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腹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ǎn fù wén zhāng滿腹文章 | 比喻文章極好,很有才華。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他憑著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
jìng bù fù xīn敬布腹心 | 布:陳述;腹心:真誠的心意。表示恭謹地陳述真誠的心意。 | 清·多爾袞《致史可法書》:“敬布腹心,佇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為勞。” |
tuī xīn zhì fù推心致腹 | 見“推心置腹”。 | 宋·王禹偁《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故得百萬之師,如臂使指,億兆之眾,推心致腹。” |
kǒu fù zhī lěi口腹之累 | 口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 漢·班固《東觀漢記·閔貢》:“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
xīn fù dà huàn心腹大患 | 見“心腹重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難以制伏。” |
mǎn fù zhū jī滿腹珠璣 | 形容人富于文才。 |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宋·吳處厚《表箱雜記》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
fù bèi xiāng qīn腹背相親 | 相親:彼此親愛。比喻關系極為密切。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黃門協邪,群輩相黨,自冀興盛,腹背相親,朝夕圖謀,其構奸軌。” |
fù xīn gǔ gōng腹心股肱 | 腹心:心腹,比喻左右親信;股肱:比喻帝王身邊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 《晉書·元帝紀》:“王敦、王導、周頤、刁協并為腹心股肱。” |
gǔ gōng fù xīn股肱腹心 |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4回:“倘國法、官體、獄情必應如此,則一下吏為之有余,何必老大人為股肱腹心耶?” |
bèi fù shòu dí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
dùn fù zhī yán頓腹之言 | 猶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詞話》第二五回:“常言酒發頓腹之言。” |
kōng fù gāo xīn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魯迅《墳 論“他媽的!”》:“至于大姓,實不過承祖宗余蔭,以舊業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
xīn fù zhǎo yá心腹爪牙 | 心腹:比喻親信;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親信羽翼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
zhǐ fù cái jīn指腹裁襟 | 指腹:雙方父母為腹中的胎兒預訂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訂婚約,怕長大后不相認,將衣襟裁為兩幅作為憑證。指婚約。 | 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說道納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沒有。” |
ěr mù xīn fù耳目心腹 | 耳目:指偵探消息的人。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
mǎn fù láo sāo滿腹牢騷 | 牢騷: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為抑郁,很不得意。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那里曉得他一腔心事,滿腹牢騷,他正在那里難過,那里還有心腸再叫別人呢。” |
fù yǒu lín jiǎ腹有鱗甲 |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的心。比喻居心險惡,不可接近。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xī fù jiāo zhī鼷腹鷦枝 | 比喻欲望有限。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dà fù pián pián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
zhǐ fù gē jīn指腹割衿 | 指腹:雙方父母為腹中的胎兒預訂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訂婚約,怕長大后不相認,將衣襟裁為兩幅作為憑證。指婚約。 | 《元史·刑法志·戶婚》:“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者,禁之。” |
wǔ chē fù sì五車腹笥 |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gǔ fù jī rǎng鼓腹擊壤 | 同“擊壤鼓腹”。 | 《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
biān bù jí fù鞭不及腹 | 及:到。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力量達不到。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fù zhōng jiǎ bīng腹中甲兵 | 甲兵: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謀略。 | 《五朝名臣言行錄·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傳》:“夏人聞之,相戒曰:‘無以延川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wān yāo pěng fù彎腰捧腹 | 形容大笑的樣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述農忙叫快去打聽,那當差的答應著去了。一會回來,笑了個彎腰捧腹。” |
hán fù duǎn shí寒腹短識 | 形容人知識貧乏,見識短淺。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余恥之。” |
xiāo fù cóng gōng枵腹從公 | 餓著肚子辦公事。形容一心為公;勤奮工作。枵:空虛;從公:從事公務。 | 清 李寶嘉《活地獄》:“要想他們毀家紓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
guì xīn kū fù劌心刳腹 | 見“劌心刳肺”。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語,不劌心刳腹以出之,則不成為文。” |
xīn fù zhòng huàn心腹重患 | 指嚴重隱患或要害部門的大患。 | 《南齊書·王融傳》:“一令蔓草難鋤,涓流泛酌,豈直疥癢輕痾,容為心腹重患。” |
xiāo fù chóng jiǎn枵腹重趼 | 枵:空虛;枵腹:餓肚子;重趼:層層老繭。形容忍饑挨餓,長途跋涉的情況。 | 《清史稿·方觀承傳》:“歲與兄永徒步至塞外營養,往來南北,枵腹重趼。” |
