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可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ú xiá kě jī無瑕可擊 | 瑕:比喻事物的缺點。完美無缺,無可指責。 | 郭沫若《歷史·史劇、現(xiàn)實》:“關(guān)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可能的收集材料,務(wù)求其無瑕可擊。” |
jìn tuì kě dù進退可度 | 見“進退有度”。 | 《孝經(jīng)·圣治》:“‘君子’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
fēi tōng xiǎo kě非通小可 | 非:不;通:同“同”;小可:尋常,一般。指情況嚴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視。 | 《永樂大典戲文·<小孫屠·朱令史誣陷孫必達>》:“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
gāo bù kě pān高不可攀 | 攀:攀登。高得無法攀登。形容很難達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難以親近。 |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
bù kě jiù liáo不可救療 | 病已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比喻已經(jīng)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 《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發(fā)而不可收 | 事情一經(jīng)發(fā)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fā)而不可收也。” |
hān zhuàng kě jū憨狀可掬 |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鄉(xiāng)人饋饋,憨狀可掬,其見笑于市人,有以哉。” |
wú xì kě chéng無隙可乘 | 隙:空子;乘:趁。利用機會。沒有空子可鉆。 | 《宋書 律歷志下》:“臣其歷七曜,咸始上元,無隙可乘。” |
yī wéi liǎng kě依違兩可 | 依:贊成;違:反對;兩可:二者都可以。指對問題態(tài)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 《明史 方從哲傳》:“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 |
tòng bù kě rěn痛不可忍 |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于忍受不了。 | 宋·洪邁《夷堅甲志·人生鱉》:“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
yù bù kě zòng欲不可縱 | 欲:欲望;縱:放縱。欲望不可放縱。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wú cháng kě duàn無腸可斷 | 比喻悲痛之極。 | 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云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
guì bù kě yán貴不可言 | 舊時多用以稱人貴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話不能直言,故婉稱之。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向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 |
chuán xí kě dìng傳檄可定 | 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zhàn)而使對方歸順。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
zhǐ rì kě sì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為期不遠,不久就可以實現(xiàn)。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為護國大將軍。高臥山巢,公然自負,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wú dì kě róng無地可容 | 指無處藏身,形容慌亂、羞愧至極,處境窘迫。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李紈正要勸解,丫頭來說,太太來了。襲人等此時無地可容,寶玉等趕忙出來迎接。” |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 | 力氣大得可以拔起山來,形容勇力過人。 |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wú hū bù kě無乎不可 | 猶無可無不可。謂聽任。 | 魯迅《彷徨·在酒樓上》:“他們的老子要他們讀這些;我是別人,無乎不可的。” |
chǔ chǔ kě rén楚楚可人 |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與語,了無驚猜,亦不作態(tài),楚楚可人。” |
kě xīn rú yì可心如意 | 符合心意。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不是我女孩兒家沒羞恥,必得我揀個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 |
yuān jiā kě jiě bù kě jié冤家可解不可結(jié) | 佛教主張結(jié)下冤仇的雙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結(jié)仇不放。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結(jié),莫若只早早的做了親,使他空費了一番心機,強似撻之于市。” |
fěi rán kě guān斐然可觀 | 斐然:有文采的樣子。形容才干或聲名顯著。 |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尚書第三》:“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績也斐然可觀。” |
yǒu xì kě chéng有隙可乘 | 有空子可利用。 | 唐 李絳《論河北三鎮(zhèn)及淮西事宜狀》:“若物故之際,有間可乘,當臨事圖之,于今用兵,則恐未可。” |
lè bù kě jí樂不可極 | 享樂不可過分。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勝紀 | 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 《漢書 公孫弘卜式等傳贊》:“漢之得人,于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勝紀。” |
bù kě jiào xùn不可教訓(xùn) | 教訓(xùn):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xùn),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
bù kě kàng jù不可抗拒 | 不能抵抗并拒絕 | 毛澤東《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百萬紅軍進入中國的東北,這個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
bù kě quē shǎo不可缺少 | 必不可少的。 | 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后勝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 |
kòu bù kě wán寇不可玩 | 寇:盜賊;玩:習慣而不留心。對于盜賊不能放松警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
bù kě duān ní不可端倪 | 端倪:頭緒。找不著頭緒。形容變化莫測。 | 戰(zhàn)國 宋 莊周《莊子 大宗師》:“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復(fù)始終,不知端倪。” |
