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含真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抱:保;樸:樸素;真:純真、自然。道家主張人應保持并蘊含樸素、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虛偽、狡詐而玷污、損傷人的天性。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晉 陶潛《勸農》:“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基礎信息
拼音bào pǔ hán zhēn
注音ㄅㄠˋ ㄆㄨˇ ㄏㄢˊ ㄓㄣ
感情抱樸含真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為人。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抱樸含真的意思解釋、抱樸含真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丁真楷草 | 丁:丁覘;楷:智楷。丁覘的隸書,智楷的草書。贊美人的書法好。 |
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來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來面目。 |
不識廬山真面目 |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
不辨真偽 |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
臨時抱佛腳 | 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
以偽亂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以假亂真 | 以: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
以直抱怨 | 別人對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無私的態度對待之。 |
作耍為真 | 耍:戲弄,玩耍。把玩笑當作真的。 |
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修真養性 | 學道修行,涵養性情。 |
修真煉性 | 真:純真的本來心性。學道修行,使本性不受損害。 |
借書留真 | 指借別人的書,抄寫后留下正本,把抄本還給別人。 |
傾抱寫誠 | 謂推誠相待。 |
假戲真做 | 指戲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當作真的來做。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別抱琵琶 | 別:另外。指移情他人或改嫁 |
加緒含容 | 緒:功績。增加功績,包含寬容。 |
匿瑕含垢 | 比喻為長遠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
十里無真言 | 遠處傳來的消息不可輕信。 |
千真萬實 | 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千真萬真 | 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半真半假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
去偽存真 | 去:除掉。偽:虛假。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 |
反樸歸真 | 反:通“返”,回;樸:質樸;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
反樸還淳 | 復歸于樸實、淳正。 |
反璞歸真 | 璞: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