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風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mí rán cóng fēng靡然從風 | 同“靡然向風”。 | 明·李贄《答馬歷山書》:“然非龍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師說,不少改變,亦未必靡然從風,一至此也?!?/td> |
píng dì fēng bō平地風波 | 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 唐 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td> |
fēng chén pú pú風塵仆仆 | 風塵:指旅行。仆:走路勞累的樣子。旅行艱辛困頓;行路勞累疲乏。 |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td> |
cháo fēng nòng yuè嘲風弄月 | 嘲:嘲笑;弄:玩賞;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td> |
cháo fēng yǒng yuè嘲風詠月 | 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td> |
fēng qīng yún dàn風輕云淡 | 微風輕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氣晴好。亦作“風輕云凈”、“云淡風輕”。 | 元·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斷,咱茶濃酒酣,趁著風輕云淡,省得著我倚門終日盼停驂?!?/td> |
yāng yāng dà fēng泱泱大風 | 泱泱:宏大的樣子。指氣魄宏大的大國風度。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
jīng fēng hài làng驚風駭浪 | 喻使世俗震動、極不尋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據地保那張報單,五路通詳上去,奉到憲批,批了‘如詳辦理’四個大字,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云過天空!” |
ér nǚ qíng duō,fēng yún qì shǎo兒女情多,風云氣少 | 指男女相愛的感情多,胸懷大局的氣概少。比喻文藝作品中男歡女愛多,社會斗爭題材少。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 晉司空張華》:“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td> |
wèi rán chéng fēng蔚然成風 | 形容某件事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日本國內,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詩蔚然成風?!?/td> |
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風氣 | 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 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在康奈爾校園里》:“可惜這種個人捐獻在我們國家里還只是麟角鳳毛,還沒蔚成風氣?!?/td> |
yí fēng yú cǎi遺風馀采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 |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風得意 | 春風:春天和煦的風;得意:愿望得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和暖的春風使人覺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進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稱進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謀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歡暢。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zhèn fēng líng yǔ震風陵雨 | 指疾風暴雨。 | 漢·揚雄《法言·吾子》:“震風陵雨,然后知夏屋之為帡幪也?!?/td> |
jí fēng jìn cǎo疾風勁草 |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td> |
guài yǔ máng fēng怪雨盲風 | 猶疾風暴雨。 | 宋·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伯昌》詞:“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td> |
fēng xíng yī shī風行一時 | 風行:象刮風一樣流行。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盛行。 | 清 曾樸《孽?;ā返谌兀骸安皇堑芡麓泣S,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齋稿》,雖然風行一時,決不能望《五丁閣稿》的項背哩!” |
guān fēng chá sú觀風察俗 | 觀察國風民俗。 | 唐·劉知幾《史通·載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簡而要,足以懲惡勸善,觀風察俗者矣。” |
ōu fēng mò yǔ歐風墨雨 |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 各生《利用中國之政教論》:“歐風墨雨,凓搖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從容立憲為?” |
fēng zhú cán nián風燭殘年 | 風燭:風中的燭火。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人生垂暮之年的殘余時日;隨時都可能完結。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長久了。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td> |
chōng fēng pò làng沖風破浪 |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進。 | 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沖風破浪也?!?/td> |
