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3 個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í rén jué jīn齊人攫金 | 攫:奪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顧一切。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
chuǎn cuò bù qí舛錯不齊 | 參差錯雜 | |
děng liàng qí guān等量齊觀 | 等:相同;量:估量;評價;齊:一樣。不顧事物的區別;作同等看待。 |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
qí qū bìng jìn齊驅并進 | 同“齊頭并進”。 | 沙汀《淘金記》:“在進行當中就又逐漸分化起來,談話的便變成了好幾組了,各不相涉地齊驅并進。”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td> |
bìng jià qí qū并駕齊驅 | 并駕:幾匹馬并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并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而一轂統福?!?/td> |
qí dà fēi ǒu齊大非偶 | 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
qí qū bìng jià齊趨并駕 | 猶言并駕齊驅。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1回:“甲寅以后為文明華敷之世,雖燦爛可觀,尚不足與他國齊趨并駕?!?/td> |
liáng yǒu bù qí良莠不齊 | 莠:長得像谷子一樣的野草。莊稼和野草混雜在一起分不出來。比喻好人壞人在一起不易區分。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至我輩中,好丑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td> |
qí tiān hóng fú齊天洪福 | 稱頌人福氣大,與天相齊。 | 明·無名氏《獻蟠桃》第四折:“眾群仙都來祝壽,金鑾殿樂奏簫韶,愿圣主齊天洪福,祝延齡萬國來朝。” |
qí zú bìng chí齊足并馳 | 馳:疾行,馳驅。并行前進,不分先后。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
qí zhōu jiǔ diǎn齊州九點 | 齊:中國。俯視九州,小如煙點。 | 清·張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齊州九點蒼?!?/td> |
zhěng qí huà yī整齊劃一 | 整齊:有條理,不凌亂;劃一:一致,一樣。指有條有理,全都一樣。 |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紀律方面,提高到整齊劃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滅自由和散漫的現象。” |
hóng fú qí tiān洪福齊天 | 洪福:大福。指福氣和天一樣高大。舊時稱頌人福氣大。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一則是那國王洪福齊天,二則是賢昆玉神通無量,我何功之有!” |
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td> |
zōu yīng qí zǐ鄒纓齊紫 | 比喻上行下效。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td> |
bǐ jiān qí shēng比肩齊聲 | 比喻地位、聲望相等或相近。 | 《三國志·吳書·吾粲傳》:“雖起孤傲,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td> |
jiàn dé sī qí見德思齊 | 見“見賢思齊”。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tiān nián bù qí天年不齊 | 謂命運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運道不好。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張教頭道:‘賢婿,甚么言語!你是天年不齊,遭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 |
jiàn xián sī qí見賢思齊 | 賢:有才德的人;齊;看齊。見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qí xīn dí lǜ齊心滌慮 | 同“齋心滌慮”。 | |
fú yǔ tiān qí福與天齊 | 齊:同,并。形容福運極佳。 | 明·無名氏《群仙朝圣》第一折:“因當今福與天齊,行仁孝神圣皆知?!?/td> |
dǎo dé qí lǐ導德齊禮 |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td> |
dǒu zhòng shān qí斗重山齊 | 斗:北斗星;重:端莊;齊:同,并。像北斗星一樣令人敬仰,像泰山一般崇高。形容人才德兼備,享有崇高威望。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鳴鳳記·典刑死節>》:“痛追思舊日相隨,德業文章,斗重山齊?!?/td> |
xiū qí zhì píng修齊治平 | 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
qí wán lǔ gǎo齊紈魯縞 | 古代齊國和魯國出產的白色絹。后亦泛指名貴的絲織品。 | 唐·杜甫《憶昔》:“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qí dà fēi ǒu齊大非耦 | 舊時凡因不是門當戶對而辭婚的,常用此話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 《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td> |
yī qí zhòng chǔ一齊眾楚 | 一傅眾咻。 | 明·王守仁《與辰中諸生書》:“絕學之馀,求道者少,一齊眾楚,最易搖奪?!?/td> |
gǔ yuè qí míng鼓樂齊鳴 | 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眾起來,鼓樂齊鳴。” |
qí jiā zhì guó齊家治國 |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td> |
qí dōng yě yǔ齊東野語 |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
shuāng guǎn qí xià雙管齊下 | 管:筆;齊:同時。雙手執筆同時作畫。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 |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td> |
qí tóu bìng jìn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周恩來《在上??茖W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yī guān qí chǔ衣冠齊楚 |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醫衣冠齊楚,氣宇軒昂?!?/td> |
