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7 個真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iǎ xì zhēn zuò假戲真做 | 指戲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當作真的來做。 |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動人,就是因為演員的誠懇,所謂‘假戲真做’。” |
guī zhēn fǎn pú歸真返璞 | 真:本真;璞:未加工的玉。指去掉外飾,恢復其自然原始的面貌。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也。” |
jiè shū liú zhēn借書留真 | 指借別人的書,抄寫后留下正本,把抄本還給別人。 | 《漢書·河間獻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抱誠守真 |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
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爛縵 |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單純、純真自然、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 茅盾《虹》:“她那種搶先說話的脾氣、頑皮的舉動,處處都露出天真爛縵。” |
xìn yǐ wéi zhēn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
fǎn pú guī zhēn返璞歸真 | 同“返樸歸真”。 |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歸真。” |
bàn zhēn bàn jiǎ半真半假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里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
qiān zhēn wàn què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驚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間才會著他,怎么就拿了?’景蘭江道:‘千真萬確的事。’” |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真人不露相 |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真金不怕火煉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經得住任何風浪的考驗。 | 浩然《艷陽天》第115章:“烏云遮不住太陽,真金不怕火煉,東山塢永遠會是太陽當空。” |
zhēn jīn bù dù真金不鍍 | 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用不到裝飾。 | 唐·李紳《答章孝標》:“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
zhēn zāng zhēn zéi真贓真賊 | 贓物、罪犯都確鑿無疑。指犯罪的證據確鑿。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三回:“黃信道:‘還你一個證見,教你看真贓真賊,我不屈你。左右,與我推將來。’” |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灼見 | 真:真實;真知:正確的認識;灼:明白透徹;見:見解。正確透徹的認識和見解。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 |
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爛熳 | 見“天真爛漫”。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爛熳,不較錙銖。”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真金不怕火來燒 |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經得起實踐檢驗,不怕任何非議。 | 郭沫若《相見以誠》:“有誠便能有勇,所謂‘真金不怕火來燒’。” |
huái zhì bào zhēn懷質抱真 | 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樸無華。同“懷真抱素”。 | 《梁書 武帝紀上》:“其有勇退忘進,懷質抱真者,選部或以未經朝謁,難于進用。” |
tiān zhēn wú xié天真無邪 | 邪:不正當。心地善良純潔,沒有不正當的想法。 |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是一個天真無邪的人,是一個革命戰士,是黨的兒女。” |
zhēn qíng shí gǎn真情實感 | 真摯的感情,實在的感受。 | 孫犁《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散文如無具體約束,無真情實感,就會枝蔓無邊。” |
dīng zhēn kǎi cǎo丁真楷草 | 丁:丁覘;楷:智楷。丁覘的隸書,智楷的草書。贊美人的書法好。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八卷引張懷蠸《書斷·中·妙品》:“智永章草,草書入妙,隸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楷草’。” |
zhēn píng shí jù真憑實據 | 真實可靠的憑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50回:“這方子上都蓋有他的姓名圖書,是個真憑實據。” |
zhēn shí wú wàng真實無妄 | 妄:荒誕、荒謬。形容真實可靠,絕不荒謬。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
zhēn zhēn jiǎ jiǎ真真假假 | 指真假難辨。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 |
zhēn xiāng bì lù真相畢露 | 真面目完全顯露出來。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4回:“經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則真相畢露。” |
zhēn wěi mò biàn真偽莫辨 |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 《隋書·經籍志》:“戰國縱橫,真偽莫辨,諸子之言,紛然淆亂。” |
zhēn lóng huó xiàn真龍活現 | 形容逼真。 | 蔣光慈《短褲黨》二:“他每一次所做的傳單,都是說的真龍活現也似的。” |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卓見 | 見“真知灼見”。 | 郭沫若《盲腸炎·向自由王國飛躍》:“我的舊信稿,不敢說是甚么真知卓見,不過在此提供出來,聊以供朋友們的討論罷了。” |
huò zhēn jià shí貨真價實 | 貨物質量好;價格公道;原是舊時商人招攬生意的用語。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樣、不離譜。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fǎn pǔ hái zhēn返樸還真 | 同“返樸歸真”。 | 《人民日報》1961.8.19:“就連那位聲‘美言不信’,力主返樸還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寫《道德經》的時候,又何嘗不運用精妙的語言來著書立說,可見他也并不反對真正美的文采。” |
