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8 個含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ēng lí hán qiǔ羹藜含糗 | 藜:野菜。泛指飲食粗劣。 | 隋 王通《中說 王道》:“越公以《食經》遺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無所用也。’” |
hán hán hu hū含含糊糊 | 含混不清的樣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5回:“老太太與鳳姐姐方才說話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
bǎi huì hán yīng百卉含英 | 卉:草的總稱;英:花。指各種鮮花同時盛開,萬紫千紅。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
hán hèn jiǔ quán含恨九泉 | 指抱怨而死,在地下還帶著怨恨。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8回:“只因去尋吳瑞庵,遂被功名耽延歲月,歸來遲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hán qū ér sǐ含屈而死 | 含著委屈而死去。 | |
fù qū hán yuān負屈含冤 | 負:背著;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我見父親負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從那日便打了個終身守志永遠不出閨門的主意。” |
mò mò hán qíng脈脈含情 | 脈脈:兩眼凝神,要向別人訴說心曲的樣子。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動默然地表達情意。 | 明 劉基《尉遲杯 水仙花》:“空將淚滴珠璣,脈脈含情無語。” |
hán yīng jǔ huá含英咀華 | 英、華:花;這里指精華;咀:細嚼;引申為體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細細地琢磨。欣賞和領會詩文的精華;也比喻詩文字畫等富有精華。 | 唐 韓愈《進學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 |
hán jīng jǔ huá含菁咀華 | 見“含英咀華”。 | 明·張居正《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今世學者,含菁咀華,選詞吐艷,蓋人人能矣。” |
shù bèi hán xī束貝含犀 | 謂牙齒如緊密排列的貝殼和瓠犀。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 元·湯式《一枝花·贈妓素蘭》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攢兩葉翠痕低,束貝含犀,另一種風流意。” |
yùn dà hán shēn孕大含深 | 孕:包涵。包含著博大精深的道理。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于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氣泰。” |
háo bù hán hú毫不含糊 | 態度明確堅定。 | 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務》:“關于這種政策改變的客觀原因和時間性,我們曾經毫不含糊地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
rú tòng hán xīn茹痛含辛 | 茹:吃;含:含著。吃苦的含辣的。比喻忍受艱難困苦。 | 宋·范成大《相州》詩:“茹痛含辛說亂華。” |
hán hú qí cí含糊其詞 | 含糊:不明確,不清晰。詞:話語。故意把話說得模棱兩可,不清楚,不明確。 |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
dà hán xì rù大含細入 |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漢·揚雄《解嘲》:“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 |
nà wū hán gòu納污含垢 | 納:接受;垢:污穢。包藏容納污穢的東西。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
hán gōng jǔ zhēng含宮咀徵 |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 景耀月《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
hán yuān shòu qū含冤受屈 | 見“含冤負屈”。 | 艾蕪《關于三十年文藝的一些感想》四:“文藝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藝的同志也無可奈何,只有隨聲應和,得以幸存。” |
hán gòu nà wū含垢納污 | 垢、污:臟垢;污穢。心里忍受著羞恥和污辱。本指國君應當有容忍恥辱和誣枉的氣度。后指有容忍恥辱的度量;也轉用以形容穢惡聚集之處;或包容壞人壞事。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hán xiào rù dì含笑入地 | 面帶笑容而死。猶言死而無憾。 | 《后漢書·韓韶傳》:“韶曰:‘長活溝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
hán shāng jǔ zhēng含商咀征 | 亦作“含宮咀征”。謂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宮”、“商”、“征”均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 | |
hán gōng jǔ zhēng含宮咀征 | 見“含商咀征”。 | |
hán xiá jī gòu含瑕積垢 | 比喻蒙受恥辱。 | 明·唐順之《與郭似庵巡按書》:“況仆含瑕積垢以此終世,惟應躬耕灌園,矢溝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補東隅之失,庶幾不詒田夫野人訕笑。” |
hán xiào jiǔ quán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處,舊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黃泉”。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我兒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勞,我亦含笑九泉。” |
jiā xù hán róng加緒含容 | 緒:功績。增加功績,包含寬容。 | |
hán gòu cáng xiá含垢藏瑕 | 見“含垢匿瑕”。 | 《世說新語·德行》“未嘗見其喜慍之色”劉孝標注引《嵇康別傳》:“康性含垢藏瑕,愛惡不爭于懷,喜怒不寄于顏。” |
hán gòu rěn wū含垢忍污 | 同“含垢忍恥”。 | 《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我為三爺含垢忍污的同牛馬落交,卻又因親近牛馬,得罪了三爺,豈不大失算嗎?” |
hán zhāng tǐng shēng含章挺生 | 亦作“含章天挺”。謂內懷美質而挺秀。 | 晉·左思《蜀都賦》:“王褒煒燁而秀發,揚雄含章而挺生。” |
hán xuè xùn rén含血噀人 | 見“含血噴人”。 | 《五燈會元·黃龍新禪師法嗣·崇覺空禪師》:“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頭狂走。驀地喚回,打個筋斗。” |
hán yá dài jiǎo含牙戴角 | 見“含牙帶角”。 | 《淮南子·修務訓》:“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hán rén huái yì含仁懷義 | 謂有仁義之德。 | 漢·劉向《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
hán míng yǐn jì含明隱跡 | 猶韜光匿跡。藏匿光彩,掩蔽形跡。形容不自炫露。 | 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隱跡而莫之聞,可謂鏡窮達而洞吉兇者也。” |
