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可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ì bú kě dǎng勢不可擋 | 來勢迅猛,不可抵擋。也說勢不可擋。與“勢不可當”同義。 | 《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td>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唬骸侵洳豢啥鵀橹吲c?’” |
wú yī kě無一可 | 沒有一點可取的。 |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彰君之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也?!?/td> |
zhōng bù kě jiān忠不可兼 | 兼:同時并進。一個人不可能兼作兩個國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利不可兩,忠不可兼。” |
wú jiān kě sì無間可伺 | 猶無隙可乘。 |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禪宗論云間有三種語……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 |
mì bù kě fēn密不可分 | 密:緊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緊密,不可分割。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他們倆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處于同一個場面之中?!?/td> |
záo záo kě jù鑿鑿可據 | 鑿鑿:確實。指確實無誤,可以作為依據。亦作“鑿鑿有據”。 |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龔起潛為余談之甚晰,皆鑿鑿可據。” |
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國人皆曰可殺 | 皆:都;可:能。罪大惡極,全國人民都說他該殺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勝記 | 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 南朝 宋 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功隱于視聽,不可勝記?!?/td> |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得一知己,死可無恨 |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遺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形容知音難覓。 | 謝覺哉《知己難》:“所謂‘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無恨’?!?/td> |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 《南齊書·張融傳》:“太祖索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td> |
mén kě zhāng luó門可張羅 | 見“門可羅雀”。 | 《太平廣記》卷一八七引唐·韋述《兩京記》:“唐初,秘書省唯主寫書貯掌勘校而已,自是門可張羅?!彼巍ぬK軾《次韻楊褒早春》詩:“細雨郊園聊種菜,冷官門戶可張羅?!?/td> |
shēn bù kě cè深不可測 | ①深得無法測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義異常深奧。③比喻人心機極深;難以猜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td>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家丑不可外揚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欲要訟之于官,爭奈家丑不可外揚,故爾中止。” |
qì zhī kě xī棄之可惜 | 扔掉它未免可惜。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bù kě xiāng ěr不可鄉邇 | 見“不可向邇”。 | 《左傳·莊公十四年》:“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td> |
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岌岌不可終日 | 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 《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
cǐ fēng bù kě zhǎng此風不可長 | 這種風氣不能讓它滋長發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說了,人家就要說此風不可長了?!?/td> |
bù zhì kě fǒu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td>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
tài shān kě yǐ泰山可倚 | 倚:靠。像泰山那樣可以依靠。形容有力的靠山。 | 清·鄭志鴻《常語尋源》下卷:“人以國忠為泰山可倚,吾視之如冰山耳,若皎月既升,得無失所恃乎?”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可一而不可再 | 再:兩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 明·歸有光《菎山縣倭寇始末書》:“勸借可暫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td>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夏蟲不可語寒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寒冷。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
jí bù kě wéi疾不可為 | 疾:??;為:治。病已不可醫治。 |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td> |
bù kě yán yù不可言喻 | 喻:說明,告知。不能用言語來說明。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江城》:“生于此時,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亂絲,不可言喻。” |
wěi wěi kě tīng娓娓可聽 | 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 清·朱彝尊《曝書亭記·寄禮部韓尚書》:“謹令其叩講席,歸沐之暇,試進而討論,其言頗娓娓可聽。” |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睆堷櫋独m孽?;ā返?7回:“你不輕視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曉得怎么結局呢!” |
wú jiā kě bēn無家可奔 | 見“無家可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雖說腰間里都有幾兩盤纏,卻一時無家可奔?!?/td> |
qiào zú kě dài翹足可待 | 翹足:抬起腳。一舉足的時間內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 清·夏燮《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種種危亡,翹足可待,又安有掃蕩廓清之日?!?/td> |
bù kě lǐ yù不可理喻 | 理:道理;事理;喻:開導;使明白。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他。形容態度蠻橫不講理。 | 明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褐蓋》:“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td> |
wú kě fēi nàn無可非難 | 無可指責。 | |
jǔ shǒu kě cǎi舉手可采 | 舉: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極容易取得。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許慈傳》:“祖宗制度之儀,喪紀五服之數,皆指掌畫地,舉手可采。” |