guī quán fǎn zhēn歸全反真 | 回歸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 唐·白居易《故僥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序》:“無室家累,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嘗一日戚戚其心顏,以至于歸全反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歟?信矣!” |
xiū zhēn liàn xìng修真煉性 | 真:純真的本來心性。學道修行,使本性不受損害。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一個修真煉性的英雄,入凡超圣的豪杰。” |
bù míng zhēn xiàng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來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來面目。 |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
lú shān zhēn miàn廬山真面 |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 清 楊倫《<杜詩鏡銓>序》:“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山真面。” |
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爛漫 | 自然純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兒童純真可愛。天真:心地單純;不虛偽做作;爛漫:坦率自然。 | 宋 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高三齒兒未冠,天真爛熳好容儀,楚楚衣裝無不宜。” |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烈火見真金 | 真金是不怕烈火燒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鑒別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關鍵時刻最能考驗人。 | |
zhēn xiōng shí fàn真兇實犯 | 真正的罪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趕緊指出真兇實犯,本縣立刻就要辦人!” |
zhēn zàng shí fàn真臟實犯 | 臟物上真的,罪犯是確實的。泛指犯罪的證據確鑿。 | |
yǐ wěi luàn zhēn以偽亂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贊》云:‘紫色蛙聲,馀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
fǎn pǔ guī zhēn反樸歸真 | 反:通“返”,回;樸:質樸;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 魯迅《花邊文學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連劉先生似的想白話‘返樸歸真’的意思也全沒有。” |
zhēn jiǎ nán biàn真假難辨 | 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 | 《星火燎原·圍困沁源》:“埋的時候也給它來個真假難辨。”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廬山真面目 |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zhēn qiāng shí dàn真槍實彈 | 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彈藥。多比喻實戰。 | 柯靈《〈阿英散文選〉序》:“盡管有真槍實彈與紙上硝煙的不同,卻同樣要以活鮮鮮的生命相搏擊的。”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真金不怕火 | 比喻正確的事物經得住考驗。 | 高曉聲《大好人江坤大》:“姓劉的說要調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
zhēn xīn shí yì真心實意 | 心意真實誠懇;毫無虛假。形容沒有絲毫虛偽。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
làn màn tiān zhēn爛漫天真 |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九卷:“李太白著宮錦袍醉眠長安市上,純是爛漫天真,千古豈容第二人裝點此蕃舉動。” |
zhēn qíng shí yì真情實意 | 真實的情意。 | 明·李東陽《求退錄·詩話》:“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彼小夫賤隸婦人女子真情實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liè huǒ zhēn jīn烈火真金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鑒別出真正的黃金。比喻英雄本色不變;也作“烈火見真金”。 | |
xiū zhēn yǎng xìng修真養性 | 學道修行,涵養性情。 | 元·賈仲名《升仙夢》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養性,燒丹煉藥工夫。” |
guī zhēn fǎn pǔ歸真反樸 | 見“歸真反璞”。 | 朱自清《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他(魯迅)贊成語言的歐化而反對劉半農先生‘歸真反樸’的主張。” |
zhēn zhēn shí shí真真實實 | 指十分真實可靠。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我弟兄三個,真真實實地并沒半點兒假!” |
zhēn wěi nán biàn真偽難辨 | 辨:辨別。真假分辨不清。 | 巴金《“文革”博物館》:“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偽難辨的大混亂,還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算不清的恩仇!” |
zhēn zāng shí fàn真贓實犯 | 贓物是真的,罪犯是確實的。泛指犯罪的證據確鑿。 | 明 徐渭《女狀元》第三出:“臨邛卓家失了盜,那伙做公的沒處拿真贓實犯。” |
qì wěi cóng zhēn棄偽從真 |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 | 太平天國·洪仁玕《軍次實錄》:“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勞,誠恐其誘惑人心,紊亂真道,故不得不亟于棄偽從真,去浮存實,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
zhāo zhēn mù wěi朝真暮偽 | 朝:早晨。事情早上這樣說晚上那樣說,沒有定說。 |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詩:“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
qiān zhēn wàn shí千真萬實 | 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據叔叔說得千真萬實,則是天地生人之性情,皆不靈矣,則是圣賢之名教,皆假設矣。” |
zhēn xīn zhēn yì真心真意 | 猶真心實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難見真情 | 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鄧小平《國家的主權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患難見真情。” |
