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臺山賦
天臺山者,蓋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情之壯麗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闕載于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嶺;始經(jīng)魑魅之涂,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絕于常篇,名標(biāo)于奇紀(jì)。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俯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纓絡(luò),永托茲嶺,不任呤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太虛遼闊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jié)而為山阜。嗟臺岳之所奇挺,實神明之所扶持,蔭牛宿以曜峰,托靈越以正基。結(jié)要彌于華岳,直指高于九嶷。應(yīng)配天以唐典,齊峻極于周詩。邈彼絕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見而不知,仁者以路絕而莫曉。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理無隱而不彰,啟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標(biāo),瀑布飛流以界道。
睹靈驗而遂阻,忽乎吾之將行。仍羽人于丹丘,尋不死之福庭。茍臺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披荒蓁之蒙籠,陟峭崿之崢嶸。濟棲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懸磴,臨萬丈之絕冥。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攬桕木之長蘿,援葛藟之飛莖。雖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長生。必契誠于幽昧,履重險而逾平。
既克濟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緩步之從容。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 窺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邑邑。過靈溪而一濯,疏煩不想于心胸。蕩遺塵于旋流,發(fā)五蓋之游蒙,追羲農(nóng)之絕軌,躡二老之玄蹤。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雙闕云竦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朱閣玲瓏于林間,玉堂陰映于高隅。彤云斐玉以翼欞,皎日炯晃于綺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風(fēng)佇芳于陽林,醴泉涌溜于陰渠。建木滅景于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王喬控鶴以沖天,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馳神轡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
于是游覽既周,體靜心閑。害馬既去,世事多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凝思幽巖,朗詠長川。爾乃羲和 亭午,游氣高褰,法鼓瑯以振響,眾香馥以楊煙。肆覲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華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悟遣有之不盡,覺涉無之有間;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于三幡。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于不言。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于自然。