bù kě ráo shù不可饒恕 | 饒恕:原諒過錯、冒犯或失禮之處。指不能原諒。 | 王朔《我是“狼”》:“特別是那時,這種發(fā)現(xiàn)都會被認為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
jiǔ yuán kě zuò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shè)想死者再生。 | 《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
qì zhī kě xī棄之可惜 | 扔掉它未免可惜。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jīng)]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jīng)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尋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不可忽視。也指人的學(xué)問、本領(lǐng)不同尋常。 | 元 關(guān)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guān)天關(guān)地,非同小可!” |
jiǎn kě yǎng lián儉可養(yǎng)廉 | 儉:節(jié)儉;廉:廉潔。節(jié)儉可以養(yǎng)成廉潔的操守。 | 《宋史·范純?nèi)蕚鳌罚骸拔﹥€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fǎ wú kě dài法無可貸 | 謂按法律不可寬恕。 | 《清史稿·刑法志一》;“強盜分別法無可貸、情有可原,殲渠魁、赦脅從之義也。”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wú lì kě tú無利可圖 | 圖:謀取。沒有利益可謀求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兩樣事業(yè),一時都無利可圖,完全是為了公益,我開典當是為方便窮人。”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
bān bān kě kǎo班班可考 | 班班:明顯的樣子;考:考查。指文字記錄十分明顯,可以考查。 | 宋 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本朝二百年之間,學(xué)問文章、政事術(shù)業(yè),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
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呼牛也可,呼馬也可 | 呼:稱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別人說什么,自己還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
zuì bù kě huàn罪不可逭 | 罪責不可逃避。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 |
láo bù kě bá牢不可拔 | 牢:牢固。異常堅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或態(tài)度固執(zhí)、不能動搖。 | 宋·鄭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
bù fǎ cháng kě不法常可 |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guī)慣例。不把常規(guī)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
zuì kě shāng kè最可觴客 | 這里最適宜于請客喝酒賞景.。 | |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wù),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wú jì kě nài無計可奈 | 同“無計奈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4回:“此時長老見那國王敬重,無計可奈,只得勉強隨喜,誠是外喜而內(nèi)憂也。” |
wú suǒ kě fǒu無所可否 | 不贊同也不反對。 |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李絳、李吉甫數(shù)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quán)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
yǐ mǎ kě dài倚馬可待 | 倚在即將出發(fā)的戰(zhàn)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 唐 李白《與韓荊州韓宗書》:“縱之以清淡,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
bǐ hù kě fēng比戶可封 | 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風俗淳美。 | 見“比屋可封”。 |
qiǎo bù kě jiē巧不可接 | 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wù)摗2荒芎蜕L在夏天的蟲談?wù)摫1扔鲿r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shì bú kě dǎng勢不可擋 | 來勢迅猛,不可抵擋。也說勢不可擋。與“勢不可當”同義。 | 《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bù kě zhuō mō不可捉摸 | 捉摸:揣測;預(yù)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guāng kě jiàn rén光可鑒人 | 光:光亮;鑒:照。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形容頭發(fā)烏黑,肌膚潤澤艷麗或器物光滑明亮。 |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鑒。” |
wú kě hòu fēi無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
jī bù kě shī機不可失 | 機:時機。好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比喻機會難得。 | 五代 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zhēng níng kě wèi猙獰可畏 | 猙獰:狀貌兇惡。狀貌兇惡,讓人畏懼。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鷹虎神》:“郡城東岳廟,在南郭大門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鷹虎神,猙獰可畏。” |
bù kě jiū jié不可究詰 | 究:追查;詰:追問。無法追問到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國江山,被這班強有力的大人先生,鬧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詰,共和在那里?” |
miàn mù kě zēng面目可憎 |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厭惡。相貌丑陋;令人厭惡。 |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fǎn shǒu kě dé反手可得 | 反:翻轉(zhuǎn)。翻轉(zhuǎn)手掌學(xué)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kě jiàn yī bān可見一斑 |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從一點可以推知全貌。 | 清 李汝珍《鏡花緣》:“諸如此類,雖未得其皮毛,也略見一斑了。” |
tòng kě yán xié痛可言邪 | 這種悲痛怎么能說得出呢? | |
kě chéng zhī xì可乘之隙 | 隙:空子;機會;弱點;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 | 宋 晁補之《上皇帝論北事書》:“當是時,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國不取。” |
