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可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經(jīng)發(fā)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2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tǒng)領(lǐng)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fā)而不可收拾?!?/td> |
xíng jì kě yí行跡可疑 | ||
wèi kě hòu fēi未可厚非 | 不可過分指責。指雖有缺點但仍可原諒。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瘡鸵杂殚L沙連率?!?/td> |
jìn tuì kě dù進退可度 | 見“進退有度”。 | 《孝經(jīng)·圣治》:“‘君子’容止可觀,進退可度?!?/td> |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可同患,難處安 | 患:患難;處:相處,交往。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安樂。指忘恩負義的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
wú kě zhì yí無可置疑 |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戰(zhàn)國時某些地區(qū)已能制鋼,無可置疑。” |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 | 想:推想??梢酝ㄟ^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td> |
láo bù kě bá牢不可拔 | 牢:牢固。異常堅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或態(tài)度固執(zhí)、不能動搖。 | 宋·鄭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
fēng bù kě dāng鋒不可當 | 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鋒不可當?!?/td>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wú suǒ kě fǒu無所可否 | 不贊同也不反對。 |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李絳、李吉甫數(shù)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quán)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td> |
wú suǒ bù kě無所不可 | 沒有什么不可的。 | 東漢 班固《漢書 灌夫傳》:“蚡事魏其無所不可?!?/td> |
yī cù kě jiù一蹴可就 |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 茅盾《漫談文藝創(chuàng)作》:“但是,世界觀的改造決非一蹴可就,恐怕還有人體會不深?!?/td>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論。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ào bù kě zhǎng敖不可長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bù kě yán zhuàng不可言狀 | 狀:形容。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 廖仲愷《再論錢幣革命》:“其結(jié)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狀。” |
nù róng kě jū怒容可掬 | 掬:兩手捧取。形容一臉怒氣,讓人覺得可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啟問,只見那義士怒容可掬,颼地掣出匕首?!?/td> |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 《南齊書·張融傳》:“太祖索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td> |
wú jì kě xún無跡可尋 | 沒有蹤跡可以尋求。多謂處事為文不著痕跡。 | 《宋書·謝方明傳》:“有必宜改者,則以漸移變,使無跡可尋?!?/td> |
yǒu xíng kě jiǎn,yǒu shù kě tuī有形可檢,有數(shù)可推 | 推:推求。有形跡可檢驗,有數(shù)據(jù)可推求 | 南朝·宋·祖沖之《辨戴法興難新歷》:“遲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shù)可推?!?/td> |
zhuì huān kě shí墜歡可拾 | 墜歡:指失去的寵愛或歡樂;拾:撿起來。指重尋舊好。 | 南朝·宋·鮑照《和傅大農(nóng)與僚故別》詩:“墜歡豈更接,明愛邈難尋。” |
qiǎo bù kě jiē巧不可階 | 階:臺階,引伸為趕上。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 南朝 梁 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zhì)不宜慕?!?/td> |
wú kě fēi yì無可非議 | 非議:批評指責。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焙侮套⒁装矅唬骸盁o所非議也?!?/td> |
bù kě jiù yào不可救藥 | 藥:用藥治療。病重得沒法醫(yī)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也作“無可救藥”。 | 《詩經(jīng) 大雅 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笨追f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熇熇然使惡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
hé ǎi kě qīn和藹可親 | 指一個人的修養(yǎng)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
wú kě nài hé無可柰何 | 見“無可奈何”。 | |
kě shā bù kě rǔ可殺不可辱 | 辱:侮辱??梢誀奚豢稍馐芪耆琛P稳葑鋈说淖饑?。 | 《孔子家語·儒行解》:“儒有可親而不可卻,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 |
qiǎo bù kě jiē巧不可接 | 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 |
qiào zú kě dài翹足可待 | 翹足:抬起腳。一舉足的時間內(nèi)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實現(xiàn)。 | 清·夏燮《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種種危亡,翹足可待,又安有掃蕩廓清之日。” |
bù kě yí yì不可移易 | 移:轉(zhuǎn)移;易:變換。不能動搖和改變。形容不可動搖。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勁萬勁,也動搖他不得?!?/td> |
fěi rán kě guān斐然可觀 | 斐然:有文采的樣子。形容才干或聲名顯著。 |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尚書第三》:“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績也斐然可觀?!?/td> |
wú xì kě chéng無隙可乘 | 隙:空子;乘:趁。利用機會。沒有空子可鉆。 | 《宋書 律歷志下》:“臣其歷七曜,咸始上元,無隙可乘。” |
chǔ chǔ kě ài楚楚可愛 | 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 郁達夫《沉淪》:“庭內(nèi)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愛?!?/td> |
chù shǒu kě jí觸手可及 | 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 | |