huáng liáo kě jiàn潢潦可薦 | 潢:積水;潦:地面積水;薦:祭祀。指污濁的積水都可以用來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誠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筐箻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
yú bù kě jí愚不可及 |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td> |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晉書 解系傳》:“[司馬倫]怒曰:‘我于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解系)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圓可施 | 施:施行,實施。方圓都能適應。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 《南齊書·沈憲傳》:“補烏程令,甚著政績。太守褚淵嘆之,曰:‘此人方圓可施。’” |
dí bù kě zòng敵不可縱 | 對敵人不能放縱。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td> |
jí bù kě dài急不可待 | 急:緊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難耐。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青蛾》:“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里外始可購致。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
lì lì kě shǔ歷歷可數 | 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清清楚楚;可以數得出來。 | 《舊五代史 明宗紀十》:“濮州進重修河堤圖,沿河地名,歷歷可數。” |
yǒu xíng kě jiǎn,yǒu shù kě tuī有形可檢,有數可推 | 推:推求。有形跡可檢驗,有數據可推求 | 南朝·宋·祖沖之《辨戴法興難新歷》:“遲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td> |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 | 力氣大得可以拔起山來,形容勇力過人。 | 楚·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chǔ chǔ kě ài楚楚可愛 | 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 郁達夫《沉淪》:“庭內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愛。” |
wú kě zhì huì無可置喙 | 猶言沒話可說。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 |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饑虎不可為鄰 | 鄰:鄰居。比喻不要與窮兇極惡之人在一起。 | 清·江日升《臺灣外記》:“饑虎不可為鄰,我提師遠出,弟當留心防范。” |
bù kě xiàng ěr不可向邇 | 邇:近。不可接近。 | 《尚書 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td> |
qiǎo bù kě jiē巧不可接 | 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 |
bǐ wū kě fēng比屋可封 | 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前蜀 杜光庭《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無向隅不獲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td> |
lóng duàn kě dēng龍斷可登 | 謂可經營得利。龍,通“壟”。 | |
qū zhǐ kě shǔ屈指可數 | 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楚。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cùn yīn kě xī寸陰可惜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惜:愛惜。一寸光陰也應當愛惜。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壽序》:“人生世上,寸陰可惜,豈可晷刻偷安耶!” |
yǎo bù kě wén杳不可聞 | 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0回:“誰知秦敬宇在家,這孫蘭姬別要說見他的影響,你就再要聽他聲咳嗽也杳不可聞?!?/td>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及 | 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王朔《橡皮人》:“錦繡之地遠去,雖歷歷在目可望不可及?!?/td> |
nì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寧:寧愿。寧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沒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準備。 | 元·無名氏《盆兒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賈半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孩子去意已決。” |
bù kě shèng yán不可勝言 | 說不盡。形容非常多或到達極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余庸人不可勝言?!?/td> |
wú kě bǎ wò無可把握 | 把握:抓住。無法抓住。 | 魯迅《風箏》:“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 |
shì bù kě è勢不可遏 | 猶勢不可當。 | 唐·裴铏《傳奇·韋自東》:“自東不顧,仗劍奮衣而往,勢不可遏。” |
bù fǎ cháng kě不法常可 |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td> |
chuán xí kě dìng傳檄可定 | 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而使對方歸順。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開拓或發展有前途。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td> |
wú kě jiù yào無可救藥 | 比喻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td> |
bù kě duō dé不可多得 | 得:得到;獲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td> |
ruì bù kě dāng銳不可當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侯元領了千余人直突其陣,銳不可當。” |
sú bù kě nài俗不可耐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td> |
jìn kě tì bù進可替不 | 見“進可替否”。 | 晉·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敘》:“正色弼違,進可替不,舉善彈枉,軍國肅雍?!?/td> |
bù kě jiū jié不可究詰 | 究:追查;詰:追問。無法追問到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國江山,被這班強有力的大人先生,鬧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詰,共和在那里?” |
zhǐ huī kě dìng指揮可定 | 見“指麾可定”。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td> |
