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無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tān qiú wú yǐ貪求無已 | 見“貪求無厭”。 | 明·瞿佑《剪燈新話·唐義士傳》:“邇楊總統,勢焰薰赫,貪求無已。” |
wú suǒ bù yǒu無所不有 | 沒有什么沒有的。即應有盡有。 | 唐 李朝威《柳毅傳》:“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
wú suǒ gù dàn無所顧憚 | 見“無所顧忌”。 | 《周書·宣帝紀》:“唯自尊崇,無所顧憚;國典朝儀,率情變改。” |
yī wú shì chù一無是處 | 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事與心違,無一是處,未知何日遂得釋然。”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
mù yè wú zhī暮夜無知 | 黑夜無人知曉。 | 《后漢書 楊震傳》:“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
zhàn wú bù shèng戰無不勝 |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wú sī wú wèi無私無畏 | 因為不自私而無所畏懼。 |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zuò wú xū xí坐無虛席 | 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 《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
shì jǐng wú lài市井無賴 | 指城市中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 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 |
wú jiào lèi yǐ無噍類矣 | 比喻沒有一個人生存。 | 《漢書·高帝紀》:“嘗攻襄城,襄城無噍類,所過無不殘滅。” |
mò mò wú wén沒沒無聞 | 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么名聲。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3回:“你我要是見的到此,雖不能和大帥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沒沒無聞了。” |
bǎi wú shī yī百無失一 | 百: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
mò mò wú shēng默默無聲 | 默默:幽寂,沒有聲音。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 | 西漢·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無聲。” |
hòu fú wú liàng后福無量 | 量:限度,限量。將來的幸福無窮。 | 《后漢書·左雄傳》:“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后福。” |
yí huàn wú qióng遺患無窮 | 窮:盡。留下無窮的禍患。形容后果極壞,影響嚴重。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萬一堵截不住,豈非功虧一簣,遺患無窮?” |
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之下無弱兵 | 弱:軟弱。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好的部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言者:說話的人;聞者: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著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 著意:用心。有心栽種的花沒開,無意插下的柳枝卻成了一片柳蔭。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沒得到,不經意的卻意外地取得了收獲。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蔭。” |
zhēn shí wú wàng真實無妄 | 妄:荒誕、荒謬。形容真實可靠,絕不荒謬。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
héng wú jì dàn橫無忌憚 | 任意妄為,無所顧忌。 | 郭沫若《羽書集·告國際友人書》:“這種狂暴的行為,就是未開化的蠻人都是不能做出的,而日本軍部橫無忌憚地,在二十世紀開明的今日,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為快意了。” |
sǎo dì wú yú掃地無余 | 同“掃地俱盡”。 |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齊李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
yī wú suǒ cháng一無所長 | 沒有一點專長。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于文武一無所長也。” |
dàn jiá wú yú彈鋏無魚 | 鋏:劍把。指處境窘困,有求于人。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
wú lì bù qǐ zǎo無利不起早 | 指有利可圖就很早起來。比喻為了圖利而從事某事。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們都是急性子,無利不起早,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英雄無用武之地 | 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
shú shì wú dǔ熟視無睹 |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 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
méi shì wú chēng沒世無稱 | 死后名聲不能為人所頌揚。指死后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亦作“沒世無聞”。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白駒過隙,沒世無稱,可為寒心刻骨也。” |
wú suǒ bù néng無所不能 | 沒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樣樣能做。 |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近歲迎紫姑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謫仙,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 |
zhū qiú wú yàn誅求無厭 | 指勒索、榨取;沒有滿足的時候。厭:滿足。 | 《元史 烏古孫澤傳》:“湖廣平章政事要來木貪縱淫虐,誅求無厭。” |