“游天臺山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臺啊,是天下山岳當(dāng)中的神奇秀麗之山。遠渡大海,就會看見方丈山和蓬萊山,登上陸地,就能進入四明山和天臺山,這些山都是先輩圣人游方行化、神靈仙人當(dāng)成住宅的地方。它高峻到極致的樣貌、吉利祥和的身姿,窮盡了山川河海的豐富美滿、人間天上的宏偉秀麗。之所以沒有列入五岳、也沒有記載在通常的典籍里,還不是因為所在的地方幽深、道路不同于一般的曲折,有的景點七巔八倒藏在重重深谷之間,有的山峰朦朦朧朧隱匿在千山萬嶺之中。一開始就要經(jīng)過到處是妖魔鬼怪的道路,最終還要走向渺無人煙的地方,世上很少有人攀登跋涉,王霸之人也沒有理由來祭祀,所以,有關(guān)天臺山的事情在通常的篇章里沒有,它的名字呢只有在特殊的記載里才能找到。但是,山川星象的興盛,又怎么會是假的呢?若不是違背世俗,修仙學(xué)道,辟谷食芝之人,怎能全部居住到這個地方?若不是冥思苦想,盡力尋找,堅信通神之人,怎肯早就想生存在這兒?我因此心馳神往、日夜歌詠、府仰之間、好象再次得到了升華。終于解開了世俗的纏繞,永遠托身在這天臺山嶺,忍不住吟詩的念頭達到了極致,姑且奮筆疾書華麗的辭藻以抒發(fā)情懷。
浩浩星空,遼闊無邊,自然運行,從無到有。融合,變成了河流;聚結(jié),變成了山巒。贊嘆天臺山岳的奇異挺拔,實在是神明做出來的。庇蔭牽牛星照耀山峰,托福越地神靈穩(wěn)固基礎(chǔ)。它的根脈與華山與泰山相彌漫,它直沖霄漢比九疑之山還高。應(yīng)該在堯唐的典籍里配天合地,在周朝的詩文里與其他名山等量齊觀。那樣遙遠奇絕地域,幽靜深遠曲折美好。附近知道的人以固有的成見說不知道,而來到這里的人因為道路險絕而不能了解全部。可笑夏天的蟲在懷疑冬天的冰,調(diào)整輕松的翅膀讓思緒飛翔。整理以前沒有或者隱藏而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先開啟兩個天臺山奇突的地方以展示樣貌。赤城山云蒸霞蔚,建立了天臺山的標(biāo)志;大瀑布飛流直下,分開了仙凡間的道路。
目睹靈驗,立即前往;恍忽之間,我將動身。沿著仙人的道路,來到丹丘;尋找長生不老、全壽富貴的宮闕。如果天臺的山嶺可以登攀,又何必羨慕昆侖山上的高城。放下人間常人的貪念,通達超乎平常的情懷。身上穿著毛絨絨的獸皮衣服,手里提著鈴鈴作響的錫杖。渡過楢溪,一直向前;丟下五界,迅速遠征。跨過弓背懸空的石梁,身臨高逾萬丈之深淵。踏過滿是莓苔的濕滑巖石,搏擊壁立千尋的翠綠屏障。緊攬樛木上的長長藤蘿,攀援葛藟上的支條莖蔓。雖然會處于危險境地,是為了追求永存長生。既然真誠相信冥冥之中的自然規(guī)律,那么碰到千難萬險也就象走平路一樣正常了。
已經(jīng)能夠登上重重彎道,心路曲折但修行通達。放縱心情,空闊明朗;閑庭信步,從容不迫。踏著繁茂的纖草,躲進長長垂下的松陰里。眼前看見的是“裔裔”歡叫、飛翔的鸞鳥;耳朵聽到的是“嗈嗈”之聲、優(yōu)美的鳳鳴。渡過靈溪,一洗疲憊;拋卻煩惱,心曠神怡。流水奔騰,滌蕩塵世;游蒙廣大,遣送五蓋。踩著伏羲、神農(nóng)的獨特軌跡,追隨老聃、老萊的玄妙腳印。
上下攀爬,終于到達微妙的仙都。雙闕高聳,白云繚繞在山道上;瓊臺沖天,仿佛懸浮在半空中。珍珠做成的精致樓閣,錯落在林木之間;美玉砌成的宏偉殿宇,隱隱露出高大的檐角。紅色的云彩,湲湲飄浮在窗欞之間;和暖的日光條條恍動,美麗而疏朗。桂樹筆挺林立,凌霜不凋;五芝含秀晨展,色彩斑斕。好風(fēng)輕拂,聚花香于南林;醴泉甘甜,正涌流于北渠。建木的影子在千尋以后消失,琪樹璀璨垂下累累珠果。王喬控制仙鶴,沖天而去;羅漢腳踩錫杖,騰飛虛空。瞬息之間,神通變化,奔放瀟灑;恍忽之時,已經(jīng)走出“有”的空間,而進入“無”的地方。
于是,游覽已經(jīng)周全,身體平靜,心情閑適。害馬已經(jīng)離開,俗事都將拋卻。處事得心應(yīng)手,觀察細致入微。背倚幽黑的巖石冥思苦想,面對漫長的河流大聲歌唱。那是,羲和正午,浮云高傲。法鼓瑯瑯響徹云霄,香煙裊裊如煙似霧。極力朝拜天尊,于是眾仙會聚。舀嘗玄玉瓊膏,漱飲華池甘泉。自由探討仙道學(xué)說,暢談有、無、生、死篇章。剛剛領(lǐng)悟完“有”的無窮無盡,頓時又感覺牽涉到“無”的里面還有空間。泯滅色、空,來合并留下的東西,忽然得到空空如也的玄妙感覺。知道了有、無二名同出一源,消滅掉三幡為一,終歸于無。整天放縱語言音樂,等于沉寂靜默無語。深深地把萬事萬物綜合觀察,自然中所有的個體平等相同。
注釋
