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勞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ān mǎ láo dùn鞍馬勞頓 | 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
fǎn láo wéi yì反勞為逸 | 勞:疲勞;逸:安閑,休息。把疲勞轉化為安逸。 | 明·揭喧《兵經百篇·更字》:“我一戰(zhàn)而人數應,誤逸為勞;人數戰(zhàn)而人數休,反勞為逸;逸則可作,勞則可敗。” |
hǎo yì è láo好佚惡勞 | 見“好逸惡勞”。 | 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復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只義,軼事遺聞,咸筆之于書,以冀流傳久遠。” |
rěn kǔ nài láo忍苦耐勞 | 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 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 |
qú láo gù fù劬勞顧復 | 劬勞:勞累,操勞。顧復:照顧撫育。《元史·后妃傳一》:“欽為先皇太后,夙明壺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jié)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思。” | 《元史·后妃傳一》:“欽為先皇太后,夙明壺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jié)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思。” |
mèng duàn hún láo夢斷魂勞 | 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亦作“夢斷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
juān dī zhī láo涓滴之勞 | 涓:細流;滴:水珠。很小的一點功勞。 | 唐 李世民《賜劉洎自盡詔》:“劉洎出自閭武,言行罕稱,于國無涓滴之勞,在朕匪粉榆之舊。” |
yī láo jiǔ yì一勞久逸 | 見“一勞永逸”。 | 語出漢·楊雄《諫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fèi xīn láo lì費心勞力 | 指既操心又費力。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4回:“三個妖魔,也費心勞力的來報遭信。” |
láo kǔ gōng gāo勞苦功高 | 勞苦:勞累辛苦。出了極大的力氣;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身。”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舉手之勞 | 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jī láo chéng jí積勞成疾 | 勞:勞累;疾:病。因長期過度勞累而得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疾,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敵。” |
hàn mǎ xūn láo汗馬勛勞 | 汗馬:戰(zhàn)馬奔馳出汗。指在戰(zhàn)場上建立戰(zhàn)功。現指對事業(yè)的辛勤貢獻。 | 清·吳梅《鳳洞山》:“和衷共濟祈公等戮力同心敵北兵,方能夠汗馬勛勞報圣明。” |
xiāo gàn yōu láo宵旰憂勞 | 宵衣旰食,非常勞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勞”、“宵旰憂勤”。 | 《明史 吳時來傳》:“若不去嵩父子,陛下雖宵旰憂勞,邊事終不可為也。” |
shāng cái láo zhòng傷財勞眾 | 傷:耗費;勞:病。既使人勞苦,又浪費錢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0回:“畢竟鰍船難取勝,傷財勞眾枉徒然。” |
láo shī dòng zhòng勞師動眾 | 勞師:使軍隊勞苦;意為出動軍隊。原指出動大量軍隊;后也指動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題大作的意思。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兄長既來赴席,如何又勞師動眾?” |
fēn láo fù gōng分勞赴功 | 分擔勞苦,盡職建功。 | 清·端方《請改定官制以為立憲預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書、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親王大學士,則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絕無分勞赴功之效,惟有推諉牽掣之能。” |
jì láo nà fēng計勞納封 | 計:計算;勞:功勞;納:接受;封:封賞。指按功勞大小接受封賞。 | 《晉書·庾亮傳》:“此之厚幸,可謂弘矣,豈復得計勞納封,受賞司勛哉!” |
láo xīn kǔ sī勞心苦思 | 費盡心機,苦思焦慮。 | 明·趙弼《夢游番陽彭蠡傳》:“競虛名,奪浮利,日夜勞心苦焦思。”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勞意冗 | 同“心勞意攘”。 | 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二折:“昨夜個愁沒亂更長漏永,今日個神恍惚心勞意冗。” |
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順天者逸,逆天者勞 | 順:順從;逸:安逸;逆:違背。順從天理的能夠得到安逸,違背天理的就會遭受勞苦。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
chī kǔ nài láo吃苦耐勞 |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經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勞累。 |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里。” |
ràng yì jìng láo讓逸競勞 |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 《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余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
fèi lì láo shén費力勞神 | 耗費力量和精神。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當擒來,奉獻兄長,亦不須用眾頭領張弓挾矢,費力勞神。” |
shǎng láo fá zuì賞勞罰罪 | 見“賞功罰罪”。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吾人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并不徇縱。” |
àn dú láo xíng案牘勞形 |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àn dú zhī láo案牘之勞 |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mèng láo hún xiǎng夢勞魂想 | 勞:煩。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我媳婦孤身在那方?痛殺我夢勞魂想。” |
hún láo mèng duàn魂勞夢斷 | 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不料東人妹淑蘭留心于那生身上,終日魂勞夢斷。” |
shí biàn láo xīn食辨勞薪 | 形容見識卓越。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
jī láo chéng bìng積勞成病 | 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同“積勞成疾”。 | 《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臥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敵。” |
shén láo xíng cuì神勞形瘁 | 瘁:勞累。指精神和身體都極度疲勞。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1回:“治諸侯,練士卒,神勞形瘁,有所不恤。” |
