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玉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uí zhū hé yù隋珠和玉 | 即隋珠和璧。 | 明·徐復祚《一文錢》第二折:“他的質當從表饒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黃銀。” |
zhì fū hùn yù碔砆混玉 | 比喻以假亂真,似是實非。 | |
xiāng xiāo yù jiǎn香消玉減 | 比喻美女日漸消瘦。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則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減。” |
yù suì xiāng cán玉碎香殘 |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 清 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臥,云拋雨斷重泉墮。” |
hóu fú yù shí侯服玉食 |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貴的食物。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荒殖其貨。侯服王食,敗俗傷化。” |
huái zhū yùn yù懷珠韞玉 |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后因以“懷珠韞玉”比喻懷藏才德。“懷珠韞玉”比喻懷藏才德。 |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
suì yù líng jī碎玉零璣 | 比喻精美簡短的詩文。 | 燕谷老人《續孽海花》楔子:“當時汪柳門吳清卿等諸名士,時時自蘇來常,詩酒流連,吟余醉后,碎玉零璣,文壁綺窗,墨痕狼藉。” |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 金烏:太陽;墜:落下;玉兔:月亮。太陽落山,月亮升起。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3回:“一路說,一路行,不多時,早已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
jīn huī yù jié金輝玉潔 | 形容文辭斑斕簡潔。 | 清·劉大櫆《宋運夫時文序》:“其法律森然,金輝玉潔,以自成為一家之言。” |
jīn xiāng yù guǒ金鑲玉裹 | 喻榮華的生活。 | 清·蔣士銓《空谷香·飲刃》:“可又來,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著金鑲玉裹,成就了富貴的姻緣,要窮人做什么。” |
yù chǐ liáng cái玉尺量才 | 玉尺:玉制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用恰當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 唐·李白《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
jīn tóng yù nǚ金童玉女 | 傳說中服侍仙人;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泛指稚氣無邪的男、女孩童。 | 唐 徐彥伯《幸白鹿觀應制》詩:“金童擎紫藥,玉女獻青蓮。” |
jīn jiāng yù lǐ金漿玉醴 | 漿:酒;醴:甜酒。原指仙藥,后指美酒佳釀。 |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朱草生名山巖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則成水。以金投之,名為金漿,以玉投之,名為玉醴,服之皆長生。” |
zhū chén yù mò珠沉玉沒 | 比喻女子殞沒死亡。 | 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份,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 |
jīn tí yù xiè金題玉躞 | 金題:用泥金書寫的題簽;玉躞:系縛書卷的玉別子(又稱插簽)。指極精美的書畫或書籍的裝璜。 | 宋 米芾《書史》:“隋唐藏書,皆金題玉躞,錦贉繡褫。” |
jīn xiāng yù shì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質”。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金相玉式,艷謚錙毫。” |
zhuàn yù chuī zhū饌玉炊珠 | 見“饌玉炊金”。 | 語出《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
yù lòu yóu dī玉漏猶滴 | 指夜還未過去。玉漏:計時的漏壺。 | |
yù gǔ bīng zī玉骨冰姿 | 像冰一樣的肌膚,像玉一樣的骨骼。形容女子潔美的體膚。 | 宋·辛棄疾《鷓鴣天·賦梅》:“若將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
bīng hú yù chǐ冰壺玉尺 | 冰壺:即冰心玉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純潔 | 《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
yù xiāo jīn guǎn玉簫金琯 | 泛指雕飾華美的管樂器。 | 清 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一樓初上一閣逢,玉蕭金琯東山東。” |
zhū huī yù lì珠輝玉麗 | 珠生輝,玉瑰麗。比喻佳麗的肌膚之美。 | 清·洪昇《長生殿·窺浴》:“妃子,只見爾款解云衣,早現出珠輝玉麗。” |
jīn guī yù táng金閨玉堂 | 指朝廷官宦。 | |
qióng lín yù zhī瓊林玉枝 | 瓊:赤色玉。比喻人的資質高潔 | 明·康海《王蘭卿》第三折:“他小哩怎的便知,根科兒是月窟仙枝,胎胞兒是瓊林玉枝,胚團兒是俊才英氣。” |
fēi zhū jiàn yù飛珠濺玉 | 形容水的飛濺猶如珠玉一般。 | |
yù shù yíng jiē玉樹盈階 | 盈:滿。滿臺階都是碧玉般的樹。比喻子弟既多且多。 | 清·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樹盈階,方興未艾。” |
