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67 個仇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í è rú chóu嫉惡如仇 | 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 |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蔡木龕》:“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
xuè hǎi yuān chóu血海冤仇 | 血海:形容殺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極大、極深。 | 清·陳天華《獅子吼》:“放著他血海冤仇三百載,鬼混了漢家疆宇十余傳。” |
shēn chóu jī hèn深仇積恨 | 深:重大,深重;積:積久而成。極深持久的仇恨。 |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從今后深仇積恨都消解。” |
jǔ chóu jǔ zǐ舉仇舉子 | 舉:推薦;仇:仇敵;子:兒子。既推薦仇敵,也推薦兒子。形容辦事公正。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
qiān chóu wàn hèn千仇萬恨 | 指數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與君一把無名火,燒盡千愁萬恨。” |
jiù chóu sù yuàn舊仇宿怨 | 結了很久的怨仇。 | |
jiè shēn bào chóu借身報仇 | 見“借交報仇”。 | 明·高啟《結交少年場行》:“結交須結游俠兒,借身報仇心不疑。” |
jí zhī ruò chóu疾之若仇 | 疾:憎恨。形容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 《晉書·阮籍傳》:“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
tiǎn yán shì chóu靦顏事仇 | 謂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 羅正緯《灤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銘》:“若靦顏事仇,為虎作倀,心果安在耶?” |
jí è ruò chóu疾惡若仇 | 疾:憎恨;惡:壞人壞事。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 漢·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志懷霜月,見善若驚,疾惡若仇。”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會懷感恩。送一石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指對人幫助要看時機與對象。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jiè jiāo bào chóu借交報仇 | 幫助別人報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 |
bào chóu xuě hèn報仇雪恨 |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報冤仇;解怨恨。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
shēn chóu xiǔ yuàn深仇宿怨 | 猶深仇大恨。 | 董必武《反侵略聲中紀念錢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間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攜手。” |
jí è ruò chóu嫉惡若仇 | 見“嫉惡如仇”。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六卷:“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 |
bù jiě zhī chóu不解之仇 | 解除不了的仇恨。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又見張權買房開店,料道是丈人暗地與他的銀子,越加忿怒,成了個不解之仇。”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報私仇 | 借公事來報私仇;是一種很卑劣的行徑。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今日又將我家人收留謀死了他,正好公報私仇,卻饒不得!” |
fū qī wú gé sù zhī chóu夫妻無隔宿之仇 | 宿:夜。夫妻之間沒有隔夜解不開的仇怨。形容夫妻間的恩怨容易化解。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夫妻無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
sī chóu bù jí gōng私仇不及公 | 及:到。雖有私人仇恨而不傷害公家之事。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 |
kè gǔ chóu hèn刻骨仇恨 | 永遠記在心頭的深仇大恨。 | 古華《芙蓉鎮》第一章:“三面紅旗底下還允許她擺米豆腐攤子嘛,哪來的刻骨仇恨?” |
shēn chóu zhòng yuàn深仇重怨 | 怨:仇恨。極深極大的仇恨。 | 魯迅《且介亭雜文·阿金》:“在鄰近鬧攘一下當然不會成什么深仇重怨。” |
bù jì qián chóu不記前仇 | 指不計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賢。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5回:“今不記前仇,不避禍患,又來苦口相勸。” |
shì rú kòu chóu視如寇仇 | 寇仇:仇敵。看得象仇人一樣。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xīn chóu jiù hèn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賴傳珠《模范紅五團的新榮譽》:“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wǎng rì wú yuān,jìn rì wú chóu往日無冤,近日無仇 | 俗語。指從未有過冤仇。 | |
miǎn yán shì chóu靦顏事仇 | 謂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 |
xuě chǐ bào chóu雪恥報仇 | 雪:洗掉。洗掉恥辱,打擊仇敵。亦作“報仇雪恥”。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 |
shì wéi kòu chóu視為寇仇 | 視:看待;寇仇:仇敵。像仇人一樣看待。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jí zhī rú chóu疾之如仇 | 疾:憎恨。形容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 《晉書·秦秀傳》:“秀性忌讒佞,疾之如仇。” |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父子無隔宿之仇 | 宿:夜。父子間沒有隔夜解不開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師父,我怎么不來救他?” |
tóng yè xiāng chóu同業相仇 | 猶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業的人不易相處。 | 清·翟灝《通俗編·交際》:“同美相護,同業相仇。” |
jiǔ shì zhī chóu九世之仇 | 九世:九代,形容歷時久遠。指久遠的深仇。 | 《公羊傳 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
qīn tòng chóu kuài親痛仇快 | 仇:敵人;親:自己人。使親人悲痛;卻使敵人高興。 | 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
