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陂塘·題其年填詞圖”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雄踞詞場,意氣飛揚狂傲不羈,前生是否與辛棄疾一樣是青兕轉世呢?家鄉在山光秀麗的陽羨,最妙的是,這也正好是詞人蔣捷的故里呢。攜帶著硯臺與幾案坐在罨畫西南,但見柔曼飄逸,花如貫珠的藤蔓蒼翠欲滴。人生的快意莫過于汲取山泉來烹煮紫筍茶,或是有美人彈著銀箏來勸酒,除此之外,都是無關緊要的事了。
隨緣而生、變幻無常的詞句,想象出隨緣而出、飄渺動人的佳麗。畫成了妙解音律的菱角,頭上盤著發髻。創作了如《樂章》《琴趣》般的佳詞逾千調,像這樣的作者,從古至今能有幾人呢?正當在團扇下與美人共吟唱,也值得在酒杯前換美人來記錄下曲譜流傳。且聽這歌詞聲傳遍旗亭、藥市,飛遍江南江北,所到處繞梁動塵,正如當年有初汲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歌柳永詞一樣。
注釋
其年:陳維崧字。
擅詞場:據有詞壇。 飛揚跋扈:謂意氣舉動,越出常軌,不受約束。
青兕:獸名,似牛,獨角,色青。 這里指辛棄疾。《宋史·辛棄疾傳》載,僧義端叛起義軍首領耿京,投金,辛棄疾擒之歸。義端日:“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辛棄疾終殺義端以報耿京。
陽羨:陳其年故鄉 宜興。
竹山:南宋詞人蔣捷字 ,故鄉亦在宜興。
罨畫溪:《寰宇記》:“圻溪,今俗呼罨畫溪,在宜興縣南三十六里,源出懸腳嶺,東流人太湖。”
珠藤:《本草拾遺》:“斑珠藤生山谷中,不凋,子如珠而斑。”
紫筍:茶名。 產于太湖之濱,唐代列為貢茶,馳名天下。
銀箏:古 有以銀飾箏。箏,小瑟類弦樂器。侑酒:勸酒。
閑事:無足輕重之事。
空中語:惠洪《冷齋 夜話》:“法云師嘗謂魯直(黃庭堅字)日:‘詩多作無害,艷歌小詞可罷之。’魯直日:‘空中語耳!非殺非偷.終不坐此墮惡道。’”
空中姝麗:空幻中 的美女。指畫圖中所畫侍女。
菱角:洪邁《跋白 樂天詩》中云:“白居易侍兒中有名菱角者。這里借指圖中侍女。
樂章琴趣:指詞集。 柳永詞集稱《樂章集》.黃庭堅詞集稱《琴趣外編》。三千調:形容詞調之多。陳維崧共有詞一千六百二十九首,古代詞人詞作之富,無出其右。共用四百十六個詞調。
尊:同樽,酒樽。 記曲呼娘子:《樂府雜錄》:“張紅紅唱歌乞食于市,韋青納為姬。敬宗召人宮,號記曲娘。”
旗亭:酒館。藥市:買賣藥材的集市。
柳下井華水:葉夢得《避署錄話》:“予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之處,即能歌柳詞。”柳,指北宋詞人柳水。井華水。《本草》載:“井華水,平且第一汲者,令人好顏色。”
“邁陂塘·題其年填詞圖”鑒賞
賞析
其年,陳維崧字。在他的填詞圖上題詠的很多,是清初詞壇上聞名的風流韻事。朱彝尊的《邁陂塘》詞是其中的一篇,是享有盛名的一篇。
朱彝尊和陳其年,私交甚厚,出處也大體相同。早年,二人曾合刻《朱陳村詞》,抗清復明活動中引為同志。以后乞食四方,歷游半個中國,落魄潦倒,侘傺不得志。晚年同應博學鴻詞。這首詞寫于二人未出仕前。