jǐn náng yù zhóu錦囊玉軸 | ①謂玉軸裝裱,盛以錦囊。指對書畫作品的珍愛寶藏。②借指名貴的書畫作品。 | 宋·袁文《甕牖閑評》第六卷:“余作字其上,后世當有錦囊玉軸什襲之寵。” |
xián yù jiǎ shí銜玉賈石 | 給人看的是玉,賣給人的卻是石頭,義同“掛羊頭,賣狗肉” | |
jīn shēng yù sè金聲玉色 |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 《尚書大傳》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
yù lǜ jīn kē玉律金科 | 律:規章,法則;科:舊指法律條文。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 | 漢 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
jīn bō yù yè金波玉液 | 比喻美酒。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今聞老母被囚,雖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
bào yù wò zhū抱玉握珠 |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 | 語出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為玉 |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茍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為玉也。” |
qióng duī yù qì瓊堆玉砌 | 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7回:“時煬帝與蕭后才轉過后殿,早望見高臺上瓊堆玉砌,一片潔白,異香陣陣,撲面飄來。” |
xiá míng yù yìng霞明玉映 | 如霞光明艷,如玉色映現。形容光彩耀人。 | 清·王晫《今世說·文學》:“顧庵以文詞翱翔諸公游士之間,每一揮毫,霞明玉映,諸翰林皆自以為不及也。” |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 比喻好壞混雜。 |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嘆息。” |
ruǎn yù jiāo xiāng軟玉嬌香 | 軟:柔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形容年輕女子身體潔白柔軟,散發著溫馨的青春氣息。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李愛山<步步嬌>》:“他猿乖,意馬劣,都將軟玉嬌香,嫩枝柔葉。” |
jiá yù qiāo bīng戛玉敲冰 | 戛:敲擊。敲打玉器和冰塊。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也形容人氣節凜然。 | 唐 白居易《聽田順兒歌》:“戛玉敲冰聲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yù lóu jīn gé玉樓金閣 | 美玉砌成的樓房,金子建成的宮殿。形容宮殿樓閣富麗堂皇。 | 明·無名氏《陰山破虜》第三折:“玉樓金閣號天庭,日月光輝顯大明。” |
yù shí jù suì玉石俱碎 | 猶玉石俱焚。 |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 |
sì yù rú huā似玉如花 | 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鮮花那樣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艷。 | 老舍《趙子曰》:“公寓的老板就能請出一兩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 |
yù lóu jīn què玉樓金闕 | 美玉砌成的樓房,金子建成的宮殿。形容宮殿樓閣富麗堂皇。 | 南宋·王清惠《滿江紅·題驛壁》:“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
yù suì zhū chén玉碎珠沉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再生緣》第29回:“若非奎璧生謀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間。” |
mǎng páo yù dài蟒袍玉帶 | 繡有蟒蛇的長袍,飾有玉石的腰帶。指官服,也指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服裝。亦作“蟒衣玉帶”。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3回:“帝從之,即命該部給蟒袍玉帶,圖書璽綬,誥命彩段。” |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啟超《新羅馬》:“逆著你來便玉石同燼,順著你來又雞犬不寧。” |
xiān zī yù sè仙姿玉色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極美。 | 明 謝讜《四喜記 巧夕宮筵》:“宮中鄭娘娘,乃是鄭參政之女,數月前選入宮中,仙姿玉色,世上無雙。” |
zhū cán yù suì珠殘玉碎 | 比喻珍貴之物殘破損壞。 | 唐·王犀登《李翰林分體全集序》:“于友劉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無合刻者,然蒼素溷淆,元黃雜遝,箋注訓怙,人自為政,蒙茸猥瑣,猶疥厲蟣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殘玉碎。” |
jī yù qiāo jīn擊玉敲金 | 如金玉被撞擊而發出的聲音。形容言辭鏗然有聲,正確無誤。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師傅所言,句句斬釘截鐵,言言擊玉敲金。” |
yù zhī jīn yè玉枝金葉 | 玉的枝干,金的葉子。比喻皇親國戚以及出身高貴的人。 | 明·無名氏《霞箋記·父子傷情》:“別選個侯門貴戚,玉枝金葉。” |
jiá yù qiāng jīn戛玉鏘金 | 見“戛玉敲金”。 | 宋·王邁《祭海陽縣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學,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鏘金。” |