chéng fēng zhuǎn duò乘風轉舵 | 謂順隨情勢改變態度。 | 鄒韜奮《萍蹤憶語》二一:“投機主義蜊是最善于乘風轉舵的?!?/td> |
yǔ bìn fēng huán雨鬢風鬟 | 婦女發髻散亂貌。 | 清·陳維崧《瀟湘逢故人慢·題余氏女子繡柳毅傳書圖為阮亭賦》詞:“正洞庭歸客,憔悴思還。牧羊龍女,恰相逢、雨鬢風鬟?!?/td> |
fēng liú bó làng風流博浪 | 風流:風度。風流浪蕩。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9回:“文嫂便把怎的說念林氏,夸獎老爹人品家道,怎樣結識官府,又怎的仗義疏財,風流博浪?!?/td> |
xiāo sǎ fēng liú瀟灑風流 | 氣度超脫,風度大方。亦作“風流瀟灑”。 | 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幾年蹤跡嘆江湖,瀟灑風流人怎知?!?/td> |
cān fēng lù sù餐風露宿 | 餐:吃;宿:睡覺。在風中吃飯;在露天過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艱辛。也作“露宿風餐”、“風餐露宿”。 | 宋 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線斷風箏 | 比喻如斷線的風箏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
xì yǔ hé fēng細雨和風 | 細雨:小雨;和風:春天的微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溫和而不粗暴。 | 前蜀·韋莊《登咸陽縣樓望雨》詩:“亂云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 |
mǎn liǎn chūn fēng滿臉春風 | 形容心情喜悅,滿臉笑容。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td> |
chūn fēng fèng rén,xià yǔ yǔ rén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 春風:春天的和風;風:吹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夏天的雨水滋養人。比喻幫助了別人,人家也會給予回報。 | 漢·劉向《說苑·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風 | 同“靡然向風”。 | 《明史·張岳傳》:“談虛論寂,靡然成風?!?/td> |
mǎn xiù chūn fēng滿袖春風 | 衣袖飄曳生風。形容十分得意。 | 元 張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風月進多才,滿袖春風下玉階?!?/td> |
wén cǎi fēng liú文采風流 | ①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②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鼻濉辆础锻魏4彼掠洝罚骸胺蚴看蠓虻浅螅蠖紴槭朗聽客?,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風流、友朋意氣相尚?!?/td> |
fēng liú tì tǎng風流倜儻 | 風流:灑脫不拘、富有才學;倜儻: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華、有學識、風度灑脫豪爽;不拘于世俗禮節法度。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那盧生生得偉貌長髯,風流倜儻?!?/td> |
zhòng fēng kuáng zǒu中風狂走 | 中風:像中了邪一樣;狂走:發狂般奔跑。形容舉止失常,放縱癲狂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而伯通中風狂走,自捐盛時?!?/td> |
fēng liáng huà風涼話 | 打消別人積極性的嘲諷話。 | 曾樸《孽?;ā返?8回:“況且沒有把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 |
zì xié fēng shuāng字挾風霜 | 比喻文筆褒貶森嚴。 | |
xùn fēng bào yǔ迅風暴雨 | 暴:突然而猛烈。形容聲勢浩大,來勢迅猛。 | 宋·洪邁《夷堅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邊,罩覆樓上,迅風暴雨隨之?!?/td> |
hán fēng qīn jī寒風侵肌 | 形容天氣寒冷。 | |
suǒ xiàng fēng mǐ所向風靡 | 風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 《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所向風靡。” |
liú fēng yí yùn流風遺韻 | 流風:遺風。前代流傳下來的風俗韻事。 |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吳起、商鞅等實行變法的流風遺韻中長大的?!?/td> |
yuè bái fēng qīng月白風清 | 月光皎潔;微風涼爽。形容恬靜美好的夜景。 | 宋 蘇軾《后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
dà shà fēng qù大煞風趣 | 同“大煞風景”。 | 郭末若《<孔雀膽>故事補遺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為再醮亦無根據,且覺大煞風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td> |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風流 | ①文雅而飄逸。②謂風雅淳正。 |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脫套》:“方巾與有帶飄巾,同為雅者之服。飄巾儒雅風流,方巾老成持重?!?/td> |
bō cǎo zhān fēng撥草瞻風 | 比喻善于觀察事物。 | 《五燈會元 云巖晟禪法嗣 洞山良價禪師》:“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td> |
yuān yǒng fēng lì淵涌風厲 | 如水之涌,如風之疾。比喻談吐滔滔不絕。 | 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士有機變清銳,巧言綺粲,攬引譬喻,淵涌風厲。然而口之所談,身不能行。” |
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風霽月 | 光風:雨后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 宋 黃庭堅《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td> |