陳廷焯說:“迦陵(陳維崧號迦陵)詞,沉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又說:“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結論是:“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以上均見《白雨齋詞話》卷三)都是深中肯綮的公允之論。不信,請看朱彝尊的評說。“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青兕”:傳說中的猛獸,這里代指辛棄疾。辛詞是豪放派的開創者,“大聲鏜鎝,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劉克莊《辛稼軒集序》),神勇無比,后人譽為青兕轉生。朱彝尊巧妙地移作迦陵評語,謂其專擅清初詞壇,擺脫常規拘束,飛揚跋扈,目無余子。“前身可是青兕?”這一設問極妙,若非青兕,何來如此神勇?既有如此神勇,前身應是青兕,從反詰中予以肯定。同時也揭出迦陵詞與辛詞的師承關系,其詞風是從辛棄疾一脈而來,“跋扈頗參青兕意”(朱祖謀語),形神肖似的程度,不妨說成是清初的辛棄疾,這一點是朱彝尊未明言而會首肯的。至此,讀者面對填詞圖中的人物——陳其年,有了總體把握:是不同凡響的填詞大家,有著迥異常人的創作個性,獨攬詞壇的崇高地位,源出稼軒,以豪放為主要特色的創作天才。言簡意賅,骯臟流轉,熔敘述、評論、諛揚、疑難,以及舊典新說于一爐,五彩紛呈,先聲奪人,予讀者以鮮明強烈的感知和印象。后人每以朱(彝尊)陳(維崧)并稱,如此句的大筆勾勒,力透紙背,亦見朱氏的功力,確能旗鼓相當。
“風煙一壑家陽羨”,借杜牧詩“一壑風煙陽羨里”成句,點出主人公世居的古陽羨,即今江蘇省宜興市的山光水色,佳美風景。恰好這兒也是宋代著名詞人竹山的鄉里。竹山,蔣捷號,詞風追步稼軒,劉熙載《詞曲概》里稱他為“長短句之長城”,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為“宋末四大家”,對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詞派影響尤大。這從地理上追溯其詞學淵源。作者以平淡無奇的筆觸,娓娓道來,極自然地一筆帶出,為首句的評述作了補充。
猶如影視鏡頭,漸漸由遠處搖至眼前,作者引導我們逼近觀察填詞圖中的生活場景:畫面上罨畫溪(地名。在宜興縣東南。古時有指為圻溪或東瀉溪者)穿越而過,溪水清越,縹碧見底,泉水激石,似聞泠泠作響;兩岸夾生藤花,珠結翠繞,搖曳多姿,倒映水中,青綠喜人。圖中的主人公,隨身攜帶著文房四寶和桌幾之屬,安坐在那溪旁的綠樹陰中,正悠然出神地苦思冥想,捕捉“空中語”,在這樣幽雅的環境中,創造出飛揚跋扈的好詞。
寫到這里,已將“其年填詞圖”題目立體呈現于讀者面前,山窮水盡處,筆頭一轉,突作放達語:人生快意事,但求“紫筍烹泉,銀箏侑酒”便足夠了,“此外總閑事”!“紫筍”,茶之名器。相當于今天出產的宜興紫砂壺。“銀箏”:名貴的銀裝箏。也就是說,閑來掬取一勺名泉,烹上一壺釅茶,與三五舊友新歡,意氣風發,談藝論文;興來絲竹吹彈,飲酒作樂,象劉禹錫詩中說的“插花女兒弄銀箏”,姜白石詞中說的“小紅低唱我吹簫”,一曲終了,捧巨觥勸進,昏昏然不復與外事相接。是呀,人生如此,夫復何求?是作者的勸慰語,也是畫圖上無法繪出,深藏于主人公內心世界的酸楚語。在沉痛的感喟中讀者順理成章地領略到詞外之旨:曠世奇才,不為世用,只能沉湎于酒旗歌板之中,有情人當一掬同情之淚!