yǎo bù kě wén杳不可聞 | 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0回:“誰知秦敬宇在家,這孫蘭姬別要說見他的影響,你就再要聽他聲咳嗽也杳不可聞。” |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困難和危險。 | 《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注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
wú kě fǒu rèn無可否認 | 不可能不承認。 | 郭沫若《新文藝的使命》:“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
wáng kě nài hé亡可奈何 | 無可奈何。謂只能如此,沒有別的辦法。 | |
nù wā kě shì怒蛙可式 | 怒蛙:鼓足氣的青蛙;式:通“軾”,車上伏手板。向鼓足氣的青蛙致敬。比喻敬重勇士。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越王勾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 |
shēn bù kě cè深不可測 | ①深得無法測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義異常深奧。③比喻人心機極深;難以猜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shù)訓(xùn)》:“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
wú kě bǎ wò無可把握 | 把握:抓住。無法抓住。 | 魯迅《風箏》:“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 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 憎:厭惡。形容說話枯燥無味,面貌使人厭惡。 | 巴金《談<秋>》:“她的確是一個‘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bù kě shèng dào不可勝道 | 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 《史記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
jiāng shān kě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變。改變?nèi)说谋拘员雀淖冏匀幻婷策€困難。強調(diào)人的習性是很難改變的。 | 曾樸《孽海花》第21回:“若說要我改邪歸正,啊呀!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
yǎo bù kě dé杳不可得 |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沒有一點消息。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數(shù)日,杳不可得。” |
bù kě yú yuè不可逾越 | 逾:超過。不能超過或不能越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
dà jié bù kě duó大節(jié)不可奪 | 大節(jié):臨難不茍的節(jié)操;奪:強取。指立身處世的節(jié)操不能被改變。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
xiào bù kě yǎng笑不可仰 | 笑得直不起腰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芳云又掩口語姝,兩人皆笑不可仰。” |
qì bù kě yǎng泣不可仰 | 哭泣得抬不起頭。形容極度悲傷。 | 洪深《編劇二十八問》:“他把書記大罵一頓,責她多管閑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 失:錯過。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 | 《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
bù kě míng mào不可名貌 | 名:說出。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chéng yí kě jiàn乘疑可間 | 乘:趁;疑:猜疑;間:離間。利用對方的猜疑,可以進行離間活動。 | 《投筆膚談·達權(quán)》:“乘疑可間,乘勞可攻。”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員可施 | 隨處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藝。 | |
chòu bù kě wén臭不可聞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 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
wú jì kě xún無際可尋 | 找不出缺漏之處。 | 《魏書·李孝伯李沖傳論》:“人參心膂,出干政事,獻可替否,無際可尋。” |
jí bù kě nài急不可耐 |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懷急切或形勢緊迫。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四回:“六個人剛剛坐定,胡統(tǒng)領(lǐng)已急不可耐,頭一個開口就說:\'我們今日非往常可比,須大家盡興一樂。\'” |
wú kě yán zhuàng無可言狀 | 不可以用言語表達。 | |
bù kě shèng jǔ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shù)量、種類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rú zǐ kě jiào孺子可教 | 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返,曰:‘孺子可教矣。’” |
dí bù kě jiǎ敵不可假 | 謂不可寬容敵人。 |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天機不可泄露 | 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yù)先透露。同“天機不可泄漏”。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時老先生尚不曾高發(fā),天機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預(yù)先回避了。”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qǐ zhǒng kě dài企踵可待 |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符傳》:“則蕭、曹、周、韓之倫,何足不致,吳、鄧、梁、竇之屬,企踵可待。” |
mō léng liǎng kě摸棱兩可 | 握持棱角,兩端皆可。比喻遇事不決斷可否,不分是非。 |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蟲不可以語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wù)摫1扔鲿r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jiàn kě ér jìn見可而進 | 見到形勢有利就進軍。后指有把握就行動。 | 漢 荀悅《漢紀 高帝紀》:“趙兵出國迎戰(zhàn),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懷內(nèi)顧之心,無必死之計。” |
nì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寧:寧愿。寧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沒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準備。 | 元·無名氏《盆兒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賈半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孩子去意已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