hán gòu nì xiá含垢匿瑕 |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隱匿缺失。形容寬宏大度。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tāo yào hán guāng韜曜含光 | 掩藏隱匿光明。謂不顯耀名聲。 | 明·何景明《七述》:“出則施聲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詳;處則韞櫝深藏,韜曜含光。” |
hán gǒu cáng jí含垢藏疾 | 本謂應有包容的氣量,后轉用以指包容壞人壞事。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hán bǔ gǔ fù含哺鼓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莊周《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hán zhāng tiān tǐng含章天挺 | 見“含章挺生”。 | 北周·庚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誕生。” |
mǎn miàn hán chūn滿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悅舒暢,滿臉笑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女子才回過頭來滿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這石頭放在哪里?’” |
dài méi hán chǐ戴眉含齒 | 見“戴發含齒”。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齒,抱余疚于泉臺也。” |
gǔ fù hán bǔ鼓腹含哺 | 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fù qì hán líng負氣含靈 | 指有生氣和靈性的人。 | 清·陳維崧《平滇頌》:“此則普天率土,感切同讎;負氣含靈,無非共憤。” |
hán liǎo wèn jí含蓼問疾 |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先主傳》:“吾何忍棄去。”裴松之注引晉 習鑿齒曰:“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
hán xuè pēn rén含血噴人 | 嘴含鮮血噴到別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實;誣陷好人。 | 清 李玉《清忠譜 叱勘》:“你不怕刀臨頭頸,還思含血噴人。” |
kǒu hán tiān xiàn口含天憲 |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宦者傳論》:“手握王爵,口含天憲,非復掖廷永巷之職。” |
rěn chǐ hán gòu忍恥含垢 | 含忍恥辱。同“忍辱含垢”。 | 宋 蘇軾《上韓樞密書》:“好兵始禍者既足以為后嗣之累,則凡忍恥含垢以全人命,其為子孫之福,審矣。” |
fěn miàn hán chūn粉面含春 | 粉面:指女子的面龐;含:飽含,充滿;春:生意,生機。比喻和顏悅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藹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
hán bāo tǔ è含苞吐萼 | 苞:花未開時包著花骨朵的葉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葉狀綠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將開放的狀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式呈妍。” |
dài fā hán yá戴發含牙 | 見“戴發含齒”。 | 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擔,可不枉了戴發含牙人是俺。但得綱常無缺,須眉無愧,便九死也心甘。” |
fù zhòng hán wū負重含污 | 猶言忍辱負重。 | 清·曾國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銘》:“胸劈眾流,曾不出口。負重含污,浩如山藪。險趨人先,利居眾后。” |
dài fā hán chǐ戴發含齒 | 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 | 《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
rěn rǔ hán gòu忍辱含垢 |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 漢 班昭《女誡》:“謙讓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
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飽食挺腹。形容人過著安樂的生活。 | 戰國·宋·莊周《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yān rán hán xiào嫣然含笑 | 嫣然:美好的樣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花姑子》:“斟酌移時,女頻來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澀。” |
hán gòu rěn rǔ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詬”;恥辱。指容忍恥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
rěn chǐ hán xiū忍恥含羞 | 含忍恥辱。同“忍辱含垢”。 | 宋 無名氏《錯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沖州,遍走江湖之游,身為女婿,只能忍恥含羞。” |
hán xuè shǔn chuāng含血吮瘡 | 吮:用口吸。用嘴吸出病人瘡里的膿血。比喻將領十分關心愛護士卒。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
hán xiū rěn rǔ含羞忍辱 | 含:包容;辱:恥辱。形容忍受羞恥侮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報仇之后,死亦未遲。” |
hán xīn rěn kǔ含辛忍苦 | 見“含辛茹苦”。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于商家,連疑心也不當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悵,沒個處法。” |
yí hán bào sūn飴含抱孫 | 同“含飴弄孫”。 | 清·龔玉晨《紫姬小傳》:“飴含抱孫,亦止孝先一人。” |
hán bēi rú tòng含悲茹痛 | ||
hán gòu qì xiá含垢棄瑕 | 包容污垢,不責過失。形容寬宏大度。 | 唐·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況當今陛下在宥四海,與人為天,特降含垢棄瑕之書,且授隨才任能之柄于閣下。” |
hán xiào jiǔ yōu含笑九幽 | 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沒什么牽掛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公得此深明大義之貞姬,復有此為國捐軀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
hán wū rěn gòu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明史·周經傳》:“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溝壑,目且不瞑。” |
hán xuè wéi rén含血潠人 | 見“含血噴人”。 |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齒戴發 | 口中有齒,頭上長發。指人類。 | 《魏書·韓子熙傳》:“遂乃擅廢太后,離隔二宮,拷掠胡定,誣王行毒,含齒戴發,莫不悲惋。” |
chǐ rú hán bèi齒如含貝 | 同“齒如齊貝”。 |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
hán yuān fù qū含冤負屈 | 負:背著;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 元 高文秀《黑旋風》:“俺哥哥含冤負屈有誰知。” |
hán shāng jǔ zhēng含商咀徵 |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于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宮咀徵”。 | 南朝 宋 鮑照《代白紵舞歌辭》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沓紈袖飛。” |