上片的藝術特色很鮮明:一、始終扣緊“其年填詞圖”五字寫實寫足。從總體到局部,從大處到細節,從外形到內涵,立體交叉,縱橫開合,立足畫面,從“圖”生發。即使是“紫筍”、“銀箏”,也是圖畫中的實有之物。年次少于陳維崧的同里詞人蔣景祁,在其詞注中便曾說“填詞圖中旁畫士女”,正是“插花女兒弄銀箏”的真實畫面。而總體評說,鄉學淵源,創作環境,烹泉論藝,以及銀箏正拍,快意時浮一大白,卻說的是“填詞”因果。所有這一切,都是圍繞著“其年”二字,多角度地托出一個活靈活現的陳維崧來。二、由遠及近,由表及里,虛實交替,移步換形。言飛揚跋扈,突來“可是青兕”一問;說陽羨山水,攀上古人竹山鄉親;明寫創作環境優美,潛臺詞是:詞賦乃小道,建功立業,才是大丈夫的營生。分看似乎各自獨立,合看則圍繞“其年填詞圖”軸心旋轉。散珠委地,線穿珠聯,一環套住一環,一層遞進一層,光怪陸離,變換莫定。特別是充分發揮了有聲畫(俗說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的功用,以“紫筍”、“銀箏”等實有之物為道具,轉瞬間,成為深層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因,有助于多層次地塑造豐滿的藝術形象。
過片以下不再就“圖”立說,只就“其年填詞”進行細部刻鏤。
“空中語”:據《冷齋夜話》載,法云和尚勸黃庭堅多做詩而艷歌小詞可不作;黃庭堅說:小歌詞是“空中語耳,非殺非偷,終不坐此墮惡道”。亦即歌詞乃憑空結撰之語。“想出空中姝麗,圖來菱角雙髻。”“菱角”:白居易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菱角、谷兒皆侍婢名。意謂歌詞中的藝術形象,不管是構想中的標致小姐,或是具體描繪的扎著丫髻的婢女,都是無中生有的產物。朱彝尊自題詞集《解珮令》亦曾說:“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與此意同,但說得更顯露。這里推己及人,說陳維崧憑空結撰之詞,雖不乏“燕釵蟬鬢”、“歌筵紅粉”之類的題材,其目的在于寄托作者的幽憤。陳廷焯評說:“其實朱、陳未必真空也。”(《放歌集》卷三)是為知言,他們不為世用,饑驅四方、抑塞磊落之氣發而為詞,正是深深地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并非飄浮空泛的游詞。若從藝術創作之法則言,正如陸機《文賦》說的“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是從無形到有形的過程,稱詞為“空中語”,卻也合理而又形象。
陳維崧才思橫溢,意豪氣盛,中遭家門變故,顛沛流離,一切詼諧狂嘯,細泣幽吟,全都通過詞來宣泄,有時一日作數十首,或一韻至十余闋,填詞之多,古今稱最。“樂章琴趣三千調,作者古今能幾?”是實事實說,不是夸誕之言。“樂章琴趣”,柳永詞集稱《樂章集》,黃庭堅、晁補之的詞集同稱為《琴趣外編》,是以二集名代指填詞。為何二者疊用呢?這是詞律規定字數的需要。迦陵詞在長期的流傳中散失很多,有的是作者漫不經意隨作隨丟,今天保存下來的只有一千六百多首,也還是古今作者中詞作數量最多的。如此既多且好的歌詞,就使從前的那些善歌者或記曲者相形見絀了。“團扇底,也直得尊前、記曲呼娘子?”“團扇”:據《古今樂錄》載:晉王珉好捉白團扇,其嫂婢謝芳姿善歌《團扇歌》。又“記曲呼娘于”,據《碧雞漫志》載:張紅紅穎悟絕倫,每聽新聲,即能記其拍,一聲不失;后招入宜春院,宮中號為記曲小娘子。這些謝芳姿、張紅紅之流,當然不是陳維崧的敵手,顯得名實不副,只有從酒旗歌筵前消失,讓位于陳維崧的新聲了。
最后數句,極力寫陳詞之藝術感染力和流傳之廣大。不論是城市和墟集(“旗亭”,市樓。“藥市”,《成都古今記》:九月藥市。指墟集)都可聽到傳唱江南新詞江北舊詞(“江南江北”,向子諲詞分為江南新詞、江北舊詞),歌聲揭響入云,震落屋梁上的塵土(“歌塵”,劉向《別錄》:魯人虞公,發聲清晨,歌動梁塵),又如清晨吸一口井華水(“井華水”:《本草注》:井華水平旦第一汲者,令人好顏色),沁人心脾,頓覺性平氣和,顏色溫潤。葉夢得《避暑錄話》曾記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屯田詞。”(按“井華水”已見前《本草注》,此又引《避暑錄話》釋“柳下井華水”,為行文方便,二注都用了。)迦陵詞流傳的盛況,也同于柳詞的情景。古人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傳》)作圣作賢,建功立業是無望了,有這許多佳詞麗篇,家喻戶曉,廣被天下,也是不朽之盛事,可以聊以自慰了。
后片極寫其“盛”,卻籠罩悲憤之霧,這也是全詞的基調。朱彝尊才學富贍,有喜歡掉書袋的毛病,這首詞隸事太多,就是證明。再則迦陵詞有蹈揚湖海,一發無余的短處,雖不影響朱氏的總體評價,讀者卻是應該知道的。
朱彝尊簡介
清代·朱彝尊的簡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 朱彝尊的詩(15篇)〕猜你喜歡
邁陂塘·題其年填詞圖
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風煙一壑家陽羨,最好竹山響里。摧硯幾,坐罨畫溪陰,裊裊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筍烹泉,銀箏侑酒,此外總閑事。
空中語。想出空中姝麗,圖來菱角雙髻。樂章琴趣三千調,作者古今能幾。團扇底。也直得、尊前記曲呼娘子。旗亭藥市,聽江北江南,歌塵到處,柳下井華水。
破窯賦
版本一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于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圣,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發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職于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版本二
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時有常序,鬼神有常靈。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谷金銀。家有寶,孝子賢孫。國有寶,正直忠良。合天道,則天府鑒臨。合地道,則地府消愆。合人道,則民用和睦。三道既合,禍去福來。天地和,則萬物生。地道和,則萬物興。父子和,而家有濟。夫婦和,而義不分。
時勢不可盡倚,貧窮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須當周而復始。
余者,居洛陽之時,朝投僧寺,夜宿破窯。布衣不能遮其體,饘粥不能充其饑。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后登高及第,入中書,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思衣則有綺羅千箱,思食則有百味珍饈,有撻百僚之杖,有斬佞臣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扶袂,廩有余粟,庫有余財,人皆言余之貴也,余曰:非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蛟龍未遇,暫居云霧之間。君子失時,屈守小人之下。命運未通,被愚人之輕棄。時運未到,被小人之欺凌。初貧君子,自怨骨格風流。乍富小人,不脫俗人體態。生平結交惟結心,莫論富貴貧賤。深得千金,而不為貴,得人一語,而勝千金。吾皆悼追無恨人,富貴須當長保守,
