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69 個景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iè jǐng zhuī fēng滅景追風 |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 《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暇語》:“今馬之能走者,忌必隨其余步哉?顧所以滅景追風者有不在,是故也。” |
jǐng rù sāng yú景入桑榆 | 比喻垂老之年。 | |
shēng qíng jiàn jǐng生情見景 | 景:景物。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 明·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三折:“我見他氣昂昂威風自逞,雄赳赳施逞些氣性,使不著你叫丫丫尋棕見影,你看我兩陣前生情見景。” |
dǔ jǐng shāng qíng睹景傷情 | 睹:看到。看到景物觸發起傷感之情。 | 明·湯顯祖《還魂記·驚夢》:“今日杜麗娘有些饒幸也。偶到后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歸。” |
yún hé jǐng cóng云合景從 |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yǐng cóng yún jí景從云集 | 景:同“影”。如影隨形,如云聚集。形容很快聚集了許多追逐者。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8回:“且天下諸侯景從云集,隨大王以伐無道,其愛戴之心,蓋有自也。” |
chù jǐng shāng xīn觸景傷心 | 見“觸景傷情”。 | 《吳歌甲集·茅舍蕭蕭傍竹籬》:“茅舍蕭蕭傍竹籬,西風慘淡雨霏霏,其時黃菊花初放,觸景傷心最慘凄。” |
jí yǐng diāo nián急景凋年 | 景:通“影”,光陰;凋:凋零。形容光陰迅速,一年將盡。也指年終的時候。 | 南朝 宋 鮑照《舞鶴賦》:“于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
yù qíng yú jǐng寓情于景 |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 | 《山水田園詩傳·前言》:“進入寫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藝術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貢獻。” |
kàn jǐng shēng qíng看景生情 | 指見機行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非是燕青敢說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倒的輸與他那呆漢。” |
mù jǐng sāng yú暮景桑榆 | 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 | 三國 魏 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南朝 梁 蕭統《文選 劉鑠〈擬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 |
sāng yú wǎn jǐng桑榆晚景 | 桑榆;夕陽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 宋·蘇軾《罷登州謝杜宿州啟》:“桑榆晚景,忽蒙收錄之恩。” |
měi jǐng liáng chén美景良辰 | 良:美好;辰:時辰。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 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
jǐng shēng tún quǎn景升豚犬 | 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謙稱自己的子女。 | 清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結枸》:“向憂伯道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雖盡屬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憂窮民之無告矣!” |
hǎo jǐng bù cháng好景不常 |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多用于對世事變遷的感嘆。 | 宋·晁補之《梁州令疊韻》:“好景難常在,過眼韶華如箭。” |
jí jǐng liú nián急景流年 | 形容光陰易逝。 | 宋·晏殊《殊玉詞》:“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歡,未免縈方寸。” |
liáng shí měi jǐng良時美景 | 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 唐 楊炯《送并州旻上人詩序》:“良時美景,始云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殺風景 | 破壞興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 |
dùn yīn nì jǐng遁陰匿景 | 隱藏形跡。 | 晉·陸云《南征賦》:“遁陰匿景,靜言勿嘩。” |
jǐng xīng qìng yún景星慶云 | 慶云:五色云,象征吉祥。比喻吉祥的征兆。 | 明 方孝孺《御書贊》:“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錫羨垂光,景星慶云。” |
zhuī fēng shè jǐng追風攝景 | 見“追風躡景”。 |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
duì jǐng guà huà對景掛畫 | 比喻本身的舉動恰恰和客觀情形相應。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黃昏二字,雖是對景掛畫,就只可惜是個俗語。” |
cān xiá yǐn jǐng餐霞飲景 | 餐食日霞,吞飲日光。指超塵脫俗,修煉成仙。 | 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于體。” |
gāo shān jǐng xíng高山景行 |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詩經 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liáng xiāo hǎo jǐng良宵好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 明 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我與你捧瑤殤酒滿傾,今日個堪賞玩在公廳,休辜負良宵好景。” |
yìng shí duì jǐng應時對景 | 應:適合;對:相合。適合當時的情景。 | 清·曾樸《孽海花》第八回:“應時對景,我們各賀一杯,你再說飛觴吧。” |
chù jǐng shāng huái觸景傷懷 | 見“觸景傷情”。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夜來皓魄當空,澄波萬里,上下一碧,燦若獨自無聊,觸景傷懷,遂爾口占一曲。” |
jí jǐng diāo nián急景雕年 | 急景:急促的時光;雕年:殘年歲暮。光陰急促,歲殘年盡。指歲暮景象。形容時間過得飛快。也指歲末。 | 南朝·宋·鮑照《鮑參軍集》:“于是窮陰殺節,急景雕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景星鳳凰 | 見“景星鳳皇”。 |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學者仰之,如景星鳳凰,爭先見之為快。” |
shā fēng jǐng煞風景 |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歡快的場合使人掃興。 | 宋·樓鑰《次韻沈使君懷浮同梅花》:“毋庸高牙煞風景,為著佳句增孤妍。” |
sāng yú mù jǐng桑榆暮景 | 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教子讀書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
hǎo jǐng bù cháng好景不長 | 景:景況;光景;長:長久。好的境遇不長。 | 浩然《艷陽天》第六章:“可惜好景不長。” |
jiè jǐng shēng qíng借景生情 | 借眼前的事物激發思想感情。 |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抱著卡賓槍,食指不離扳機,不斷地借景生情地喊著鼓動口號。” |
