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晚景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桑榆;夕陽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出處宋·蘇軾《罷登州謝杜宿州啟》:“桑榆晚景,忽蒙收錄之恩。”
例子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五回:“為桑榆晚景著想,大致再不會申斥拒收。”
基礎信息
拼音sāng yú wǎn jǐng
注音ㄙㄤ ㄩˊ ㄨㄢˇ ㄐ一ㄥˇ
感情桑榆晚景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垂老之年。
英語a man\'s circumstances in old ag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桑榆晚景的意思解釋、桑榆晚景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飽經滄桑 | 飽:充分地;經:經歷;滄桑:滄海桑田。意思是說滄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形容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
早出晚歸 | 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觸景生情 | 觸:接觸;情:感情。接觸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緒波動。也作“見景生情”。 |
黃花晚節 | 指菊花能傲霜開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節操。 |
指桑罵槐 |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甲;實際上罵乙。 |
晚食當肉 | 餓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樣。后泛指不熱衷名利。 |
恨相知晚 |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誼太遲了。形容新結交而感情深厚。 |
滄海桑田 | 滄海:大海;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作“桑田滄海”;又簡稱“滄桑”。 |
云合景從 |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 |
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
見景生情 |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
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過。 |
榆木疙瘩 | 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
桑弧蒿矢 | 謂行桑弧蓬矢之禮以勵志。蒿,蓬蒿。 |
殺風景 |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 |
撫景傷情 | 接觸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傷痛。 |
桑間濮上 | 桑間在濮水之上,是古代衛國的地方。古指淫風。后也指男女幽會。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
望杏瞻榆 | 杏:杏花。指按時令勸勉耕種。 |
悔之晚矣 | 矣:了。后悔也已經晚了。 |
即景生情 | 指由眼前景象觸發某種情緒、感想。 |
晚生后學 | 泛指學習同一技藝或同一學問的后生晚輩。 |
指桑說槐 | 見“指桑罵槐”。 |
榆枋之見 | 榆枋,榆樹與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淺薄的見解。 |
桑蔭不徙 | 亦作“桑蔭未移”。語本《戰國策 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后遂謂人之意氣相投,相知無須時日長久。亦指時間短暫。 |
滄桑之變 | 滄海變桑田的變化。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