天臺山:中國天臺山有多處,此處指浙江省天臺縣城北天臺山,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臺縣東北,海拔米,由花崗巖構(gòu)成。多懸?guī)r、峭壁、瀑布。
方丈、蓬萊:二者皆是神話傳說中的海外仙山,與瀛州合稱為三仙山。四明:浙江四明山有著第二廬山之稱,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被譽為天然“氧吧”。
玄圣:指仙人。游化:謂游行各處而教化之。窟宅:洞窟宅所,亦指居住、盤踞。
峻極:山勢陡峭。
五岳: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重溟:指海。
絕粒:指不吃不喝,斷絕飲食。
冥搜:盡力尋找搜集。
馳神:馳思,遐想。
纓絡(luò):纏繞,束縛。
太虛:指天空。
臺岳:指天臺山 。
華岳:指西岳華山。九嶷:即九嶷山,又名蒼梧山。
唐典:堯唐的典制。周詩:指《詩經(jīng)》。因其為周代詩歌,故稱。
絕域:與外界隔絕之地。
仁者:有德行的人。
夏蟲:夏天的蟲。
霞起:紅霞飛起。
靈驗:神奇的效應(yīng)。
羽人:古代漢族神話中的飛仙。
臺嶺:指天臺山。
域中:寰宇間;國中。
毛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蒙籠:草木茂盛貌。
五界:世界分天、地、人、鬼、修羅五界。
懸磴:指石橋。
莓苔:指青苔。
葛藟:讀音gě lěi。葡萄科植物,果實味酸,不能生食,根、莖和果實供藥用。
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幽昧:昏暗不明。
克濟:謂能成就。
寥朗:空闊明朗。
纖草:細草。
翔鸞:飛鸞。
靈溪:靈秀的小溪。
遺塵:指殘留的灰塵。
陟降:指上下,或往來。
雙闕:兩相鄰之山峰如古代宮殿之雙闕。
朱閣:紅色的樓閣。
彤云:指密布的陰云。
八桂:《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桂林八樹,在賁隅西。” 晉,曾任丹陽參軍的郭璞注:“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賁隅 ,今番隅縣 。”
惠風(fēng):柔和的風(fēng)。
建木:傳說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眾神緣之上天。
王喬:古代神話人物、道教崇奉的神仙。即王子喬,周靈王的太子、王氏始祖。相傳是蜀人,在邢臺為柏人(今隆堯柏人城)縣令數(shù)年,后棄官在邢臺隆堯的宣務(wù)山修煉道術(shù),得道后騎白鶴升天。
轡: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神轡:神仙用的御馬用具。
游覽:從容地到各處參觀、欣賞名勝、風(fēng)景等。
害馬:有害馬的。后指危害集體的人。
投刃皆虛:比喻處理事務(wù)得心應(yīng)手。
幽巖:幽靜的山石。
羲和: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人物,是駕御日車的神。
肆覲:原謂以禮見東方諸國之君,后常用為語典,以稱見天子或諸侯之禮。
玄玉:黑色的玉。
色空:指現(xiàn)實與虛無。
語樂:指語言和音樂。
“游天臺山賦”鑒賞
賞析
《游天臺山賦》是一篇記游之作。這篇賦不是將天臺山作旁觀、靜止的描寫,而是緊緊圍繞一個“游”字,把自然景物貫穿起來,循著作者的游蹤,景物不斷變換。千姿百態(tài)的景色,也隨著作者攀援的節(jié)奏步步展開,構(gòu)成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全賦辯致工巧,語句駢儷而無滯澀之病;加之想象豐富,波瀾起伏,意奇語新,景物摹寫更顯得情采飛動,可謂有搖筆散珠,動墨橫錦之妙。
賦前的小序交代創(chuàng)作此文的原因:一是天臺山神秀妙絕,可是沒有人在通常典籍中記載它;二是幻想尋仙,擺脫世俗,便永托此山。這個序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敘事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散文。作者對天臺山有深厚的感情,開頭便熱情贊頌了天合山是山岳中的神秀奇異的山,它的地理位置絕妙,凡是人、神所設(shè)想的壯麗景象天臺山均具備。只是它遠、幽深,在常典中沒有記載。
在對比中突出天臺山的奇挺、峻極。