chū yán wú jì出言無忌 | 出言:說話;忌:忌憚。說話沒有忌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 |
jì yán wú suǒ寄顏無所 | 臉面沒有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 《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
wú jiān bù cuī無堅不摧 | 形容力量非常強大;沒有什么堅固的東西能摧毀。 | 《舊唐書 孔巢文傳》:“(田)乃就宴,悅酒酣,自矜其騎射之藝,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計算,過后一場空。” |
wú biān wú yán無邊無沿 | 見“無邊無際”。 | 徐光耀《平原烈火》:“他們就在這一個連一個的村莊里頭,就在這一塊無邊無沿的平原上,魚兒一樣地游來游去。” |
wú jìn wú xiū無盡無休 | 沒完沒了(含有厭惡的意思)。 |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終于沉悶地聽著遠處的更鑼聲、風聲、樹葉聲,和偶爾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無盡無休的言語。” |
huāng yín wú dù荒淫無度 | 荒淫:指貪戀酒色;無度:沒有節制。酗酒淫亂;沒有節制。 | 漢 楊惲《報孫會宗書》:“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 |
miǎo wú rén jì渺無人跡 | 很少看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 | 沙汀《淘金記》:“從大道上望去,卻就像一座渺無人跡的黃土荒山。” |
qīng shuǐ wú dà yú清水無大魚 |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 語出《漢書 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wú guān tòng yǎng無關痛癢 | 痛癢: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指與自身利害沒有關系。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任憑這些民賊把他的祖傳世產怎樣割、怎樣賣、怎樣送,都當作無關痛癢的么?” |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疑:疑慮。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
hé huàn wú cí何患無辭 | 何患:哪怕;辭:言辭。哪里用得著擔心沒有話說呢?常與“欲加之罪”連用,表示壞人誣陷好人時,無端捏造罪名,還說得振振有詞。 |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gū lì wú yuán孤立無援 |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發兵攻疏勒。” |
tuō zú wú mén托足無門 | 托足:立足。指沒有落腳安身之處。 |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chē wú tuì biǎo車無退表 | 兵車無后退的標志。引申為軍隊決不退卻。 | 《國語·晉語上》:“張侯御曰:‘三軍之心在此車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車無退表,鼓無退聲。’”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 |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biàn xuàn wú qióng變炫無窮 | 變化多種多樣,沒有窮盡。極言變化之多。 | 《宋書 后妃傳論》:“自元嘉以降,內職稍繁,椒庭綺觀,千門萬戶,而淫妝怪飾,變炫無窮。” |
jì chū wú nài計出無奈 | 同“計出無聊”。 | 明·孟稱舜《花舫緣》第二出:“小人受公子厚恩,委是舍不得,只是計出無奈。” |
jì ruò wú rén寂若無人 | 寂:寂靜。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箋本·德行下》:“傅茂遠泊然靜處,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經其戶,輒嘆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得非名賢。’” |
miǎo wú yīn xùn渺無音訊 | 指毫無消息。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
wú yǐ fù jiā無以復加 | 復:再。再也不能超過。指程度達到了頂點。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宜崇其制度,宣視海內,且令萬世之后無以復加也。” |
wú lǜ wú yōu無慮無憂 | 同“無憂無慮”。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0回:“無慮無憂來佛界,誠心誠意上雷音。” |
bù xué wú shù不學無術 |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 |
yí chòu wú qióng遺臭無窮 | 謂壞名聲永遠流傳下去,而無窮盡之日。 | 金·元好問《即事》詩:“燃臍易盡嗟何及,遺臭無窮古未聞。” |
shì yǒu rú wú視有如無 | 視:看待。把有這回事看得就像沒有這回事一樣。形容不當一回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獨他一個皆視有如無,毫不介意,因此眾人嘲他越發呆了。” |
wú dà bù dà無大不大 | 謂極大。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這仇用不著你報,早有一位天大地大,無大不大的蓋世英雄,替你報了仇去了。” |
fú shòu wú jiāng福壽無疆 | 疆:極限,止境。福分與年壽都無止境。是祝頌之辭。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六十九卷:“至誠君子,得而寶之,即福壽無疆。”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姚安公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謂乎?” |
jǔ shì wú dí舉世無敵 | 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 |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們認為是‘異常強大’的,‘舉世無敵’的。” |
pín wú zhì zhuī貧無置錐 | 猶言貧無立錐。語本《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語出《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jǐn xíng wú hǎo bù緊行無好步 | 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比喻過于倉促,事情就做不好。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禁曰:‘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