wú kě fèng gào無可奉告 | 沒有什么可以告訴對方的。 | 朱自清《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其實是‘無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語氣略覺輕些?!?/td>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 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td> |
nì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茍全性命。 | 《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qū)幙捎袼椋荒芡呷??!?/td> |
mò kě nài hé莫可奈何 | 猶無可奈何。指感到?jīng)]有辦法,只有這樣了。 | 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們見了鳳凰要說是雞,見了麒麟要說是驢馬,我也把他們莫可奈何?!?/td> |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是可忍,孰不可容 | 是:這個;孰:什么。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絕不能容忍。 | 《梁書·元帝紀》:“畢、原、……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
hān zhuàng kě jū憨狀可掬 |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鄉(xiāng)人饋饋,憨狀可掬,其見笑于市人,有以哉?!?/td> |
wú jiān kě sì無間可伺 | 猶無隙可乘。 |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禪宗論云間有三種語……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td> |
zhāo rán kě jiàn昭然可見 | 昭然:明白的樣子。指明明白白,可以著見 |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然可見矣?!?/td> |
mì bù kě fēn密不可分 | 密:緊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緊密,不可分割。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他們倆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處于同一個場面之中?!?/td> |
xiàn tì kě fǒu獻替可否 | 同“獻可替否”。 | 《明史·職官志》:“掌獻替可否,奉陳規(guī)誨?!?/td> |
wú kě fēi nàn無可非難 | 無可指責。 | |
jiān bù kě cuī堅不可摧 | 堅:堅固;摧:摧毀;破壞。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 清 鄭燮《原詩 內(nèi)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
chuí shǒu kě dé垂手可得 | 垂;放下。放下雙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費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只除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垂手可得?!?/td> |
fēi tōng xiǎo kě非通小可 | 非:不;通:同“同”;小可:尋常,一般。指情況嚴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視。 | 《永樂大典戲文·<小孫屠·朱令史誣陷孫必達>》:“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td> |
wú dì kě róng無地可容 | 指無處藏身,形容慌亂、羞愧至極,處境窘迫。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李紈正要勸解,丫頭來說,太太來了。襲人等此時無地可容,寶玉等趕忙出來迎接。” |
wú jì kě qiú無跡可求 | 見“無跡可尋”。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
dà kě bù bì大可不必 |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學那下馬馮婦,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td> |
jiǔ yuán kě zuò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稱墓地;作:起,興起。設想死者再生。 | 《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
wú kě bǐ lún無可比倫 | 沒有可以相比的。 | 唐·李翱《<卓異記>序》:“皇唐帝功,瑰特奇?zhèn)?,前古無可比倫?!?/td> |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天機不可泄漏 | 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機不可泄漏。只是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 |
shì bù kě dāng勢不可當 | 當:抵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td> |
wú kě nài hé無可奈何 | 奈何:如何;怎么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
yī wěi kě háng一葦可航 | 一葦:一捆蘆葦。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 《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td> |
bù kě qǐ jí不可企及 | 企:踮起腳跟向前望;引申為盼望;及:達到;企及: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 | 唐 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bù kě shèng jǔ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shù)量、種類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td> |
hòu huì kě qī后會可期 | 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機會。 |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kě yǒu kě wú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guān)緊要或不很重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td>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td> |
lè bù kě zhī樂不可支 | 支:支持、支撐??鞓返搅瞬荒茏晕铱刂频牡夭健P稳菘鞓返綐O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td> |
mén kě luó què門可羅雀 | 羅雀:設網(wǎng)捕雀。大門前面可設置網(wǎng)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td> |
yī cù kě jǐ一蹴可幾 | 同“一蹴而就”。幾,近,及。 | 梁啟超《中國學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二節(jié):“天下事非一蹴可幾者。” |
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quán)勢大。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bù kě lǐ yù不可理喻 | 理:道理;事理;喻:開導;使明白。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他。形容態(tài)度蠻橫不講理。 | 明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褐蓋》:“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奪’揆度:估量,揣測。指無法推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