qīng yíng diǎn yù青蠅點玉 | 喻白璧有微瑕。 |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之二:“青蠅點玉原非病,滄海遺珠世所嗟。” |
bīng hú yù héng冰壺玉衡 | 冰壺:即冰心玉壺;玉衡:用玉石裝飾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純潔 | 唐·杜甫《寄裴施州詩》:“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
jīn xiàng yù zhì金相玉質 |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漢 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
yáo chí yù yè瑤池玉液 | 瑤池:傳說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釀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貴醇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賈石 |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獨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 |
yù shù qióng zhī玉樹瓊枝 | ①形容樹木華美。②喻貴家子弟。 | 唐·李煜《破陣子》詞:“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
yù suì xiāng xiāo玉碎香銷 | 喻女子的死。 | 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
yù jiǎn xiāng xiāo玉減香銷 |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 宋·張先《漢宮春》詞:“玉減香銷,被嬋娟誤我,臨鏡裝慵。” |
zhū lián yù yìng珠聯玉映 | 同“珠聯璧合”。 |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張蕓叟》引宋·蔡絛《西清詩話》:“右此十四公,皆吾生平宗師追仰所不能及者,留心既久,故閑得而議之。至若古今詩人,自是珠聯玉映,則又有不得而知也已。” |
tāo guāng yùn yù韜光韞玉 | 隱匿光采,韞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 | 《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守靜徹冗,韜光韞玉,以遠悔咎。”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jiá yù míng jīn戛玉鳴金 | 戛:敲擊。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也形容人氣節凜然。 | 唐 白居易《聽田順兒歌》:“戛玉敲冰聲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yíng fèn diǎn yù蠅糞點玉 |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壞人誣陷好人。 | 唐 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yù lóu jīn diàn玉樓金殿 | 美玉砌成的樓房,金子建成的宮殿。形容宮殿樓閣富麗堂皇。 |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 |
piàn jiān piàn yù片箋片玉 | 箋:精美的紙張。一片紙如同一片美玉。形容詩文秀美華麗。 |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李嶠善文,作《少室記》,富贍華美,人謂片箋片玉。” |
shuò jīn diǎn yù鑠金點玉 | 熔化金屬,玷污美玉。比喻毀謗為害之烈。 |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上卷:“皆自傷清直芬馥,而遭鑠金點玉之謗。” |
míng yù yè zǔ鳴玉曳組 | 佩玉飾曳印組。謂任高官。 | 《新唐書·李綱傳》:“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也。”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長,治自己之短。 |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yù suì xiāng xiāo玉碎香消 | 比喻女子死亡。 | 明 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鏡臺荒,綠云繚亂懶梳妝。” |
jīn bó zhū yù金帛珠玉 | 帛:絲織品。黃金、絹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貴的東西。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其氣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 |
liáng jīn měi yù良金美玉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質極好。 | 《新唐書 文藝傳上 王勃》:“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 |
yù jiǎn xiāng xiāo玉減香消 | 見“玉減香銷”。 | 元·高栻《集賢賓·怨別》套曲:“這些時,玉減香消添了疾病,冷清清獨自孤凄。” |
yù yàn tóu huái玉燕投懷 | 見“玉燕投懷”。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玉燕投懷》:“張說母夢有一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而有孕生說,果為宰相,其至貴之祥也。” |
pēn zhū tǔ yù噴珠吐玉 | 嘴里噴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 |
yù yè jīn jiāng玉液金漿 | 比喻美酒。 | 《漢武故事》:“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漿。” |