gè jìn suǒ néng,àn láo fēn pèi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láo yàn fēn fēi勞燕分飛 | 勞:伯勞;鳥名。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láo mín shāng cái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xīn láo jì chù心勞計絀 | 絞盡腦汁,都想不出好的辦法。 | |
tú láo wǎng fǎn徒勞往返 | 來來回回白跑。徒勞:白費力氣。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若遣京軍遠涉邊境,道路疲勞,未必可用,而沿途騷擾,害亦不細,倘至彼而虜已退,則徒勞往返耳。” |
dōng láo xī yàn東勞西燕 | 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ān mǎ láo shén鞍馬勞神 | 見“鞍馬勞頓”。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0回:“也未見勝敗,眾位尊兄,鞍馬勞神不易。” |
láo ér wú gōng勞而無功 | 勞:勞累;勞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氣卻沒有成效。 |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
qín láo yǒng gǎn勤勞勇敢 | 勤奮勞動,有勇氣,有膽量。 |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我們的人民勤勞勇敢,堅韌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 |
hào yì wù láo好逸惡勞 |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jié)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
bù gǎn gào láo不敢告勞 |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
rèn yuàn rèn láo任怨任勞 | 見“任勞任怨”。 | 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
láo shēn jiāo sī勞身焦思 | 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 | 《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
hàn mǎ zhī láo汗馬之勞 | ①指征戰(zhàn)的勞苦。亦指戰(zhàn)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
láo jīn kǔ gǔ勞筋苦骨 | 謂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 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故工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 |
láo shī xí yuǎn勞師襲遠 | 發(fā)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
bù láo ér chéng不勞而成 | 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因事之理則不勞而成,故茲鄭之踞轅而歌以上高梁也。” |
shí jī xī láo食饑息勞 | 謂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 戰(zhàn)國·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內有以食饑息勞,持養(yǎng)其萬民,則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
fèi cái láo mín費財勞民 | 耗費財物,勞苦百姓。《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
xīn láo rì zhuō心勞日拙 | 弄虛作假的人;用盡心機;百般掩飾;可是事情還是越來越不順手。現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 《尚書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
láo yì jié hé勞逸結合 | 逸:原指安樂;安閑。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結合。指既要積極工作;又要適當休息。 | 鄧小平《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搞好勞逸結合,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
duō láo duō dé多勞多得 | 多勞動多受益,不勞動不得食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卷:“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
tú láo wú gōng徒勞無功 |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 | 宋 朱熹《詩集傳》:“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 |
láo mín fèi cái勞民費財 | 亦作“勞民傷財”。 | 《新唐書·南詔傳贊》:“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于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 |
néng zhě duō láo能者多勞 | 能干的人多干事;多受勞累。 | 先秦 莊周《莊子 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
pián zhī zhī láo胼胝之勞 | 胼胝:皮膚等的異常變硬和增厚。形容極為辛苦。 | 《梁書·賀琛傳》:“不憚胼胝之勞,不矢癯瘦之勞。” |
fù rèn méng láo負任蒙勞 | 謂擔負重任,承受勞苦。 | 戰(zhàn)國·趙·慎則《慎子·民雜》:“人君自任,而務為善以先下,則是代下負任蒙勞也,臣反逸矣。”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勞意攘 | 猶心慌意亂。 | 元·劉庭信《端正好·金錢問卜》:“一見了神魂飄蕩,不由我心勞意攘。” |
zàn láo yǒng yì暫勞永逸 | 猶一勞永逸。謂以一時的辛勞,換取長久的安逸。 | 漢·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勞汗馬 | 汗馬:戰(zhàn)馬奔馳出汗。指在戰(zhàn)場上建立了很大的戰(zhàn)功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頭,功勞汗馬一時休。” |
fèi shé láo chún費舌勞唇 | 費:耗損;勞:勞苦。比喻說了許多的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那過善本來病勢已有七八分了,卻又勉強料理這事,喉長氣短,費舌勞唇,勞碌這半日,到晚上愈加沉重。” |
yǐ yì dài láo以佚待勞 | 見“以逸待勞”。 |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bù cí láo kǔ不辭勞苦 | 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不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不辭辛苦”。 |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
qú láo zhī ēn劬勞之恩 | 謂父母辛勞養(yǎng)育子女之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9回:“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
gàn shí zhī láo旰食之勞 | 天色已晚才吃飯。形容勤于政事。 | 《晉書 郭璞傳》:“不然,恐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勞也。” |
