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南山林中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做啄木。
餓了就啄樹木取食,天黑就在巢里住宿。
從不干涉他人事情,只為自己志向努力。
品性高潔就是榮耀,品性污濁則是恥辱。
注釋
巢宿:在鳥巢中住宿。
惟志所欲:表示不干涉他人,只是為自己的志向努力。
“啄木詩”鑒賞
賞析
《啄木詩》是一首詠物抒情的小詩,詩表面上是寫啄木鳥,實質上是以啄木鳥喻詩人自己,通過寫啄木鳥與世無爭的高潔品德,表現出詩人的清高自守、無求寵幸的獨立人格,啄木鳥的生活其實也是詩人淡泊自律生活的寫照。
古人認為啄木鳥是一種很丑陋的益鳥,詩人拿啄木鳥自比,暗示自己遠離宮闈中的明爭暗斗,只為自己心中的志向而努力的決心。“性清者榮,性濁者辱”,這種標舉清高的口吻,很有幾分哲理的味道,其中含有對自己清高品性的自信,又有對其他嬪妃只知道追逐榮華富貴的鄙視。人生最可寶貴的是要有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而此詩正反映出她的心靈充溢著對生命的愉悅、達觀,給人一種十分親切的感覺。
這首詩樸素自然,毫無雕琢的痕跡,流露出一種清新自然之美。這和西晉趨于綺糜繁縟、過分雕琢的文風迥然不同。左棻的詩歌毫無雕飾的痕跡,在她的現實生活中,精神的漫游是“書詩”與“文詞”,幻化在文章中的是樸質自然而潛含傷悲的感情,只將情愫平敘出而自有震撼人心的效力。《啄木詩》就是如此。
唐人朱慶余也有一首詠啄木鳥的詩《啄木兒》,詩是這樣寫的:“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榆未肯歸。終日于君除害,莫嫌無事不頻飛。”同樣是詠啄木鳥,由于各自心境不同,詩的格調也就差別很大。跟朱慶余的《啄木兒》相比,左棻的《啄木詩》,以啄木鳥自喻,表現自己于世無爭的高潔品質,讀后讓人感到干凈自然,給人一種精神的超脫。
這首《啄木詩》受到后人很高的評價。清人陳沆《詩比興箋》卷二引傅玄《啄木詩》:“啄木髙翔鳴喈喈,飄搖林薄著桑槐。緶緣樹間啄如錐,嚶喔嚶喔聲正悲。專為萬物作倡俳。當此之時,樂不可回。”后箋注曰:“刺小人也。”然后引左棻《啄木詩》與之對比,謂左棻是用啄木鳥“以之自況,與此正反,故詩之取興,無有定義”。清人冒春榮《葚原詩說》卷四將左棻此詩作為魏晉時期四言詩的代表作,與郭璞的《贈溫嶠》、陶淵明的《時運》《榮木》《歸鳥》《勸農》諸詩并列。
創作背景
左棻于西晉泰始八年(公元272)因文才出眾被晉武帝司馬炎召充后宮。被召宮中,對于左棻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的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文人的角度來說,她失去了創作的自由,總要寫些命題應制之作。她自知相貌平平,遠不如后宮其他嬪妃,就一心修德修文。《啄木詩》就是她在這種心境下創作的,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袁淑簡介
南北朝·袁淑的簡介

(408—453)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陽源。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屬文,不為章句之學。為彭城王劉義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太子左衛率。太子劉劭將弒文帝,淑不從,被害。
...〔? 袁淑的詩(1篇)〕猜你喜歡
憶舊游·登蓬萊閣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閑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書懷感事寄梅圣俞
相別始一歲,幽憂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樂多悲患。
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事艱。
顛狂無所閡,落魄去羈牽。
三月入洛陽,春深花未殘。
龍門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見已開顏。
不暇謁大尹,相攜步香山。
自茲愜所適,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賢。
希深好風骨,迥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訥,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顏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跛虎韉。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為閬仙。
惟予號達老,醉必如張顛。
洛陽古郡邑,萬戶美風煙。
荒涼見宮闕,表里壯河山。
相將日無事,上馬若鴻翩。
出門盡垂柳,信步即名園。
嫩籜筠粉暗,淥池萍錦翻。
殘花落酒面,飛絮拂歸鞍。
尋盡水與竹,忽去嵩峰巔。
青蒼緣萬仞,杳藹望三川。
花草窺澗竇,崎嶇尋石泉。
君吟倚樹立,我醉欹云眠。
子聰疑日近,謂若手可攀。
共題三醉石,留在八仙壇。
水云心已倦,歸坐正杯盤。
飛瓊始十八,妖妙猶雙環。
寒篁暖鳳嘴,銀甲調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黃金船。
珠簾卷明月,夜氣如春煙。
燈花弄粉色,酒紅生臉蓮。
東堂榴花好,點綴裙腰鮮。
插花云髻上,展簟綠陰前。
樂事不可極,酣歌變為嘆。
詔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隨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