míng yuè qīng fēng明月清風 |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 明 沈采《千金記 遇仙》:“戀功名水上鷗,俏芒鞋塵內走,怎如明月清風隨地有,到頭來消受?!?/td> |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bǎi lǐ bù tóng sú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 指各地各有各的風俗習慣。 | |
fēng tiáo yǔ shùn風調雨順 | 調:調和;配合得均勻合適;順: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現比喻客觀條件有利。 | 《舊唐書 禮儀志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調雨順?!?/td> |
fēng cān lù sù風餐露宿 | 餐:吃飯;露:露水;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艱苦。 | 宋 范成大《元日》詩:“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
fēng fā quán yǒng風發泉涌 | 風發:形容迅速猛烈;涌:向上冒出。大風刮起,噴泉涌現。比喻多種力量或事物并發,發展迅速,聲勢大。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兩樣功夫互乘,屬題構思,竟成了風發泉涌?!?/td> |
wú dài dāng fēng吳帶當風 | 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后人因以“吳帶當風”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曹吳體法》:“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四:“我們有在不同革命時期經過考驗的這樣一套干部,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要有這個信心。” |
mí rán xiàng fēng靡然向風 | 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謂群起效尤而成風氣。 | 《晉書·儒林傳序》:“故縉紳之士靡然向風,余芳遺烈,煥乎可紀者也?!?/td> |
fēng mǎ bù jiē風馬不接 | 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 《宋書 隱逸傳 王弘之》:“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td> |
jī fēng bì yǔ箕風畢雨 | 古傳月亮經過箕星時風多,經過畢星時雨多。指官吏施政應順應民情。 | 《尚書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笨讉鳎骸盎呛蔑L,畢星好雨?!?/td> |
bì yǔ jī fēng畢雨箕風 |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風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澤。后為頌揚統治者普施仁政之詞。 | 《書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笨讉鳎骸盎呛蔑L,畢星好雨,亦民所好?!?/td> |
wàng fēng xiǎng yīng望風響應 | 望:看。風:風聲??吹綄Ψ接惺裁磁e動,就積極響應。 |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td> |
chéng fēng xīng làng乘風興浪 | 謂趁機挑起事端。 |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吳監督子登聞之,遂又乘風興浪,思設法以破壞此留學事務所。” |
fēng yún zhī zhì風云之志 | 像風云那樣雄大高遠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兗州剌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云之志?!?/td> |
bǐ dǐ chūn fēng筆底春風 |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 元 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td> |
qīng fēng lǎng yuè清風朗月 | 見“清風明月”。 | 唐·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td> |
fēng shēng hè lì風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td> |
dǐ lì fēng jié砥礪風節 | 磨煉品格、節操。 | 《元史·魏初傳》:“請自今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為國得人?!?/td> |
fēng huí diàn jī風回電激 | 形容像風那樣回旋,像閃電那樣迅速。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打球》:“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 |
zhì fēng shāi yǔ櫛風釃雨 | 見“櫛風沐雨”。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都興阿諸公,忠貞樸勁,屢摧狂寇,櫛風釃雨,始終戎幕。” |
fēng xíng diàn jī風行電擊 | 形容氣勢迅猛。 | 《隋書·揚諒傳》:“文安請為前鋒,王以大軍繼后,風行電擊,頓于霸上,咸陽以東可指麾而定?!?/td> |
diàn chè fēng chí電掣風馳 | 形容像閃電刮風一樣迅速。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龍騰虎嘯,不足比其雄;電掣風馳,不足喻其疾?!?/td>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風亮節 | 喻人品格高尚,節操堅貞。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八卷:“然司空圖清風亮節,唐季忠臣?!?/td> |
gǎi zhèng yí fēng改政移風 | 改變風氣習俗。 | 《東觀漢記·馬廖傳》:“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td> |
shùn fēng chě qí順風扯旗 | 順;趨向同一方向。順著風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勢乘便行事。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6章:“一塊濃黒的云彩,順風扯旗地從西北方向飛過來?!?/td> |