chǐ rú qí bèi齒如齊貝 | 形容牙齒整齊潔白。貝,白色螺殼。 | 《莊子·盜跖》:“唇如激丹,齒如含貝。” |
yī qí tiān xià一齊天下 | 齊:統一。一統天下。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今陛下臨制海內,一齊天下,口雖未言,聲疾雷電,令雖未發,行化如神?!?/td> |
zhěng zhěng qí qí整整齊齊 | 保持整潔和有條不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qí méi jǔ àn齊眉舉案 | 同“舉案齊眉”。 | 元·于伯淵《點絳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從,孟光合配梁鴻。怎教他齊眉舉案勞尊重,俏書生別有家風?!?/td> |
bǐ yì qí fēi比翼齊飛 | 比翼:翅膀挨著翅膀。齊飛:成雙的并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并肩前進。 | 晉 陸機《擬西北有高樓》:“不怨佇立久,但愿歌者歡;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
fú qí nán shān福齊南山 | 南山:終南山。比喻福氣高如南山。 | 《南齊書·豫章文獻王疑傳》:“常謂福齊南山,慶鐘仁壽?!?/td> |
qí xīn lù lì齊心戮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晉 袁宏《后漢紀 獻帝紀一》:“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td> |
qí guǐ lián pèi齊軌連轡 | 猶言并駕齊驅。 | 清·王灼《游歙西徐氏園記》:“且吾數人暫合于此,一日別去,將欲從數百里外齊軌連轡,復為此窮日之游,其又可得邪?” |
qí xīn bìng lì齊心併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 |
láng yǒu bù qí稂莠不齊 | 有好人也有壞人,好的壞的混在一起。 | |
qí xīn tóng lì齊心同力 | 見“齊心協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常傳》:“齊心同力,銳氣益壯。” |
wàn huā qí fàng萬花齊放 | 萬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千百種花同時開放,爭奇斗艷。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妾見木蘭庭上,萬花齊放,故差奴婢們迎請陛下一賞。” |
xié lì qí xīn協力齊心 |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 清·林則徐《密陳以重賞鼓勵定海民眾誅滅敵軍片》:“吾民協力齊心,殲除非種,斷不至于誤殺。” |
qí xīn hé lì齊心合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圣,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td> |
lù lì qí xīn戮力齊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齊心協力。同“戮力同心”。 | 《梁書 王僧辯傳》:“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丑?!?/td> |
gǔ jiǎo qí míng鼓角齊鳴 | 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td> |
xiū shēn qí jiā修身齊家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 | 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親,有甚么修身齊家的事,訓教你兒者。” |
cēn cī bù qí參差不齊 |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齊或水平不一。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壹概諸圣?!?/td> |
qí qū bìng jià齊驅并駕 | 同“并駕齊驅”。 | 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下卷:“氣象廓然,可與《兩都》、《三京》齊驅并駕矣。” |
quán jūn lì qí權鈞力齊 | 權:權勢;鈞:通“均”,平均。雙方權勢力量相當,不分高低。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融傳》:“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則不能自守;權鈞力齊,復無以相率。” |
qí zhěng rú yī齊整如一 | 非常整齊。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鄭渾傳》:“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 |
qí qū bìng zhòu齊驅并驟 | 見“齊驅并駕”。 | 宋·王安石《上邵學士書》:“則韓、李、蔣邵之名,各齊驅并驟,與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
qí liáng shì jiè齊梁世界 | 齊、梁:南北朝時的兩個王朝,政治腐敗。比喻國家衰弱混亂。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8回:“本朝若不是永樂振作一番,信著建文軟弱,久已弄成個齊梁世界了?!?/td> |
bǎi huā qí fàng百花齊放 |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td> |
qí tiān dà shèng齊天大圣 | 指神通廣大的人。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0卷:“一個是通天大圣,一個是彌天大圣,一個是齊天大圣。” |
zhì guó qí jiā治國齊家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td> |
qí xīn yī lì齊心一力 | 同“齊心協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臧洪傳》:“凡我同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td> |
qí yān jiǔ diǎn齊煙九點 | 俯視九州,小如煙點。 | 唐 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td> |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td> |
shì qí shì chǔ事齊事楚 | 事:侍奉;齊、楚:春秋時兩大強國。依附齊國呢?還是依附楚國?比喻處在兩強之間,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 《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