yù xiá zhū rú玉匣珠襦 | 玉匣:玉衣;珠襦:用珍珠串成的短衣。古代帝王諸侯的葬飾。 | 清·吳偉業《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韭歌無異葬同昌。” |
suí zhū jīng yù隨珠荊玉 | 同“隨珠和璧”。 | 清·姚鼐《過程魚門墓下作》詩:“隨珠荊玉奇士,金匱名山見異書。” |
míng kē qiāng yù鳴珂鏘玉 | 玉珂鳴響,佩玉鏗鏘。比喻顯貴。 |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先兆》:“尋尚主,拜駙馬都尉,鳴珂鏘玉,出入禁撻,良田甲第,珍寶奇玩,豪華富貴,冠于一時。” |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 比喻好壞混雜。 | 晉·葛洪《抱樸子·百家》:“真偽顛倒,玉石混淆。” |
zuì yù tuí shān醉玉頹山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后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風采。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宋·秦觀《滿庭芳》詞:“相如,方病酒,一觴一詠,賓有群賢。便扶起燈前,醉玉頹山。 |
yuán hú shì yù緣鵠飾玉 | 緣鵠:因某種機緣把鵠鳥做成羹,獻給對方吃;飾玉:修飾玉鼎,造成美觀的效果,讓對方看了高興。指因緣時會而登上高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
zhuàn yù chuī jīn饌玉炊金 | 形容豐盛的菜肴。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
xuán pǔ jī yù玄圃積玉 | 傳說玄圃多美玉。因以“玄圃積玉”比喻精華薈萃。 | 《晉書·陸機傳》:“葛洪著書,稱機文猶如玄圃之積玉,無非夜光焉。” |
gǎi yù gǎi xíng改玉改行 | 見“改步改玉”。 | 《國語·周語中》:“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不許,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
yù shí jù cuī玉石俱摧 | 猶玉石俱焚。 | 《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 |
lòu yù cái bīng鏤玉裁冰 | 比喻構思新穎精美。 | 宋·辛棄疾《西江月·和晉臣敷文賦秋水瀑泉》:“鏤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
gǎi yù gǎi bù改玉改步 | 見“改步改玉”。 | 章炳麟《革命道德說》:“蒙古不道,宰割諸夏,改玉改步,人無異心。” |
jīn xiāng yù zhèn金相玉振 | 同“金相玉質”。 |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辯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 |
zhū luò yù pán珠落玉盤 | 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清脆悅耳,非常動聽。 | 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
xī xiāng lián yù惜香憐玉 | 惜:愛惜;憐:憐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與憐愛。 | 元·無名氏《端正好·相憶》套曲:“惜香憐玉那情歡,端的是心無厭,錦帳內效鶼鶼。” |
qiāng jīn kēng yù鏘金鏗玉 | 見“鏘金鳴玉”。 | 五代·齊己《讀<李白集>》詩:“鏘金鏗玉千余篇,膾吞炙嚼人口傳。” |
qiāo bīng yù xiè敲冰玉屑 | 泛指精美的紙張。 | 元·劉塤《隱居通議·詩歌》:“后三年,當予亡命,蕭永言同醉,見予舉似,急索紙而恨無敲冰玉屑,以備惡語。” |
xuàn yù qiú shòu炫玉求售 | 自詡有才,以求施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問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
yá qiān yù zhóu牙簽玉軸 | 卷型古書的標簽和卷軸。借指書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書籍之精美。 | 《隱居通議·古賦一》引宋·傅幼安《味書閣賦》:“黃簾綠幕之閉,牙簽玉軸之藏,出則連車,入則充梁。”清·余杯《板橋雜記·麗品》:“綺窗繡簾,牙簽玉軸,堆列幾案。” |
yīng yīng yù lì英英玉立 | 儀態俊美的樣子。 | 《儒林外史》第十回:“適才會見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謝賓客,使我不勝傷感。今見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稱嗣續有人,又要破涕為笑。” |
jīn kē yù niè金科玉臬 | 同“金科玉律”。 | 聞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種各料雖互相差異,卻又互相調和,這便正符那條藝術底金科玉臬‘變異中之一律’了。” |
nòng yù chuí xiāo弄玉吹簫 | 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歡女悅,結成愛侶,共享幸福。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7回:“蕭史教弄玉吹簫,為《來鳳》之曲。” |
tóu guā bào yù投瓜報玉 | 投:投贈。指互贈禮品或對別人的深情厚誼予以酬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此乃投瓜報玉,施恩報恩,也不在話下。” |
jiān jiā yù shù蒹葭玉樹 | 蒹葭:價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賤。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并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
tuò yù gōu yín唾玉鉤銀 | 形容書法像銀溝一樣剛勁有力,言談像美玉一樣華麗。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詩:“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