fèi lì láo xīn費力勞心 | 耗費氣力和心思。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吾為汝御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勞意穰 | 勞:煩;穰:通“攘”,亂。心緒煩亂不寧 | 元·關漢卿《西蜀夢》第二折:“每日家作念的如心癢,沒日不心勞意穰,常則是心緒悲傷。” |
bù láo ér huò不勞而獲 |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
shēng wǒ qú láo生我劬勞 | 劬勞:勞苦。父母生養(yǎng)子女非常辛苦。 |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rèn láo rèn yuàn任勞任怨 | 任:擔當、承擔。做事既能承受勞苦;又能承受埋怨。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愧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
láo shī mí xiǎng勞師糜餉 | 謂徒勞兵力,空費軍餉。 |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潘吳二家論楊嗣昌詩》:“按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頗專且久,而勞師糜餉,辦賊迄無成功。” |
kè kǔ nài láo刻苦耐勞 |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奮,經得住繁重的勞累。 | 毛澤東《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并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 |
ān mǎ zhī láo鞍馬之勞 |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zhàn)斗的勞苦。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
yǒu láo yǒu yì有勞有逸 | 逸:安閑,逸樂。有勞動的時候,也有安逸的時候。指工作與休息安排得合適恰當。 | 唐·歐陽詹《魯山令李胄宴僚吏序》:“歌發(fā)其所自和,舞發(fā)其所自樂,窮八荒,竭千鐘,強發(fā)揚,課絲竹,則有勞有逸,豈合歡之意歟!” |
yī láo yǒng yì一勞永逸 |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 東漢 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xiāo gàn jiāo láo宵旰焦勞 |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憂勞” | 《明史 章懋傳》:“此下陛下宵旰焦勞,兩宮母后同憂天下之日。” |
zhōu chē láo dùn舟車勞頓 |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 錢鐘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
ē bǎo zhī láo阿保之勞 | 阿保:保護養(yǎng)育。保護養(yǎng)育幼兒的功勞。 | 《晉書 顧和傳》:“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勞,頜假其名號,內外皆奉詔。” |
zhǔ yōu chén láo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勞止,汔于小康 | 民亦勞止與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義。意思是說老百姓太勞苦,也該稍稍得到安樂了。表達了奴隸制時代先民們的一種理想。 | 《詩經》中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
yǐ yì dài láo以逸待勞 |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yǎng)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yì rǎng xīn láo意攘心勞 | 攘:擾亂。思緒不安,心中感動勞累。 |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盧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積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計萬條,意攘心勞。” |
láo sī yì yín勞思逸淫 | 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jié)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 《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
àn láo qǔ chóu按勞取酬 | 按照勞動貢獻的大小領取報酬。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物質的分配也要按照‘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原則和工作的需要,決無所謂絕對的平均。” |
quǎn mǎ zhī láo犬馬之勞 | 犬馬:古時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替主子奔走的犬馬;以表示忠誠。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 《晉書 段灼傳》:“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fā)仁惠之詔,廣開養(yǎng)老之制。” |
tú láo wú yì徒勞無益 | 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 宋 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論;而過于高者,徒勞無益。” |
yì yǐ dài láo逸以待勞 | 猶以逸待勞。 | 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
àn láo fēn pèi按勞分配 | 根據勞動的大小進行分配。 | 鄧小平《關于發(fā)展工業(yè)的幾點意見》:“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
jǔ shǒu zhī láo舉手之勞 | 舉:抬起。一動手就能辦到的一點勞動。比喻事情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ān mǎ láo juàn鞍馬勞倦 | 指長途跋涉或戰(zhàn)斗中備嘗困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fā)。” |
bù láo ér shí不勞而食 | 食:吃。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們掌柜的說,解放了不應當不勞而食。” |
wǎng fǎn tú láo往返徒勞 | 徒勞:白花力氣。來回白跑。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唇槍,徒勞往返耳。” |
ān mǎ láo kùn鞍馬勞困 | 指長途跋涉或戰(zhàn)斗中備嘗困乏。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
láo shí zǐ勞什子 | 指討厭的東西或一般的事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識,還說靈不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 |
jī láo chéng cuì積勞成瘁 | 積:積之而成的;瘁:憂病,困病。因勞苦過度而致害病。 | 唐·陸贄《李澄贈司空制》:“連年野處,積勞成瘁。” |
fēn xīn láo shén分心勞神 | 勞:費。分散心力和耗費精神。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7回:“展爺在家一天,倒覺的分心勞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
jì gōng chéng láo計功程勞 | 計算功勞。 | 明·張居正《答督撫吳環(huán)洲言敬事后食之義書》:“人臣自靖之義,若銖銖兩兩,計功程勞,以責望于上,似非所謂懷仁義以事君者也。”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馬功勞 | 汗馬:戰(zhàn)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zhàn)功。后指對事業(yè)的辛勤貢獻。 | 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