明·王錂《春蕪記·探遺》:“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
zǎo zhī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既然現(xiàn)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 巴金《秋》尾聲:“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gān tóu rí shàng竿頭日上 | 竿頭:竹竿尖頭;上:上升。比喻學業(yè)進步很快。 | 《秉燭談》:“招賢大師贈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rì yuè rù huái日月入懷 | 舊稱生貴子的吉兆。形容心胸開闊。也比喻光彩奪目。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
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遠 | 指偏遠地區(qū)。比喻離帝王很遠。 | 宋·秦觀《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獨嬰罪釁,流寓江海,天高日遠,自新無路,臣誠私心痛之。” |
fēi rì fēi yuè非日非月 | 非:不論;月:月夜。不論白晝或黑夜。形容不分晝夜。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賦篇》:“非日非月,為天下明。” |
rì yuè jīng tiān日月經(jīng)天 | 太陽月亮每天都經(jīng)過天空。比喻歷久不衰;永恒不變;也比喻事情明顯;有目共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jīng)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
lì rì kuàng jiǔ歷日曠久 | 經(jīng)歷的時間非常久。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是人必封不久矣。”裴骃集解:“必且歷日曠久,則系牦能挈石,駑馬亦能致遠。” |
rì zè gàn shí日昃旰食 | 太陽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事。 | 晉·葛洪《抱樸子·詰鮑》:“王者臨渾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
qiān rì zhuó chái yī rì shāo千日斫柴一日燒 | ①比喻持久奮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燒”。 | |
tiān qīng rì bái天清日白 |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不然時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來,人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zhì)卻是最惡劣的。” |
dù rì rú suì度日如歲 | 同“度日如年”。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guān)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
rì mù tú qióng日暮途窮 | 日暮:天快黑;途窮:路走到了盡頭。比喻接近滅亡。 | 唐 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
rì jiàn yuè rǎn日漸月染 | 濡:浸潤。染:熏染。天長日久地漸漸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fā)生逐漸的變化。同“日濡月染”。 | 宋 程珌《丙子輪對札子》:“招之得其地矣,又當各分其屯,無雜官軍,蓋一與之染,則日漸月染,盡成棄甲之人,不幸有警,則彼此相持,莫肯先進;一有微功,則彼此交集,反戈自戕,豈暇向敵哉。” |
yè yǐ jiē rì夜以接日 | 以:用;接:接續(xù)。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勤奮工作或?qū)W習。 |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今齊國丈夫耕,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èng蒸蒸日盛 | 蒸蒸:興旺發(fā)達。形容事業(yè)等興旺發(fā)達,一天天向上發(fā)展。 | 清·秋瑾《<中國女報>發(fā)刊辭》:“自茲以后,行見東瀛留學界,蒸蒸日盛矣。” |
bīn jiàn rì yuè賓餞日月 | 迎送。多指歲月流逝。賓,通“儐”,指迎接。餞,指送別。 | 語出《書 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
zhē tiān gài rì遮天蓋日 | 同“遮天蔽日”。 | 浩然《石山柏》:“眼看要走進另一道川,忽然間被一座遮天蓋日的大山擋住了。” |
zhú rì qiān lǐ逐日千里 | 追逐太陽,奔跑千里。形容馬跑得極快。 | 南朝·陳·江總《度支尚書陸君諫》:“昂昂逸驥,逐日千里。”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cháng tiān lǎo rì長天老日 | 指夏季晝長的日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賈母因向?qū)氣O道:‘你也去,連你母親也去;長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覺。’” |
rì jiǔ suì shēn日久歲深 | 歲:年;深:長久。指時間長久。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云門文偃禪師》:“總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歲深自然有個入路。” |
shì wǎng rì qiān事往日遷 | 謂事情和時光都已過去。 | 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遷。” |
xuán ruò rì yuè懸若日月 | 宛如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李氏絕筆之本,懸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猶虎狗、鳳雞耳!” |
mí rì gèn shí彌日亙時 | 彌:滿;亙:連續(xù)。指一天到晚。 | 《南史·劉穆之傳》:“言談賞笑,彌日亙時,未嘗倦苦。”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酺:聚飲。大聚飲三天。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饒安縣言白雉見。”裴松之注引《魏書》:“賜饒安縣田租,勃海郡百戶牛酒,大酺三日。” |
yǐn tiān bì rì隱天蔽日 | 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 北魏 酈道元《水經(jīng)注 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
jì rì yǐ qī計日以期 | 見“計日以俟”。 | 明·徐禎稷《恥言》:“望焉而羨,至焉則厭,計日以期,涉艱不倦,嗜榮者之情與!” |
shēng chǐ rì fán生齒日繁 | 生齒: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來。 | 宋·程頤《論十事札子》:“今則蕩然無法。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貧者流離餓殍而莫之恤,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蓋無紀極,生齒日益繁而不為之制。”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無雙 | 京城無人可比。比喻才能出眾。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王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 |
zhōng guàn rì yuè忠貫日月 | 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 | 《新唐書 郭子儀傳贊》:“子儀自朔方提孤軍,轉(zhuǎn)戰(zhàn)逐北,誼不還顧……雖唐命方永,亦有忠貫日月,神明扶持者哉!” |
huò zhì wú rì禍至無日 | 無日:沒有多少日子。指災禍很快就會來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rì yǐn wáng hé日飲亡何 | 每天飲酒,不過問其它的事情。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濕,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馀事”。 | 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濕,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注:“無何,言更無馀事”。 |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 |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jīng)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 |
dōng rì xià yún冬日夏云 |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 宋·陳恬《程伯淳贊》:“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jī rì lěi suì積日累歲 | 形容時間長久。 | 明 李東陽《求退錄》:“或飲食過度,或勞佚不時,積日累歲,其來已久,以至元氣弊虧,痰邪洨結(jié)。” |
hēi jià bái rì黑價白日 | 見“黑家白日”。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蕭隊長黑價白日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