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唱女隨的成語故事
拼音nán chàng nǚ suí
基本解釋指女方必須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出處《孔叢子 嘉言》:“十五許嫁而后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暫未找到成語男唱女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男唱女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隨機應變 | 《舊唐書 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
隨行就市 | |
女媧補天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
兒女情多 | 唐 盧照鄰《五悲文 悲窮通》:“項羽帳中之飲,荊卿易水之歌,何壯夫之懦節,伊兒女之情多。”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嫁狗隨狗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夫唱婦隨 |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 |
女扮男裝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
女生外向 | 東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
牛郎織女 | 《群音類選 南西廂記》:“你影只形單,羞睹牛郎織女星。” |
男大當婚 | 明 朱鼎《玉鏡臺記 議婚》:“自古道:男大當婚,女長須嫁。” |
形影相隨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 |
牛星織女 |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詩之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隨俗雅化 | |
入鄉隨俗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夫倡婦隨 | 語出《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唱,一本作“倡”。 |
兒女英雄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縱橫九萬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兒女英雄,一身兼備的,也只見得兩個。” |
兒女私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
男大當婚,女大須嫁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古語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須嫁……只因他屢屢來求,難于拒絕,故我勸侄女嫁他。” |
瀾倒波隨 | 明 宋濂《<楚石禪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 |
娥皇女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于是堯妻之二女。” |
男男女女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這日月臺丹樨儀門外,若大若小,男男女女,挨肩擦背,屁都擠將出來。” |
隨聲吠影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隨波逐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