tōng zhēn dá líng通真達靈 | 與神仙交往。 | 《云笈七簽》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精,耳目玄徹,通真達靈。” |
yǐ jiǎ luàn zhēn以假亂真 | 以: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馀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
bào pǔ hán zhēn抱樸含真 | 抱:保;樸:樸素;真:純真、自然。道家主張人應保持并蘊含樸素、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虛偽、狡詐而玷污、損傷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晉 陶潛《勸農》:“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
zhēn jīn liè huǒ真金烈火 | 比喻經過嚴重考驗而品質不變。 | 明·徐渭《雌木蘭》第二出:“非自獎真金烈火,儻好比濁水紅蓮。” |
zhēn xīn chéng yì真心誠意 |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
guī quán fǎn zhēn歸全返真 | 回復到完滿的本原的境界。 | 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序》:“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嘗一日戚戚其心顏,以至于歸全返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歟?” |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真人面前不說假 | 指在真誠的人或了解情況的人面前不說假話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南康軍云居山了元佛印禪師》:“真人面前不說假,佛也安,祖也安。” |
zhēn mìng tiān zǐ真命天子 | 舊時所謂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識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
zhēn cái shí xué真才實學 |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實:真。 |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實學。” |
qíng zhēn yì qiē情真意切 | 謂情意十分真切。 | 清·吳喬《答萬季埜詩問》:“六朝體寬無粘,韻得葉用,粘綴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無窮。” |
huái zhēn bào sù懷真抱素 | 真:純真。素:質樸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樸無華。亦作“懷質抱真”。 | 《宋書·孝武帝紀》:“其有懷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當世,或識通古今,才經軍國,奉公廉直,高譽在民,具以名奏。” |
qù wěi cún zhēn去偽存真 | 去:除掉。偽:虛假。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權衡在手,明鏡當臺,可以摧邪輔正,可以去偽存真。” |
fǎn pú guī zhēn反璞歸真 | 璞: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 《戰國策·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
zhēn dú jiǎn guì真獨簡貴 | 獨處時謹慎,富貴時簡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真獨簡貴,不減父祖。”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識廬山真面目 |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zhuó jiàn zhēn zhī灼見真知 | 同“真知灼見”。正確透徹的見解。 | 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見真知,臨時乃能因材器使。” |
zhēn dāo zhēn qiāng真刀真槍 | ①真實的刀槍。②比喻毫不作假,實實在在。 | 老舍《龍須溝》第二幕:“他們在這兒,不是先給孩子們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槍的一殺殺一大片?”歐陽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槍的。不比我們光拿鐵筆、扁擔。” |
zhēn shān zhēn shuǐ真山真水 | 形容風景特別優美的山水。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你看廬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
yáng zhēn kǒng cǎo羊真孔草 | 真:真書,正楷。羊欣的正楷,孔琳的草書。指名書法。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第二卷:“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絕妙。”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面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fǎn pǔ guī zhēn返樸歸真 | 返:反回;回復;樸:未加工的木料;引申為質樸;歸:返回、回歸;真:天然。回復事物初始的自然狀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 |
zuò shuǎ wéi zhēn作耍為真 | 耍:戲弄,玩耍。把玩笑當作真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0回:“這才是個有分教;弄巧翻拙,作耍卻為真。” |
nòng jiǎ chéng zhēn弄假成真 | 弄:耍弄。本來是假意做作;結果竟成了真的。 |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
làn màn tiān zhēn爛熳天真 |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做作。 | 元·李伯瞻《殿前歡·省悟》曲:“閑愁心上消磨盡,爛熳天真,賢愚有幾人?” |
bù biàn zhēn wěi不辨真偽 |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識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
shí lǐ wú zhēn yán十里無真言 | 遠處傳來的消息不可輕信。 | 黎汝青《葉秋紅》:“十里無真言,總是越傳越玄。” |
guī zhēn fǎn pú歸真反璞 | 歸: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
zhēn rén zhēn shì真人真事 | 生活中的實際人和實際事。 | 冰心《關于男人》:“這里記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許都是凡人小事。” |
qiān zhēn wàn zhēn千真萬真 | 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是小的伏侍他上馬,又是小的剝他的衣服,面貌認得仔細,千真萬真是他。” |
zhēn lóng tiān zǐ真龍天子 | 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們都說明朝的氣數完了,真龍天子已經出世,說不定這真龍天子就是李闖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