fú shòu qí tiān福壽齊天 | 福壽與天一樣高。是祝頌之辭。 |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俺從神圣降臨下方,慶賀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壽齊天也。” |
bái shǒu qí méi白首齊眉 | 夫妻到老相敬愛。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鄒夫人白首齊眉,然晚歲喪明,家計亦薄。” |
qí xīn bìng lì齊心并力 |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上托兄長虎威,深感眾頭領之德,齊心并力,救拔賤體,肝膽涂地,難以報答。” |
wén qí fú bù qí文齊福不齊 | 文:文采;齊:全。文才足夠嶄露頭角,可是命運不濟。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qí xīn yī zhì齊心一致 | 眾人心齊,一致向一個目標。 | 毛澤東《論持久戰》:“此時我們的任務,在于動員全國民眾,齊心一致,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把統一戰線擴大和鞏固起來?!?/td> |
lán guì qí fāng蘭桂齊芳 | 蘭桂:對他人兒孫的美稱;芳:比喻美德、美聲。舊指兒孫同時顯貴發達。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td> |
qí zú bìng qū齊足并驅 | 謂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并驅?!?/td> |
bǐ liàng qí guān比量齊觀 | 觀:看。指同等看待。 | 廖仲愷《中國的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后的原因》:“因此我們的輸出,必不能和輸入比量齊觀。” |
yī qí èr zhěng一齊二整 | 齊齊整整。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3回:“作速走,不必一齊二整?!?/td> |
yǔ rì yuè qí guāng與日月齊光 | 同日月一樣有光輝。 | 戰國·楚·屈原《楚辭·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td> |
cén lóu qí mò岑樓齊末 | 只比較末端,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比喻不從本著手,則無法認清事實。 | 《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薄队讓W瓊林 卷三 人事類》:“岑樓齊末,不識高卑?!?/td> |
qí qí zhěng zhěng齊齊整整 | 保持整潔和有條不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齊齊整整,裊裊婷婷,姐姐鶯鶯?!?/td> |
jǔ àn qí méi舉案齊眉 |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td> |
qí míng bìng jià齊名并價 |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價。 | 明·李東陽《懷麓堂詩話》:“前代傳子美‘桃花細逐楊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齊名并價,莫可軒輊。” |
luó qí gǔ bù qí鑼齊鼓不齊 | 比喻人到不齊或條件不具備。 | |
jī jiǎ shān qí積甲山齊 | 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td> |
jīn gǔ qí míng金鼓齊鳴 | 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鐘和戰鼓。金鐘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斗激烈;士氣高昂。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人心齊,泰山移 |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人心齊泰山移螞蚱還有四兩肉一個蘿卜一個坑咱們怎么就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呢?” |
qí xīn xié lì齊心協力 |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 《周書 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
quán jūn lì qí權均力齊 | 雙方權勢相當,不相上下。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不同心并力則不能自守,權均力齊又不相率,當推一人為將軍,共全五郡,觀世變動。” |
qí biāo bìng qū齊鑣并驅 | 同“并駕齊驅”。 |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劉將軍》:“吾嘗覽《后魏書》,見楊大眼者,武伎絕倫,戰功居最,其妻潘氏,頗善騎射,至于攻戰游獵之際,潘于戎裝,齊鑣并驅?!?/td> |
qí wáng shě niú齊王舍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焙笠浴褒R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N岵蝗唐潇馋ⅲ魺o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td> |
wàn mǎ qí yīn萬馬齊喑 | 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語。形容死氣沉沉的局面。喑:?。皇б?。 | 宋 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td> |
shí yùn bù qí時運不齊 | 命運不好。 | 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td> |
cuò luò bù qí錯落不齊 | 形容極不整齊。 | 葉圣陶《皮包》:“十多封來信……開口處錯落不齊,是隨手撕的?!?/td> |
bìng pèi qí qū并轡齊驅 | 轡:駕馭牲口的韁繩;齊驅:一齊快跑。幾匹馬并排拉著車一齊奔跑。比喻齊頭并進,不分前后高低。 | 郭沫若《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墨家差不多完全揚棄了神鬼的尊崇,而和名家并轡齊驅地突入于辨論的明察與客觀世界的解剖?!?/td> |
yuè nǚ qí jī越女齊姬 | 姬:古代對女子的美稱。古代越國和齊國多出美貌的女子。泛稱美女。 | 漢·枚乘《七發》:“越女侍前,齊姬奉后?!?/td> |
fāng jià qí qū方駕齊驅 | 方駕:并排駕馬車;齊驅:一齊快跑。并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 《北史·周宣帝紀》:“令四后方駕齊驅,或有先后,便加譴責。” |
qí liàng děng guān齊量等觀 | 同“等量齊觀”。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子安》清·何守奇評:“齊量等觀,則詞林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