bù kě gū liàng不可估量 | 難以估計。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善我們的國際環(huán)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td> |
chéng xū kě jīng乘虛可驚 | 乘:趁;虛:空虛;驚:驚嚇。趁敵人空虛可以恐嚇他。 | 《投筆膚談·達權(quán)》:“乘分可圖,乘虛可驚,乘敵可取?!?/td> |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可同年而語 | 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變長挈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td> |
wú jì kě xún無際可尋 | 找不出缺漏之處。 | 《魏書·李孝伯李沖傳論》:“人參心膂,出干政事,獻可替否,無際可尋?!?/td>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計 | 計:計算。不能用里程來計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最有學問的人,就是周秦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純輩,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td>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發(fā)而不可收 | 事情一經(jīng)發(fā)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亂敗之及,一發(fā)而不可收也。” |
hòu shēng kě wèi后生可畏 | 后生:青年人;后輩;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過他們的前輩;是可敬服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td> |
bù kě piān fèi不可偏廢 | 偏廢:偏重這個放棄了那個。指對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不能偏重一個方面;廢棄或忽視另一個方面;而應同時并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td> |
bù fǎ cháng kě不法???/a> | 法:當做模式、法則;??桑洪L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guī)慣例。不把常規(guī)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td> |
wú kě zhì huì無可置喙 | 猶言沒話可說。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 |
mò kě jiū jié莫可究詰 | 究:追查;詰:追問。無法追問到底。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宗支荒忽,莫可究詰。” |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貧賤之交:貧困時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 《南齊書·劉悛傳》:“后悛從駕登蔣山,上數(shù)嘆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欀^悛曰:‘此況卿也?!?/td> |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 | 可:許可;贊成。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
zuì bù kě huàn罪不可逭 | 罪責不可逃避。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 |
zhǐ huī kě dìng指麾可定 | 謂一經(jīng)調(diào)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shì bù kě wéi勢不可為 | 為:做,干。大勢已去,無能為力。 |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儔諸將而語之?!?/td> |
bǐ hù kě fēng比戶可封 | 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風俗淳美。 | 見“比屋可封”。 |
bù kě míng zhuàng不可名狀 | 名:說出;狀:形容。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 晉 葛洪《神仙記》:“光彩耀目,不可名狀?!?/td> |
kě chéng zhī jī可乘之機 | 乘:憑借;利用;機:機會??梢岳玫臋C會。 | 《晉書 呂篡傳》:“宜繕甲養(yǎng)銳,勸課農(nóng)殖,待可乘之機,然后一舉蕩滅?!?/td>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開拓或發(fā)展有前途。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td>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xiàn)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淮南子·泰族訓》:“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td> |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會,不可言傳 | 會:領(lǐng)會,理解。只能心領(lǐng)神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 清·劉大魁《論文偶記》:“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td> |
kě qì kě gē可泣可歌 | 見“可歌可泣”。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170首:“見案上有見賜于書,哭似村諸絕,情文雙至,可泣可歌?!?/td>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勝計 | 勝:盡;計:計算。不能全部計算完。形容數(shù)量很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td> |
yǒu jī kě chéng有機可乘 | 機:機會;乘:趁。有空子可鉆。指客觀上提供了可以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機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0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 |
wú kě wú bù kě無可無不可 | 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身中清,廢中權(quán)。我則異于是,是無可無不可?!?/td> |
wú kě bǐ nǐ無可比擬 | 比擬:相比。沒有可以相比的。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江陵護國齊月禪師》:“窮外無方,窮內(nèi)非里,應用萬般,無可比擬?!?/td> |
bù kě kāi jiāo不可開交 | 開:解開;交:糾纏。不能解脫糾纏。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4回:“吳贊善聽到這里,便氣的不可開交?!?/td> |
què yī bù kě闕一不可 | 兩種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種也不行。 | |
bù kě xiāng ěr不可鄉(xiāng)邇 | 見“不可向邇”。 | 《左傳·莊公十四年》:“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xiāng)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td> |
bù kě fēn gē不可分割 | 割:分割,劃分。不容許割裂 | 周恩來《對國民黨召開“國大”的嚴正聲明》:“政協(xié)各項決議,是各黨派的臨時大憲章,是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