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宜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出處《荀子·正論》:“圣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例子請以漳水為一瀆,并前為五。以淮水配西岳,漳水配北岳,濟水配中岳,庶隨正方,各得其宜,陰陽克和,風雨時若。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漳瀆》
基礎信息
拼音gè dé qí yí
注音ㄍㄜˋ ㄉㄜˊ ㄑ一ˊ 一ˊ
感情各得其宜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指各人都得到滿足。
英語the right man at the right plac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各得其宜的意思解釋、各得其宜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舉兩得 | 舉:做事。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種好處。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一人高升,眾人得濟 |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一反其道 | 一:整個;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對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 |
一得之功 | 一得:一點兒心得;功:成績。一點兒很微小的成績;指微小的成功。 |
一得之愚 | 指自己對某件事的一點看法。 |
一得之見 | 一點點膚淺的見解。表示謙虛。 |
一無所得 | 什么東西也沒有得到。 |
一時權宜 | 權宜:因時因事變通處理。暫時變通處理。 |
一索得男 | 舊時指頭胎生子。 |
一蹴而得 | 見“一蹴而就”。 |
七開八得 | 形容反反復復,十分周備。 |
萬不得已 | 無可奈何;不得不這樣做。萬:絕對;萬萬。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泛指勢力強大。 |
三折其肱 |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
三緘其口 | 嘴上貼了三次封條。形容言語非常謹慎;或不開口。緘:封;閉。 |
三過其門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上不得臺盤 | 臺:桌子。比喻不懂禮節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場合出現。 |
不乏其人 | 乏:缺乏;其人:那樣的人。不缺少那樣的人。 |
不入獸穴,不得獸子 | 不進野獸窩,不能捉到小野獸。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不進野獸窩,怎能捉到小野獸。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不入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