zhǔ kuàng hán fàn屬纊含飯 | 屬纊:將新棉花放在瀕臨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驗證他是否斷氣;含飯:入殮時用來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殮。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60回:“不孝于先嚴見背之日,未獲屬纊含飯,是尚何以靦顏而為人子也耶!” |
bào pǔ hán zhēn抱樸含真 | 抱:保;樸:樸素;真:純真、自然。道家主張人應保持并蘊含樸素、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虛偽、狡詐而玷污、損傷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晉 陶潛《勸農》:“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含著骨頭露著肉 | 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么‘含著骨頭露著肉’的,我倒不收。” |
gǔ fù hán hé鼓腹含和 |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 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
hán bāo wèi fàng含苞未放 | 苞:花苞;放:開放。形容花朵將要開放。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 老舍《四世同堂》:“妞子還是一朵含苞未放的鮮花兒呢。” |
rěn rǔ hán xiū忍辱含羞 | 忍、含:忍受。忍受恥辱。 |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
hán yí nòng sūn含飴弄孫 | 飴:飴糖;即麥芽糖。指含著飴糖;逗弄孫兒。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閑;充滿家庭樂趣。 | 《東觀漢記 明德馬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
hán hú bù qīng含糊不清 | 躲躲閃閃,缺乏明確的表態。模棱兩可,曖昧。 |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
hán bīng rú bò含冰茹檗 | 見“飲冰食檗”。 | 清·李樞《〈精忠傳彈詞〉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攜六月孤兒,伴櫬回浙,賃居于海寧桐木村舊戚馬氏之見遠山樓。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盡其事長撫雛之責矣。” |
hán shā shè yǐng含沙射影 | 相傳有一種叫蜮的動物;居水中;聽到人聲;會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膚發瘡;被射中影子的人也會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
hán háo mìng jiǎn含毫命簡 | 毫:毛筆;簡:古代寫字的竹片。嘴里叼著筆,桌上擺好紙。指準備動手寫作。 |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三章:“試一問此超越歐美之中國文學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則,而后含毫命簡者乎?” |
hán hú qí cí含糊其辭 |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
hán bāo yù fàng含苞欲放 | 苞:花苞;欲:將要;放:開放。花骨朵即將開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 清·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rěn yóu hán gòu忍尤含垢 | 遭受怨謗恥辱而忍耐著。 |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 |
hán gòu bāo xiū含垢包羞 | 同“含垢忍恥”。 | 明·袁宏道《廣莊·人間世》:“使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盡,我根潛伏,惡能含垢包羞,與世委蛇若此?” |
hán tú rú dú含荼茹毒 | 荼:苦菜;茹:吃。比喻歷盡辛苦。 | 明·張居正《答松谷陳相公書》:“不肖自罹大敵,求歸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須發磻然,已具有足老狀矣。” |
shè yǐng hán shā射影含沙 | 相傳江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為“射影含沙”。 | 清·許奉恩《里乘》第七卷:“輸金獲兔,猶屬幸事,禍人轉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勞心計。” |
hán yuān mò bái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無處;無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無處申訴、無法昭雪。 | |
hán shuāng lǚ xuě含霜履雪 | 比喻品行高潔。 | 晉·葛洪《抱樸子·漢過》:“含霜履雪,義不茍合;據道推方,嶷然不群。” |
fēng mù hán bēi風木含悲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hán hú bù míng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 | |
nì xiá hán gòu匿瑕含垢 | 比喻為長遠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
rú kǔ hán xīn茹苦含辛 | 吃苦的;含著辣的。比喻忍受大的艱苦。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hán xīn rú kǔ含辛茹苦 |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hán gòu rěn chǐ含垢忍恥 | 忍受恥辱。 | 宋·胡銓《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讎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
hán qíng mò mò含情脈脈 | 脈脈:互相對視。帶有情感而互相凝視。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對意中人稍帶嬌羞但又無限關切的表情。 | 唐 李德裕《二芳叢賦》:“一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 |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吐珠于澤,誰能不含 | 含:銜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澤,則人人都會取來銜在嘴里。比喻君權旁落,則人人都要謀奪。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峬傳》:“故孔子曰:‘吐珠于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畢竟取以為己利,猶出于澤中,誰能不含。” |
hán bāo dài fàng含苞待放 | 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hán yá dài jiǎo含牙帶角 |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獸類。 | 《淮南子·兵略訓》:“凡有血氣之蟲,含牙帶角,前爪后距。” |
hán xiào jiǔ yuán含笑九原 | 原:泛指墓地。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沒什么牽掛 | 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黃府君挽詞四首》:“齒發如公自古稀,定應含笑九原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