mǎ fù táo biān馬腹逃鞭 |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后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fù rè xīn jiān腹熱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 |
jī rǎng gǔ fù擊壤鼓腹 | 原謂人民吃得飽,有余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miàn cóng fù fēi面從腹非 | 從:聽從,順從。表面順從,心里反對。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非。” |
gǔ fù ōu gē鼓腹謳歌 | 拍著肚皮唱歌。指吃得飽而歌頌世道好。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鼓腹謳歌笑不徹。” |
fù xīn xiāng zhào腹心相照 |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只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
hé yú fù jí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mǎn fù jīng lún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shǐ xīn yòng fù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壞心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回:“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 |
duàn dòu jué fù斷脰決腹 | 脰:頸;決:破。殺掉頭,剖開腹。形容慘烈的死難。 | 《戰國策·楚策一》:“有斷脰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
fù zhōng lín jiǎ腹中鱗甲 |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之心。比喻居心險惡。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cǎo fù cài cháng草腹菜腸 | 比喻毫無才學。亦用為謙詞。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學問,草腹菜腸,對著眾位長者,也吟詩一首,萬望勿哂者。” |
mì kǒu jiàn fù蜜口劍腹 |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劍腹,賈似道之牢籠言路,合而為一,其患可勝道哉。” |
xīn fù zhī yán心腹之言 | 藏在心里輕易不說的真心話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玄德看了,急來車前泣告孫夫人曰:‘備有心腹之言,至此盡當實訴。’” |
yī xīn yī fù一心一腹 | 一條心。 | 趙樹理《三里灣》十六:“你們那家里不論什么時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論公公、婆婆、弟兄們、小姑子,忙起來大家忙,吃起來大家吃,穿起來大家穿,誰也不偏這個不為那個。” |
fēn xīn guà fù分心掛腹 | 形容十分掛念。 | 《宋書·王僧達傳》:“山川險阻,吉兇路塞……分心掛腹,實亦私苦。” |
fù rè cháng huāng腹熱腸慌 | 元曲俗語。形容焦急、慌亂。 | |
hán bǔ gǔ fù含哺鼓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莊周《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tǎn fù dōng chuáng坦腹東床 | 舊作女婿的美稱。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
zhǐ fù wéi qīn指腹為親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雙方家長訂立婚約。 | 《魏書·王寶興傳》:“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為親。” |
xiāo fù zhōng cháo枵腹終朝 | 謂終日餓著肚子。 | 清·劉書年《劉貴陽說經殘稿·沂水桑麻話》:“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終朝;數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歸。” |
gǔ fù hán bǔ鼓腹含哺 | 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fù fēi xīn bàng腹非心謗 | 心懷不滿,暗中發泄。 | |
jǐn xīn xiù fù錦心繡腹 |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 元 湯式《一枝花 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
xīn fù zhī hài心腹之害 | 心腹:比喻要害。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后故也。” |
yǐn hé mǎn fù飲河滿腹 | 比喻人應知足,貪多無益。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shǔ fù jī cháng鼠腹雞腸 | 比喻氣量狹小,只考慮小事,不顧大體。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1回:“不是這說賊三寸貨強盜,那鼠腹雞腸的心兒,只好有三寸大一般。” |
xīn fù zhī yōu心腹之憂 | 猶心腹之疾。 | 明·郭勛《英烈傳》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憂,后除手足之患。” |
fù fěi xīn bàng腹誹心謗 | 心懷不滿,暗中發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 |
xīn fù zhī jiāo心腹之交 |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徑入來同坐何妨!” |
láo sāo mǎn fù牢騷滿腹 | 一肚子委曲、不滿的情緒。 | 錢鐘書《圍城》:“自己這一年來,牢騷滿腹,一觸即發。” |
zhǐ fù chéng qīn指腹成親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雙方家長訂立婚約。 | 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折:“俺兩家指腹成親,后來我家生了個女兒,喚做閏香,今年十七歲;他家得了個小廝,喚做慶安,他如今窮了也。” |
zhī xīn kě fù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 | 元·王曄《折桂令·問黃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爭知他根前似水如魚。” |
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飽食挺腹。形容人過著安樂的生活。 | 戰國·宋·莊周《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yí tuán mǎn fù疑團滿腹 | 疑團:許多弄不清的問題。形容心里充滿了疑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地,歸至怡紅院中。” |
fù zhōng bīng jiǎ腹中兵甲 | 兵甲:即甲兵,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謀略。 | 《五朝名臣言行錄·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傳》:“……,夏人聞之,相戒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qīng cháng dào fù傾腸倒腹 | 傾:傾倒。比喻把心里的話全都講出來。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烏巨行禪師法嗣》:“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 |