蘇秦未遇,歸家時,父母憎,兄弟惡,嫂不下璣,妻不愿炊,然衣錦歸故里,馬壯人強,螢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戶迎,妻嫂下階傾己顧,蘇秦本是舊蘇秦,昔日何陳今何親。自家骨肉尚如此,何況區區陌路人,抑猶未也。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曾釣于渭水。顏回命短,豈是兇暴之徒。盜柘年長,自非賢良之輩。帝堯天圣,卻養不肖之男。瞽叟頑囂,反生大孝之子。甘羅十二為宰相,買臣五十作公卿。晏嬰身長五尺,封為齊國宰相。韓信力無縛雞,立為漢朝賢臣,未遇之時,口無一日甕飧,及至興通,身受齊王將印,嚇燕取趙,統百萬雄兵,一旦時休,卒于陰人之毒手。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世無遇。
上古圣賢,不掌陰陽之數。今日儒士,豈離否泰之中。腰金衣紫,都生貧賤之家。草履毛鞋,都是富豪之裔。有貧賤,而后有富貴。有小壯,而后有老衰。人能學積善,家有余慶。青春美女,反招愚獨之夫。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婦。五男二女,老來一身全無。萬貫千金,死后離鄉別井。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文章,到老終身不第。或富貴,或貧賤,皆由命理注定。
若天不得時,則日月無光。地不得時,則草木不生。水不得時,則波浪不靜。人不得時,則命運不通。若無根本八字,豈能為卿為相。一生皆由命,半點不由人。
蜈蚣多足,不及蛇靈。雄雞有翼,飛不及鴉。馬有千里之馳,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計,無運不能自達。
吾敬為此勸世文也。
擬行路難十八首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斵復萬鏤,上刻秦女攜手仙。
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帳里明燭前。
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麝芬之紫煙。
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幃對景弄禽爵。
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
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
今我何時當得然,一去永滅入黃泉。
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撫心嘆。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蓬亂。
人生不得恒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君不見蕣華不終朝,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不久亦當詣冢頭。
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獨魄徘徊遶墳基。
但聞風聲野鳥吟,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縱意自熙怡。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
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
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
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謝紛交轉,我君邊戍獨稽沉。
執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
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遶遶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
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復遺。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
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已盈。
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
忽見過客問何我,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離邑已萬里,今方羈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
亦云悲朝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
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
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
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
君不見冰上霜,表里陰且寒。
雖蒙朝日照,信得幾時安。
民生故如此,誰令摧折強相看。
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零落不勝冠。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
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
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
直得優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榮木
榮木,念將老也。日月推遷,已復九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采采榮木,結根于茲。
晨耀其華,夕已喪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時。
靜言孔念,中心悵而。
采采榮木,于茲托根。
繁華朝起,慨暮不存。
貞脆由人,禍福無門。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稟茲固陋。
徂年既流,業不增舊。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懷矣,怛焉內疚!
先師遺訓,余豈之墜?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代東武吟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
仆本寒鄉士,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輕車,追虜出塞垣。
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心思歷涼溫。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
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昔如鞲上鷹,今似檻中猿。
徒結千載恨,空負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
愿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