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靜的白社只是你暫時的居處,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學問我卻是一竅不通完全生疏。
不久的將來你就可升任誄官回到鸞臺,而今在這簡陋的房屋不過是養精蓄銳等待朝廷的詔書。
蓮花峰高聳靠近潼關去京華之路已不太遠,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將寥落空虛。
每日里我獨自翻檢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著枕頭讀書常常見書頁里掉下蠹魚。
注釋
劉評事:其名不詳。《新唐書·百官志》:“大理寺,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出使推按。”永樂:河東道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縣。劉評事閑居永樂,寄詩贈義山,故義山以詩和之。
白社:隱士所居之地。《抱樸子·雜應》:“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
青云:喻高官顯職。
看:行看,不久。
諫草:諫書的草稿。
鸞掖:鸞臺。唐代門下省的別名。
賁(bì):裝飾。
衡門:橫木為門,喻簡陋的房屋。
鶴書:征召的詔書。因詔版所用書體如鶴頭,故稱鶴書。《北山移文》:“鶴書赴壟。”
關路:人關進京之路。
自:自然,當然。
欹(qī)枕:落枕。蠹(dù)魚:蛀書蟲,即蟫;一名衣魚,亦蛀衣服。
“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鑒賞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寫劉評事雖暫時隱居,不久當復起用,而自己則事業無望;頷聯寫劉有諫草將由門下省采納,尚待鶴書赴壟,詔請入朝;頸聯寫劉暫居蓮峰之下,不久當入京師;尾聯稱美劉評事寵辱皆忘,欹枕讀書,時驚蠹魚從書中落下。這是一首應酬之作,用“君”與“我”相對,采用對偶的方式成文,詩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頌善禱之語,并無深意,表達了詩人對仕途不順的感嘆。
首聯即以對比手法寫劉評事之居永樂是暫時閑休,但自己的閑居卻不同于劉評事。劉評事只是一時退隱暫休,是將升遷的休閑,自己則全無本事和劉評事一樣升遷,委婉曲折地寫出自己難言之隱。
頷聯是為劉評事不久即將升遷表示祝愿,兩句實為倒裝句。
頸聯首句以望蓮花峰可見寫劉評事晉京之路已不遠,以物寄意,顯得生動突出,永樂地近潼關,蓮花峰西峙,到蓮花峰即與長安靠近,因而望蓮花峰就可見晉京之路并不遠,這也是勸慰祝愿之語;次句則為劉評事將來歸京后這閑居之處將變得冷落空虛而惋惜。
尾聯說自己已經完全忘卻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讀書自樂,顯然是自我排解之詞。其心中難言之痛隱然見于言外。詩人在永樂閑居時始終不忘國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見于不少詩中,所以此篇詩之所謂忘名利,只能是強自排解之辭。
這首詩旨義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隱感嘆“青云器業”之離已遠去,“君”、“我”對舉,劉乃“幽閑暫居”,我則“器業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應“暫居”。“封諫草”即“上封事”似劉評事暫離大理寺而將調諫職,如補闕拾遺之任,故下云“待鶴書”也。五、六“蓮聳碧峰”、“水堂翠扇”,回應“幽閑”。七、八回到自身,照應“青云器業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與典籍圖書為伴,枕落蠹魚矣。七句寫“忘名利”,是所謂“全疏”,此義山憤激之辭,而不是真忘其匡國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驚”字妙,亦《贈田叟》之云“在野無賢心自驚”也。
創作背景
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隱在京居母喪,本年為安葬諸親事,嘗往來奔波于洛陽、河陽、懷州、鄭州等地。李商隱退居太原時,曾移家永樂縣,適劉評事亦此寄居,這是劉評事寄詩之后的相和之作。其時李商隱因仕途不順,心緒不佳,故謂青云事業無望,羨慕劉的隱居,李商隱作此和之。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的詩(63篇)〕猜你喜歡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與殷晉安別
殷先作晉安南府長史掾,因居潯陽,后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作此以贈。
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水調歌頭·落日古城角
落日古城角,把酒勸君留。長安路遠,何事風雪敝貂裘。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何處依劉客,寂寞賦登樓。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
捷步往相訊,果得舊鄰里。
凄凄聲中情,慊慊增下俚。
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
清晨相訪慰,日暮不能已。
歡戚競尋敘,談調何終止。
辭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復起。
嘶聲盈我口,談言在我耳。
“手跡可傳心,愿爾篤行李。”
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歸去耽泉石。恐異時、懷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