xīn fù zhī jí心腹之疾 | 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
yuàn qì mǎn fù怨氣滿腹 | 胸中充滿了怨恨的情緒。形容怨憤之氣極大。 | 《后漢書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
mù xīn shí fù木心石腹 | 猶木人石心。 |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
fù bèi zhī máo腹背之毛 | 比喻無足輕重的事物。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飛不為加高,損一把飛不為加下。” |
shǔ fù wō cháng鼠腹蝸腸 | 鼴鼠的肚子,蝸牛的腸子。比喻所求有限或氣量狹小。 | 《莊子 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miàn mán fù fěi面謾腹誹 | 謂當面欺誑,心懷毀謗。 | 《明史·萬镋傳》:“又以不得一品,面謾腹誹,無大臣禮。” |
xīn bàng fù fēi心謗腹非 | 口里不說,心里譴責。指暗地里反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 |
tuī chéng zhì fù推誠置腹 | 同“推心置腹”。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二卷:“吾推誠置腹,何愁彼不賓服?” |
kōng fù pián pián空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比喻并無真才實學。 | 宋 廖行之《青玉案》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
pōu fù cáng zhū剖腹藏珠 | 破開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過甚。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元年》:“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 |
xīn fù zhī bìng心腹之病 | 同“心腹之疾”。 |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秦之有韓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
lìng rén pěng fǔ令人捧腹 | 捧腹:捂著肚子。讓人捂著肚子。形容笑得很厲害。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fù xīn zhī huàn腹心之患 | 比喻嚴重的禍患。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與燕接境,彼若擾我城戍,動搖人情,吾千里出征,緩急難應,此亦腹心之患也。” |
fù bèi shòu dí腹背受敵 |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處于被動不利的局面。 | 北齊 魏收《魏書 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
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嘴尖皮厚腹中空 | 說話尖酸刻薄,臉皮厚,腹中沒有真才實學。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shí bù guǒ fù食不果腹 | 果:充實。吃不飽肚子。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
gǔ fù ér yóu鼓腹而游 | 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飽食挺腹,悠閑游玩。形容太平時代人們過著安樂的生活。 | 戰國·宋·莊周《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其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zàng shēn yú fù葬身魚腹 | 葬身:埋葬尸體。尸體被魚所食。指淹死水中。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
fù bǎo wàn yán腹飽萬言 | 指學識淵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那秦觀秀才字少游,他是揚州府高郵人,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tuī xīn zhì fù推心置腹 |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誠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chán fù guī cháng蟬腹龜腸 | 古人認為蟬只須飲露,烏龜只要喝水。比喻饑餓之極。 | 《南齊書 王僧虔傳》:“蟬腹龜腸,為日已久,饑虎能嚇,人遽與肉;饑麟不噬,誰為落毛?” |
pěng fù dà xiào捧腹大笑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 |
miàn cóng fù fěi面從腹誹 | 誹:毀謗。表面順從,心里不以為然。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為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
fù zài wǔ chē腹載五車 |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chēng cháng zhǔ fù撐腸拄腹 | 比喻容受很多。也形容肚子吃得非常飽。 | 宋 蘇軾《試院煎茶》詩:“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
mǎn fù hú yí滿腹狐疑 | 一肚子的疑惑。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公子聽如此說,便不好問,只是未免滿腹狐疑。” |
gǔ fù hán hé鼓腹含和 |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 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
mǎn fù yí tuán滿腹疑團 |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問。指很多弄不清的問題。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
yí yún mǎn fù疑云滿腹 | 心中充滿了疑惑。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時我就懷疑:晚上行軍,怎么可以打燈籠呢?自己疑云滿腹,莫測玄奧。” |
jiǎn fù gāo tán儉腹高談 | 儉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識匱乏。腹中知識匱乏,卻喜歡高談闊論。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儉腹高譚我用憂,肯肩樸學勝封侯。” |
dōng chuáng tǎn fù東床坦腹 | 露出肚皮睡在東床;喻指做女婿。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
fù xīn zhī jí腹心之疾 | 腹心:比喻要害處;疾:疾患。比喻要害處的禍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