liáng chén měi jǐng良辰美景 | 良:美好;辰:時辰;時光。良好的時刻;美好的景色。 | 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景星鳳皇 |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風到景星和鳳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 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
sāng yú zhī jǐng桑榆之景 | 指晚年時光。 | 唐·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雖迫桑榆之景,猶傾葵藿之心。” |
yóu shān wán jǐng游山玩景 | 見“游山玩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終日惟有斗雞走馬,游山玩景而已。” |
cháng shéng xì jǐng長繩系景 | 指留住時光。 | 《周書 蕭大圜傳》:“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不愿之。” |
fēng jǐng bù shū風景不殊 | 指悲嘆國土破碎或淪亡。 | 晉 王隱《晉書 王導傳》:“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 |
liáng xiāo měi jǐng良宵美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胡全庵<黃亷兒>》:“從今永保無災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樂計非長。” |
yún jí jǐng cóng云集景從 |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聲勢浩大,響應迅速。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shā fēng jǐng殺風景 |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 | 宋 晏殊《煮茶》詩:“未向人間殺風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見景生情 |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 元 宮天挺《七里灘》第四折:“俺那里水似藍山如黛,不由我見景生情,睹物傷懷。” |
zhuī fēng niè jǐng追風躡景 | 形容速度極快。 | 《抱樸子 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
xiǎng hé jǐng cóng響和景從 | 見“響答影隨”。 | 明·張居正《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呂公墓志銘》:“稽古盛際,同寅協恭,百僚師之,以洽時雍,譬伯與仲,響和景從。” |
cán nián mù jǐng殘年暮景 | 指人到了晚年。 | 清 無名氏《說唐》第十回:“秦母見叔寶又要出門,眼中流淚道:“我兒,我殘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別離。”” |
fǔ jǐng shāng qíng撫景傷情 | 接觸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傷痛。 |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三折:“登高望遠,人人懷故國之悲撫景傷情,處處灑窮途之泣。” |
qíng jǐng jiāo róng情景交融 | 內心的感情和客觀的景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一般指文藝作品中對景物的描寫與抒發作者的感情緊密聯系在一起。 | 宋 張炎《詞源》:“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煉,得言外意。” |
chù jǐng shāng qíng觸景傷情 |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傷感之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司戶自此赴任襄陽,一路上鳥啼花落,觸景傷情,只是想著盼奴。” |
gù jǐng cán xíng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
niè yǐng zhuī fēi躡景追飛 | 躡:追蹤。形容速度飛快。 | 三國·魏·阮籍《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
chūn hé jǐng míng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xì fēng bǔ jǐng系風捕景 | 亦作“系風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跡。 |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
liáng chén mèi jǐng良辰媚景 | 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 元 侯克中《醉花陰》套曲:“你縱寶馬,跳金鞍,玩玉京,迷戀著良辰媚景。” |
duì jǐng shāng qíng對景傷情 | 對景:對著眼前的景物。看見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聯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傷感。 | 元 無名氏《集賢賓 逍遙樂》散曲:“我從來眼硬,不由人對景傷情一哭一個放聲。” |
sāng yú mò jǐng桑榆末景 | 同“桑榆暮景”。 | 清·顧炎武《與李霖瞻書》:“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
jǐng xīng lín fèng景星麟鳳 | 猶言景星鳳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 《元史 同恕傳》:“自京還,家居三年,縉紳望之若景星麟鳳,鄉里稱為先生而不姓。” |
jǐng gōng qiú yǔ景公求雨 | 祈求龍王降雨的迷信活動。比喻統治者體恤民情,順應民意。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 |
chù jǐng shēng huái觸景生懷 | 觸:接觸。看到眼前的景物而產生某種感情。 |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三折:“與人為主氣中和,觸景生懷變態多。”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觸景生情 | 觸:接觸;情:感情。接觸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緒波動。也作“見景生情”。 | 清 趙翼《毆北詩話 白香山詩》:“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jí jǐng shēng qíng即景生情 | 指由眼前景象觸發某種情緒、感想。 | 明 郎瑛《七修續稿 詩文 碧沚詩》:“此詩流麗暢逸,而第七句關鎖處,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
tūn fú xī jǐng吞符翕景 | 謂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煞風景 | 煞:同“殺”;損傷;消減。大大損傷風景自然美。形容大大地損傷興致。 | 唐 李商隱《雜纂》:“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
shì guò jǐng qiān事過景遷 | 同“事過境遷”。 | 馬南邨《燕山夜話·“放下即實地”》:“到了事實完全弄清楚的時候,有些問題又事過景遷了,心里感到十分懊惱。” |
yún jí jǐng fù云集景附 | 見“云集景從”。 | 汪東《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中國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儀,各方響應,云集景附,勢必大強于法。” |
wàn liú jǐng yǎng萬流景仰 | 為各方面的人所敬仰。 | |
mù jǐng cán guāng暮景殘光 | 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 |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六卷:“竊以暮景殘光,能余幾日;酬恩報義,正在今時。” |
zhù jǐng huī gē駐景揮戈 | 駐:停留;景:同“影”,日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揮舞長戈使太陽停止運行。比喻留住逝去的光陰。 | 唐·李白《李太白集·日出入行》:“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