fēng liú jiā huà風流佳話 | 風流:指男女相互愛悅之事;佳話:流傳一時的好事或趣事。關于男女戀愛婚配的逸聞趣談。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諸王見說,俱各拍手跌足,大笑起來道:‘妙,妙,妙!咱們多做個保親,正是風流佳話?!?/td>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風躡影 | 見“追風躡景”。 |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
yí fēng gǔ dào遺風古道 | 前代留傳下來的淳厚古樸的風尚。 | 清 元祚《從安節宓草昆仲乞寫鶴舟圖》詩:“水田茆屋莫愁村,別有遺風古道存。” |
xié fēng xì yǔ斜風細雨 | 形容小的風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細雨:小雨。 | 唐 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tán tǔ fēng shēng談吐風生 | 見“談吐生風”。 |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興致豪,談吐風生議論高。” |
fēng mǎ niú風馬牛 | 風:放逸,走失。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盜俠》:“唐責之:‘某與公風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實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
fēng liú rú yǎ風流儒雅 | 風流:有文采且不拘禮法;儒雅:學識深湛,氣度不凡。指人文雅灑脫,學識淵博。 | 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杲之為人也,風流儒雅,為一代之和到此為止;昂之為人也,文章卓犖,為四海之隨珠?!?/td> |
fēng mǐ yī shì風靡一世 | 靡:倒下;風靡:風行。隨風一邊倒。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流行。 |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個人主義,漸得勢力,所謂民約說、人權論等,漸風靡一世?!?/td> |
fēng chí diàn chè風馳電掣 | 弛:快跑;掣:閃過。像風奔馳;像電閃過。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也作“風馳電赴”。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td> |
xì yǔ xié fēng細雨斜風 | 細雨:小雨;斜風:旁側吹來的小風。形容小的風雨。 | |
fēng chí yún juǎn風馳云卷 | 形容迅速席卷。 | 鄒魯《中國同盟會》:“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云卷,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涂地,事無可為?!?/td> |
yí fēng yú xiàng遺風馀象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和法式。 | |
gāo fēng jùn jié高風峻節 |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td> |
fēng liú diē dàng風流跌宕 | 跌宕:為人放縱,不拘束。氣度超脫,瀟灑放逸。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td> |
kàn fēng shǐ chuán看風駛船 | 指隨機應變,見機行事。 | 郭澄清《大刀記》第17章:“他暗自決定:先應下,事到臨頭,再看風駛船,見機行事。” |
bàn fēng dā yǔ伴風搭雨 | 伴隨著風雨做事,形容為人辛苦。 | |
bié yǒu fēng qù別有風趣 | 形容事物(多指文藝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調或趣味。 | 清·周亮工《讀畫錄·張損之》:“損之此幅,別有風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td> |
fēng hán shǔ shī風寒暑濕 | 導致患病的四種因素。泛指致病的原因。 | 元·無名氏《來生債》楔子:“他的病可著我猜,我依著他便了。你不是風寒暑濕么?” |
fēng yǔ duì chuáng風雨對床 | 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 | 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td> |
lùn yì fēng shēng論議風生 | 談論得極其生動而又風趣。 | 《宋史 陳亮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
shǔn fēng shǐ chuán順風使船 | 順著風勢駕船。比喻趁著有利條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機行事。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作。” |
fēng chí yǔ zhòu風馳雨驟 | 形容像風雨一樣迅捷猛烈。 | 《舊五代史 梁書 謝彥章傳》:“每敦陣整旅,左旋右抽,雖風馳雨驟,亦無以喻其迅捷也,故當時騎士咸樂為用?!?/td> |
pú pú fēng chén仆仆風塵 | 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 《太平天國 天情道理書》:“去國立鄉,拋妻棄子,數年之間,仆仆風塵,幾經勞瘁?!?/td> |
fēng liú yǔ sàn風流雨散 | 散:分散。風吹過,雨飄散,蹤跡全消。比喻經常在一起的人飄零離散。 | 晉·左思《蜀都賦》:“飲御酣,賓旅旋,車馬雷駭,轟轟闐闐,若風流雨散,漫乎數百里之間?!?/td> |
fēng zhōng zhī zhú風中之燭 | 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明 李贄《覆鄧石陽書》:“猶聞拜疾趨,全不念風中之燭,滅在俄頃?!?/td> |
bài huà shāng fēng敗化傷風 |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 參見“敗俗傷化”。 |
rì lì fēng hé日麗風和 |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 元 李愛山《集賢賓 春日傷別》:“那時節和風麗日滿東園,花共柳紅嬌綠軟?!?/td> |
diāo fēng nòng yuè刁風弄月 | 偷情的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