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瓶素綆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n píng sù gěng
基本解釋銀瓶:裝水用具;素綆:系在吊桶上的繩索。指井上汲水用具。
出處唐·陸龜蒙《野井》:“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銀瓶素綆何。”
暫未找到成語銀瓶素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銀瓶素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瓶一缽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再見江山,依舊一瓶一缽。” |
一缽一瓶 |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老子舊家風。” |
不葷不素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教他奴才好藉口,你放在家里,不葷不素,當做甚么人兒看成?” |
井底銀瓶 |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樂府》:“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斷;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冰魂素魄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四折:“俺本是廣寒宮冰魂素魄,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 |
刪華就素 | 明·馮夢龍《智囊補·閨智·陳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為匹,皆能刪華就素,遂夫之高。” |
半瓶子醋 | 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 |
唾玉鉤銀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詩:“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
好丹非素 | 南朝 梁 江淹《雜體》詩序:“至于代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則忌辛,好丹則非素。” |
威望素著 | 《宋史 宗澤傳》:“澤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誅舍賊者數人。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并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民賴以安。” |
威望素著 | 《宋史 宗澤傳》:“澤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誅舍賊者數人。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并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民賴以安。” |
守口如瓶 | 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
守瓶緘口 | 清·李漁《憐香伴·鞅望》:“你把姻緣簿徼,你把相思帳銷,我從今守瓶緘口,免被人嘲。” |
安之若素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第二天寶小姐酒醒,很覺得過意不去。后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尸位素餐 | 東漢 班固《漢書 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
尸利素餐 | 《孔叢子·論勢》:“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尸祿素食 | 三國·魏·曹丕《上書三禪讓》:“昔有蘧敖逃祿,傳載其美,所以濁世,勵貪夫,賢于尸祿素食之人也,故可得而小。” |
尸祿素飡 | |
尸祿素餐 | 漢·劉向《說苑·至公》:“久踐高位,妨群賢路,尸祿素餐,貪欲無厭。” |
屙金溺銀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2回:“常言道:養兒不要屙金溺銀,只要見景生情。” |
巧拙有素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心長綆短 | 明·何景明《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飲,心長綆短空愁立。” |
懷真抱素 | 《宋書·孝武帝紀》:“其有懷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當世,或識通古今,才經軍國,奉公廉直,高譽在民,具以名奏。” |
懷鉛握素 |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便宜選陳農之才,采河間之闕,懷鉛握素,汗簡殺青。” |
懷銀紆紫 | 漢·王充《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稷契之才。積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
懸狟素飡 | |
我行我素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
把素持齋 | 元 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餐松啖柏。” |