zhǐ huī kě dìng指麾可定 |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薄稘h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
bù kě shèng suàn不可勝算 | 勝:盡。數量多得不可計算。形容數量極多。 | 《東觀漢記 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勝算?!?/td> |
qíng bù kě què情不可卻 | 情面上不能推卻。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閨臣、紅蕖眾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卻,只得應允。” |
lì lì kě kǎo歷歷可考 | 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據所在。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卜子夏為修文郎,郭璞為水仙伯,陶弘景為蓬萊都水監,李長吉召撰白玉樓記,皆歷歷可考,不能盡數?!?/td> |
yǒu lì kě tú有利可圖 | 圖:謀取。有利益可謀求。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td>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 | 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泵鳌⒒兜桥P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jiàn bù kě zhǎng漸不可長 | 指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展滋長。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孝宗圣政》:“韓玉曾任卿監,理當靖共,乃敢伏闕妄有陳訴,鼓惑眾聽,漸不可長,可送譚州居住?!?/td> |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朝聞道,夕死可矣 |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td> |
bù kě yí yì不可移易 | 移:轉移;易:變換。不能動搖和改變。形容不可動搖。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勁萬勁,也動搖他不得?!?/td>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勝紀 | 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 《漢書 公孫弘卜式等傳贊》:“漢之得人,于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勝紀?!?/td> |
yī cù kě jǐ一蹴可幾 | 同“一蹴而就”。幾,近,及。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二節:“天下事非一蹴可幾者?!?/td> |
qiǎng ér hòu kě強而后可 |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后才答應。 |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請復之。’強而后可,一朝而獲十禽?!?/td> |
lè bù kě yán樂不可言 | 快樂得無法用言語形容。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大招》:“魂兮歸徠!樂不可言只?!?/td> |
bù kě zào cì不可造次 |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進行。意為要慎重。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td> |
chòu bù kě wén臭不可聞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 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td> |
shì bù kě dāng勢不可當 | 當:抵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bù kě quē shǎo不可缺少 | 必不可少的。 | 毛澤東《論持久戰》:“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后勝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td> |
lái zhě kě zhuī來者可追 | 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
wú kě míng zhuàng無可名狀 | 沒法形容。 | 《花城》:“自由了,一種無可名狀的輕松感,像一股熱流涌上了我的心頭?!?/td>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尋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不可忽視。也指人的學問、本領不同尋常。 | 元 關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天關地,非同小可!” |
yī wěi kě háng一葦可航 | 一葦:一捆蘆葦。用一捆蘆葦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一葦”。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 《三國志·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一葦可航也?!?/td> |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 清·張岱《周宛委墓志銘》:“如此異才,求之天下,真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td> |
ào bù kě zhǎng敖不可長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kòu bù kě wán寇不可玩 | 寇:盜賊;玩:習慣而不留心。對于盜賊不能放松警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yuān chóu kě jiě bù kě jié冤仇可解不可結 | 佛教主張結下冤仇的雙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結仇不放。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應該全力都對付官軍,不應讓屁股后出了亂子。冤仇可解不可結,何況咱們同本地各縣的大小桿子素來無冤無仇?!?/td>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
jiǎn kě yǐ yǎng lián儉可以養廉 | 儉:節省,儉約;廉:廉潔。節儉可以幫助養成廉潔的操守。 | 明·周順昌《第后柬德升諸兄弟》:“又謂惟淡可以從儉,惟儉可以養廉。有味哉,有味哉!” |
mén kě luó què門可羅雀 |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面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td> |
wú suǒ kě fǒu無所可否 | 不贊同也不反對。 |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
wú kě hòu fēi無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td> |
duàn rán bù kě斷然不可 | 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
yǒu xì kě chéng有隙可乘 | 有空子可利用。 | 唐 李絳《論河北三鎮及淮西事宜狀》:“若物故之際,有間可乘,當臨事圖之,于今用兵,則恐未可?!?/td> |
yǒu jī kě chèn有機可趁 | 機:機會。有空子可鉆。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趙振<說敗>》:“外強見其有機可趁,乃庇此黨而擊彼黨……而國勢不可復振,復欲脫其庇亦不可得,而國隨之以瓜分豆剖?!?/td> |
qián kě tōng shén錢可通神 | 比喻金錢的魔力極大。 | 唐 張固《幽閑鼓吹》:“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