wú jiù wú xīn無舊無新 | 不分是舊交還是新交。 | 《尚書大傳》第二卷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 |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bái bì wú xiá白璧無瑕 | 璧:古代玉器;扁圓形;中間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潔白的玉器上沒有一點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3卷:“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璧無暇,卞和刖足。’” |
jí shòu wú jiāng極壽無疆 | 謂永存。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聲名魂魄施于虛,極壽無疆。” |
yǒu cái wú mìng有才無命 |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指不得志。 | 唐 杜甫《寄狄明府博濟》詩:“比看書父四十人,有才無命百寮底。” |
tōng wú gòng yǒu通無共有 | 見“通共有無”。 | 宋·葉適《劉建翁墓志銘》:“建翁內事兩世母,奉從兄,撫幼弟;外交朋友,接鄉里,通無共有。” |
wú rú zhī hé無如之何 | 猶言沒有什么辦法來對付。 | 《禮記·大學》:“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
wǎng rì wú yuān,jìn rì wú chóu往日無冤,近日無仇 | 俗語。指從未有過冤仇。 | |
yǒu jìn wú tuì有進無退 | 只有前進,沒有后退。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軍中無戲言!吾二人當親冒矢石,晝夜攻之,有進無退。” |
wán měi wú cī完美無疵 | 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 沈從文《水云》:“照表面看,這個女人可說是完美無疵,大學教授理想的太太。” |
xí wú bù jīng習無不精 | 習:學習;精:精通。學習沒有不精通的。 |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máng wú tóu xù茫無頭緒 | 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沒有邊際;頭緒:復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形容一點頭緒也沒有;或事情摸不到邊;不知從何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8回:“這幾天撫臺正為這事茫無頭緒,得了這個信,便傳兩司來商議。” |
mào qiān yǒu wú懋遷有無 | 懋:通“貿”,貿易。買賣貨物,互通有無。 | 《尚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
lín nàn bù shè臨難無懾 | 懾:恐懼。面對危難,卻無所恐懼。 | 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公神道碑》:“公處屯安貞,賦詩頹飲,視得失蔑如也,臨難無懾。” |
qiān rèn wú zhī千仞無枝 | 比喻人品正直。 | 《水經注·汶水》:“松樅高千仞而無枝,非憂王室之無柱也。” |
jiān kǒu wú yán緘口無言 |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云:\'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
shì wú èr jià市無二價 |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買賣公道,不欺騙人。形容社會風氣好。亦作“市不二價”。 | 《漢書·王莽傳上》:“又奏為市無二價,官無獄訟。” |
yí xíng wú mí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無名,疑事無功 | 疑:疑慮。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 |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 |
wú fù wú jūn無父無君 | 孟軻斥責墨翟、楊朱之語。后以譏刺無倫常者。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
wú yǐng wú zōng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里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
wú bèi wú cè無背無側 | 不能辨清背叛傾仄之人。 | |
shǎng cì wú dù賞賜無度 | 度:制度,法度。賞賜沒有法度。 | 東漢·班固《漢書·五行志》:“時賢以私愛居大位,賞賜無度,驕嫚不敬,大失臣道,見戒不改。” |
tóng sǒu wú qī童叟無欺 |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wú róng zhì yí無容置疑 | 不會錯,毫無疑問。 | |
jì wú suǒ chū計無所出 |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于時賢愚計無所出。” |
wèi què wú zhī魏鵲無枝 | 喻賢才無所依存。語本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語出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無愧 | 比喻沒有做虧心事,并不感到慚愧。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háo wú yí wèn毫無疑問 | 不存在問題,十分肯定。 | 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這種威信、影響和經驗乃是黨、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
nìng wéi jī shī,wú wéi niú cóng寧為雞尸,無為牛從 | 尸:主持,主管。比喻寧可做小國的主人,也不做大國的仆從。指寧可在小地方當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蘇秦說韓王寧為雞尸,無為牛從。尸,主也。” |
mào qiān yǒu wú貿遷有無 | 買賣貨物。指商業上貨物買賣,互通有無。 | 《晉書·食貨志》:“貿遷有無,各得其所。” |
wú jìng ér zǒu無脛而走 | 見“無脛而行”。 | 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銘》:“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于珠玉。” |
wú jì nài hé無計奈何 | 謂無法可施。語本宋歐陽修《漁家傲》詞:“愁倚畫樓無計奈,亂紅飄過秋塘外。” | 宋·歐陽修《漁家傲》詞:“愁倚畫樓無計奈,亂紅飄過秋塘外。” |
sì yǒu rú wú似有如無 | 只當沒有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 明·馮惟敏《淶邑初度自述》:“眼見的爭名奪利眉兒先皺,耳聽著受職為官膽兒便虛,俺子當似有如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