天臺山在牽牛星照耀下的靈秀越地,根據(jù)比華山、泰山還堅厚,論高度比湖南九嶷出還要高。正因為如此,作者認為天臺山合于唐典配天的資格,堪稱峻極。在肯定天臺山奇特神秀之后,作者集中寫它的兩大奇景:赤城如同紅霞一樣立起一座標(biāo)柱;白色的飛瀑在青山中劃出一道明顯的界限。作者抓住天臺山二奇的特征,一紅一自,鮮明醒目。
步步深入,引人入勝。
于是作者撥開了茂密樹叢中一條路,登上高峻危險的山峰,經(jīng)過楢溪,斜行五界,跨過石橋,面臨萬丈深淵。踏著青苔,抓住欄桿,拉住長藤……作者一步步寫來,條理清晰,突出進山之艱險,與前面“之者以路絕而莫曉”相呼應(yīng)。一系列動詞的運用,十分確切:“披、陟、濟、落、跨、臨、踐,搏、攬、援”,給人以鮮明的動態(tài)美。漸進山彎,山路寬暢。里面一派令人舒暢的景象:鸞鳥翩翩起舞,鳳鳥和鳴。在靈溪中洗一洗,清除胸中俗念,敞開五盍昏蒙。于是追趕伏羲、神農(nóng)時代絕跡的軌道,踏著老子、老萊子的腳印,自己也可成仙得道了。舒適恬淡,真是神仙生活。
仙都神奇,華美自由,妙不勝言。
接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仙都氣勢不凡,華美樓臺高懸空中,令人目炫,紅樓空明透亮建在樹林里,美玉裝成的殿堂閃閃發(fā)光。美麗的紅云與窗欞相承接,白日燦爛照窩戶。高雅、華麗、富裕,一派珠光寶氣,充滿著飄飄欲仙的仙境氣氛。作者用重彩描繪周圍環(huán)境,不凋的高大桂花樹,清晨開放的靈芝草;樹林中的芳香,溝渠中的清泉;仙樹、仙草、仙水、仙果,還有仙人——王喬駕仙鶴飛翔,羅漢執(zhí)錫杖騰空,何等自由。作者一步一步把讀者引入天臺仙境,美妙無比。作者自己仿佛擺脫了塵世束縛,進入了神仙世界。作者不是單純地寫景,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溶入景中。作者竭力宣揚道家玄妙之道,目的在于避世。尋仙覓道的虛幻思想,當(dāng)然是消極的,這是欣賞這篇文章時應(yīng)引起注意的。
整個游歷過程,是由時代風(fēng)尚而來,典型地反映了東晉士人的精神風(fēng)貌和生活意趣。盡管其旨歸不離“理過其,淡乎寡味”的清淡玄虛之理,但由于依托想象創(chuàng)作,化虛為實,神不離象,象以意成,使此賦不由得與流行的“玄言詩”模式相背離,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同時,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又為劉宋山水畫家宗炳繼承,為中國山水畫、山水詩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美學(xué)風(fēng)格的濫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賦是孫綽在永嘉太守的任上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文選》卷十一《游天臺山賦》李善注:“孫綽為永嘉太守,意將解印以向幽寂,聞此山神秀,可以長往,因使圖其狀,遙為之賦。”可見孫綽此賦并非真實游記,而是他對天臺山神思飛揚的描述,是他所向往的山水佳境。作者想擺脫世俗羈絆,把生寄托于此,便寫了這篇賦。
孫綽簡介
魏晉·孫綽的簡介

(314—371)東晉太原中都(今晉中榆次)人,字興公。孫楚孫。少以文稱。初居會稽,游放山水。與許珣并為玄言詩人,亦能賦,嘗作《天臺山賦》,辭致甚工,自謂擲地有金石聲,為當(dāng)時文士之冠。名公之碑,必請綽為文。除著作佐郎,累遷廷尉卿,領(lǐng)著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孫廷尉集》。
...〔? 孫綽的詩(14篇)〕猜你喜歡
題潯陽樓
自此后詩,江州司馬時作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東堂新成二首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shù)椽聊此卜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余。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
掃花游·送春古江村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艷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閭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