fū qī wú gé yè zhī chóu夫妻無隔夜之仇 | 夫妻之間沒有隔夜解不開的仇怨。形容夫妻間的恩怨容易化解。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常言道,夫妻無隔夜之仇,說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 |
jiè kè bào chóu借客報仇 | 幫助別人報仇。 | 《漢書 朱云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 | 舉:推薦。舉薦身邊的人,即使是親屬也不回避;舉薦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敵也不躲開。形容辦事公正無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八回:“燕青牽了那匹千里龍駒,徑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時機再動手。 | 《兒女風塵記》:“孩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把這筆賬牢牢地記在心里!” |
dí kài tóng chóu敵愾同仇 | 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 《詩經 秦風 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
kǔ dà chóu shēn苦大仇深 | 形容經歷過長期受剝削受壓迫的艱苦生活。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講話,馮均卻摸到他一點苦大仇深的家底。” |
jiě jiàn bài chóu解劍拜仇 | 謂息爭釋怨。漢許荊兄子世嘗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只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 漢許荊兄子世嘗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只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
mào shǒu zhī chóu貿首之仇 | 貿首:要得到對方的頭顱。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 《戰國策·楚策二》:“甘茂與樗里疾,貿首之仇也。” |
tóng chóu dí kǎi同仇敵慨 | 見“同仇敵愾”。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 |
rèn chóu zuò fù認仇作父 | 同“認賊作父”。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朋友,雖然在我們之中,有漢奸,有傀儡,有賣國賊,他們認仇作父,為虎作倀,但他們那班可恥的人,終竟是少數。” |
mìng yǔ chóu móu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
guān bào sī chóu官報私仇 | 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憤。 | 元 施惠《幽閨記 圖形追捕》:“這狗骨頭,我倒替你官報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
xuè hǎi shēn chóu血海深仇 | 形容仇恨極大、極深。多指人被殺而引起的仇恨。 | 清 陳天華《獅子吼》:“放著他血海冤仇三百載,鬼混了漢家疆宇十余傳。” |
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 報:報復,抵償。指對造成冤枉、仇恨的人進行報復,使其作出抵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武松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并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做個證見。” |
jí è rú chóu疾惡如仇 | 疾:厭惡;憎恨;惡:指壞人壞事。痛恨壞人壞事像痛恨仇敵一樣。 | 漢 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志懷霜月,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反目成仇 | 反目:翻轉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為仇人;指夫妻不和鬧得很僵;以致互相成為仇人。也指其他原來關系非常親密;相處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對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甚致憐新棄舊,反目成仇,多著呢?” |
qiè gǔ zhī chóu切骨之仇 | 形容仇恨極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經眼,即便認得。” |
shēn chóu dà hèn深仇大恨 | 極深極大的仇恨。 | 元 楊顯之《酷寒亭》:“從今后深仇積恨都消解。”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元 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見,分外明白。” |
bào chóu xuě chǐ報仇雪恥 |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jiù hèn xīn chóu舊恨新仇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南唐·馮延巳《采桑子·二》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
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敵愾 |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 《詩經 秦風 無衣》:“與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
guó chóu jiā hèn國仇家恨 | 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 |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呀!” |
gé sù zhī chóu隔宿之仇 | 宿:夜。隔夜的仇怨。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8回:“誰家兩口子沒有言差語錯呀?夫妻們有隔宿之仇么?” |
yuān chóu kě jiě bù kě jié冤仇可解不可結 | 佛教主張結下冤仇的雙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結仇不放。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應該全力都對付官軍,不應讓屁股后出了亂子。冤仇可解不可結,何況咱們同本地各縣的大小桿子素來無冤無仇。” |
bù shì zhī chóu不世之仇 | 不世:非凡。指極大的仇恨。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業,汲汲于心,以圖恢復。” |
ēn jiāng chóu bào恩將仇報 |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
bào chóu xīn qiè報仇心切 | 急于要報仇雪恨。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躊躇千百萬遍,終是報仇心切,只得寧耐,看個居止下落,再作區處。”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jí tān rú chóu嫉貪如仇 | 嫉:憎恨;貪:愛財。憎恨貪污像憎恨仇敵一樣。 | 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 |
guó hèn jiā chóu國恨家仇 | 恨:怨恨。國家被侵略和家園被破壞之仇恨。 | 《二度梅》第四場:“我良玉幸而留下殘生……誅滅盧賊,以雪國恨家仇。”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報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