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后”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前聽元稹吟詠了你的許多詩,只遺憾我跟子蒙你相識得太晚。
今天正趕上你翻閱往日的詩作,詩作中有很多詩是贈給微之的。
你我淚眼相望無限傷情難訴說,別有傷心事哪里是他人所能知?
聽說咸陽那邊元稹墳頭上的樹,已經長出了三丈多長的白楊枝。
注釋
盧子蒙:名貞,是元稹的好友,與元稹多有詩唱和。
元九:元稹,因排行第九,所以稱元九。
盧君:盧子蒙,名貞,范陽人,“香山九老”之一,曾官殿中侍御史,是元稹的好朋友。
咸陽墳:元稹死于大和五年(831年),葬在咸陽奉賢鄉洪瀆原。
抽:抽出,這里是形容樹木生長迅速。
“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后”鑒賞
賞析
這首詩首聯把三十多年前談笑風生的情景,重新展現在眼前。頷聯寫此時與盧君聚首,共同披閱他的詩卷,發現有很多是贈給元稹的。頸聯轉入正面抒情。尾聯詩人又用“聞道”一語領起,宕開詩境,悼念之情十分深遠。這首詩直抒胸臆,純任自然。
詩一開始,全是敘事,仿佛與盧子蒙面對面談心。詩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見深情。頭兩句,把三十多年前與微之論詩衡文,睥睨當世,談笑風生的情景,重新展現在眼前。大意是:當年就經常聽到元稹誦讀您的詩,只恨當時無緣結識您。
接下去,三、四句寫此時與盧君聚首,共同披閱他的詩卷,發現有很多是贈給元稹的,詩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閃現出微之的影子,詩情也就急轉直下,發為變徵之音。
五六兩句,轉入正面抒情?!跋嗫础币痪?,描繪了一瞬間的神態:兩個老人,想著兩人共同的摯友已經仙去,而活著的也都老態龍鐘,于是兩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老淚縱橫,卻都不說一句話。
詩篇至此,一種無聲之慟,已夠摧裂肺肝,而全詩也已經神完氣足了。最后兩句,詩人又用“聞道”一語領起,宕開詩境,寫聽說元稹的墳頭白楊已經長至三丈長了。說明歲月流逝很這樣快,悼念之情十分深遠。
這首詩,直抒胸臆,純任自然,八句一氣貫串,令人讀起來感到感情強烈逼人,不容換氣。全詩用“四支”韻,本來是不十分響的韻部,到了詩人筆下,卻變得瀏亮哀遠,效果十分強烈。古來懷友的佳作大多感情真摯、深刻,白居易此詩是悼亡友,在真摯、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愴的色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或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白居易晚年與“香山九老”之一的盧子蒙侍御交往,一天,翻閱盧的詩集,發現集子里不少詩篇是贈給元稹的,而此時元稹已去世十年了。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詩集翻到最后,蘸滿濃墨,和著熱淚,在空白頁上寫下了這首律詩。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詩(53篇)〕猜你喜歡
送客之江寧
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徐州見柳花。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里問王家。
千閭萬井無多事,辟戶開門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頭城,江燕雙飛瓦棺寺。
吳士風流甚可親,相逢嘉賞日應新。
從來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定卻 一作:味可)
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歸去耽泉石??之悤r、懷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
水調歌頭·落日古城角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
捷步往相訊,果得舊鄰里。
凄凄聲中情,慊慊增下俚。
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
清晨相訪慰,日暮不能已。
歡戚競尋敘,談調何終止。
辭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復起。
嘶聲盈我口,談言在我耳。
“手跡可傳心,愿爾篤行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